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嶄
默克爾與蕹特勒:衣服都不多
淺藍色胸罩代替深色外套,性感三角內褲換掉呆板長褲,像超級名模一樣露著肚臍……2009年5月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新形象”,依靠巨幅內衣廣告牌,堂而皇之地擺在柏林一條主要商業街,讓德國人目瞪口呆,甚至引發了交通堵塞。
除了默克爾,廣告牌上德國外交部長、經濟部長、家庭部長等一字排開——女的穿泳裝,男的則僅著內褲。“為了推動需求,我們可以犧牲一切”,廣告牌上的口號。
這是德國內衣制造商布魯一百魯尼公司的廣告宣傳。當然,該公司也承認:這些政客的形象是通過電腦模擬制作的,并非他們真的兼職充當起了“內衣模特”。
德國人惡搞本國總理,荷蘭人瞄準的是各國政要。
2009年4月30日,荷蘭國慶節,也是荷蘭女王朱麗安娜·威廉敏娜的生日。為借此機會吸引海外游客,荷蘭廣告公司想出奇招,以“準備好了嗎,一起去Party”為創意,利用各國政要創造非常搞笑的宣傳畫。
宣傳畫上,貝盧斯科尼與薩科齊表情夸張;希拉里化身拉拉隊女郎;而普京的衣服上寫著“吻我吧,我醉了。”
相比德國與荷蘭,比利時國家廣播公司(VRT)臺播出的一則旅游節目宣傳片掀起的風浪更大,因為片子的男主角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還是半裸出鏡。
在宣傳片中,該旅游節目主持人托馬斯扮作希特勒,他上身赤裸,做行納粹禮狀。畫面最上方,一行大字的宣傳語寫著:“發現真正的歐洲。決非陳詞濫調。”接著,片子打出字幕:“來試下吧,當你在谷歌上輸入‘德國時,這將是你得到的第一印象。”
片子播出后激起潮水般的批評之聲。VRT解釋,此舉旨在摒棄旅游業界陳詞濫調的推介方式。然而有德國人表示:“用納粹標志來開玩笑,實在令人憤怒。”比利時國內也認為此片有丑化德國之嫌。迫于各方壓力,VRT最終撤下了這個宣傳片。
布什遭惡搞:他到底“愛”誰
打廣告,做宣傳,同比利時人比起來,還是美國人更專業。
在美國競選總統,靠廣告推銷自己必不可少,奧巴馬亦深諳此道。自參選之日起,奧巴馬的宣傳廣告就充斥著美國電視、網絡、報紙等等媒體。
除了傳統渠道,奧巴馬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廣告載體:電子游戲。他與電子藝界公司(EA)合作,把競選廣告插入EA出品的賽車、橄欖球和籃球等體育類游戲中。每當玩家奮戰游戲,奧巴馬的形象就不時閃現。這一策略為奧巴馬贏得了不少年輕選民的支持。奧巴馬也成了第一位在游戲中打廣告的總統候選人。
不過奧巴馬高漲的人氣,也給他帶來不少煩惱。
2009年5月4日,美國洛杉磯的一家理發店為了吸引顧客,別出心裁地通過電腦制作出不同發型的奧巴馬頭像——爆米花頭、寸頭、莫西干頭、光頭等。
不光是美國人,俄羅斯人也有熱鬧。
2009年3月,俄羅斯一家冰淇淋公司在廣告中用奧巴馬的膚色大做文章,為新產品做宣傳。
這款名為Duet的雪糕外層為香草冰淇淋,內層是巧克力夾心。廣告中,一個形似奧巴馬的卡通黑人,站在白色的美國國會大廈前,笑著擺出“V”型勝利手勢,廣告標語為“每個人都津津樂道:外白內黑!”
