12歲那年,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年。因為在那平凡的一年中,我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學會了騎自行車。
學騎自行車,對于一個四肢發達的孩子來說,不過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對于我——一個出生時因缺氧窒息導致只能勉強走路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可我天生不服輸,我要打破這個常規。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
這件事雖然得到了他們的贊同,但我還是從他們懷疑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們的擔心。一向支持我的媽媽說:“學就學吧,走不也是你自己一步一步練出來的嗎?希望你盡早實現自己的愿望。”爸爸忍不住說道:“兒子,像你這樣連走路都搖搖擺擺的,能駕馭得了自行車嗎?”面對爸爸的懷疑,我不服輸的個性堅定了我要學會騎車的信心。
我學騎自行車和別人不同,我要先學會推。推是用雙手握住車把,然后用右腳踩車梯。我本以為推動自行車很容易,萬萬沒想到的是,車還沒動,我行動不便的身體便失去了平衡,連人帶車向右傾斜,一下摔在地上。右手掌蹭破了皮,疼得我直咧嘴,可我感覺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鼓舞著我。我吹了吹受傷的手掌,從地上爬起來。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幾天后,我終于學會了推車。我心里的高興勁就甭提了,我向勝利邁進了一步,我的信心進一步增強了。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練習上車。我左腳踩住車蹬子,右腳用力一蹬,車動了,我的右腿跨過了車座,我的屁股坐到了車座上。我心一陣狂喜。但我缺少在車上保持平衡的能力,車在瞬間向一側歪去。我被狠狠地甩了出去,形象狼狽得很,滿身滿臉的土。一旁的媽媽鼓勵我,說:“兒子,好樣的,男子漢不哭,站起來!”我抬起頭看時,媽媽已淚流滿面。我暗下決心,推車都學會了,騎上它應該不成問題。我靜下心來,騎車究竟難在哪兒呢?我最大的缺陷就是身體的平衡保持不住,一坐上車座,車子的重心便向右移,還沒等我調整,車已經歪了。如果我上車后身子向左歪一點,不就不至于摔跟斗了嗎?我拍拍身上的土,重新上車,奇跡出現了,我竟騎出了十幾米,可此時的我心里卻緊張起來,車動了,怎樣才能讓車停下來呢?媽媽在后面邊追邊喊:想停就剎住車閘,雙腳叉地。當我雙腳踩地時,又一次摔倒,這次比上次還慘,褲子的膝蓋處被蹭出了一個很長的口子。有了這次的經歷,我騎起車來就得心應手了,雖然有時也有磕磕碰碰,但就在這樣的摔打中,我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
通過這次學騎車的經歷,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做事,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充足的耐心和不退縮的恒心,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人,就應該不斷地戰勝自我,不斷地超越自我。
[點評]王博琳是一個殘疾孩子,但他的心里總是充滿了陽光,他身殘志堅,以頑強的毅力征服了身邊的每一個人。本文真實地記錄了他克服種種困難、以頑強的毅力學會騎自行車的具體過程。敘述詳細,情感真摯。相信每個人讀后都會被他的毅力所感動。
(指導教師張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