此外,奧巴馬T恤、奧巴馬香煙、奧巴馬皮鞋、奧巴馬玩偶、奧巴馬巧克力、甚至還有奧巴馬面人……這些未經授權的產品甚至是惡搞,讓新總統的維權團隊傷透腦筋。
奧巴馬為惡搞頭痛,他的前任布什當年更是飽受拉美人民“敬愛”。2006年2月7日,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一酒吧在街頭掛出別出心裁的巨幅搞怪廣告,為即將到來的情人節造勢,主題為“布什愛拉登”。
畫面上,布什表情妖冶曖昧,深情款款地將手搭在“冤家”拉登肩上。廣告還套用了某著名運動品牌的廣告詞:愛的季節,沒有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無獨有偶,2006年10月,為推廣一種新研制的增甜劑,智利雷卡爾西內公司設計了一則廣告。在廣告宣傳畫中,布什改與查韋斯熱烈擁抱,他的嘴還吻到了查韋斯的面頰。廣告配文:“我們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找到了新的甜蜜!”
僅過了8個月,拉美人就幫布什找到了“新歡”。
委內瑞拉政府為此事向雷卡爾西內公司表示嚴重抗議,認為廣告影響了查韋斯總統形象:該公司辯解稱,廣告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且,美國方面并沒有就此廣告表示任何疑義。
戈爾巴夫代言LV:惹上政治風波
西方政要上廣告大多是宣傳需要,而獨聯體的政治家們則是向“錢”進,許多還是他們“自找”的。
“上班途中,我讀《共青團真理報》。”俄羅斯前總統普京的第一句商業廣告詞。
2007年9月,配合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所有人都讀的報紙”廣告活動,普京、俄羅斯女子體操奧運會冠軍霍爾金娜、俄羅斯著名獨唱演員拉斯托爾古耶夫的形象共同印制在宣傳畫上,在俄羅斯全境火爆推出。不過,總統辦公廳強調,普京做宣傳沒有酬勞,屬無償參與廣告活動。
賺錢靠的是姓名商標專利——普京牌伏特加暢銷波羅的海國家。
眾所周知,俄羅斯人對伏特加情有獨鐘,因此,伏特加巨大的市場吸引了眾多政治家,“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日里諾夫斯基”,不一而足。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諾夫斯基甚至進軍化妝品市場,生產專門針對女性消費者的“日里諾夫斯基”牌香水。
“商標注冊風”也刮到了烏克蘭。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早在2001年就注冊了“尤先科…‘維克多·尤先科”“維·尤先科”“尤先科集團”的商標。
隨著“橙色革命”風暴在烏克蘭刮起,尤先科的長子安德烈搶先注冊了“橙色革命”的商標。據計算,“橙色革命”紀念品至少可為小尤先科帶來1億美元收入。不過錢有時候不是那么好賺的。
2007年,一組照片火爆全球。陰暗的天空,破敗的柏林墻,黑色老式轎車,還有一個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誰能想到,這些加在一起居然是為了宣傳時尚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
這也是十幾年前代言必勝客后,戈爾巴喬夫第二次賺取廣告費。
“一位過時的政治人物,在一個過時的環境里,居然使用絕對時尚的品牌旅行包。”“皮包”公司同第一任兼最后一任蘇聯總統的組合,吸引眼球一片。
但這則看似商業味道十足的廣告,居然被發現蘊涵著政治:戈爾巴喬夫左手邊的LV旅行包上放著—本俄文雜志,標題為《利特維年科謀殺案:他們為了七千美元而放棄嫌犯》。如果翻開雜志就會發現,這篇文章是在指責:普京應該對“沒有被揭穿的殺害俄羅斯女記者安娜和前克格勃工作人員利特維年科的兇手們”負責。
對于廣告中的這個細節,外界表示非常驚奇,因為戈爾巴喬夫是普京的支持者,他甚至還組織T--個政黨支持普京。作為廣告中的主要角色,難道戈爾巴喬夫連身邊放著什么雜志都沒有看?僅僅用疏忽似乎解釋不通;而且在漢堡上的芝麻粒都是手工精心安放的廣告界,怎可能如此粗心大意。
不過,戈爾巴喬夫以及LV都不想卷入政治爭吵當中,并未就此進行任何回應。這事情也就被當做現場工作人員有意無意的惡搞、疏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