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麗
一、研究背景
21世紀,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電子文獻信息已漸漸被人們熟知,并越來越大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近幾年來,很多科研單位由于經費緊張,在進行信息文化建設時選擇了價格相對低廉的電子資源。我院現已擁有CNKI期刊數據庫、Apabi、九羽電子圖書、電子年鑒等大量數字資源,為我院科研人員做專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來源。但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由于各種原因,重金購買的電子文獻信息并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方面是現有的大量易收集資源被閑置,另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費盡周折在紙質資料中搜尋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的局面是我們不愿看到的,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電子文獻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對電子文獻的作用認識不夠
由于對電子文獻的作用認識不夠,導致有些科研人員對電子資源持抵觸情緒。與紙質文獻相比電子文獻是新生事物,對它全面認識、熟練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電子文獻使用初期,一些科研工作者或許受到了它某個小缺陷的影響,一葉障目,再不愿意更深入、更徹底地了解它,放大了它的缺點而忽略了其優點,以至于對電子文獻資源利用的積極性不高。
2.硬件設施的落后和讀者對軟件的生疏
在對我院進行抽樣調查后發現:制約電子文獻資源利用率提高的根本因素是電子文獻使用的基礎——硬件設施的落后。為了便于廣大科研人員能及時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數據,圖書館館員會把電子文獻發布到互聯網上,這樣雖然避免了查找數字資源必須去電子閱覽室的麻煩,但同時也對用戶使用的計算機、支持電子文獻數據庫的服務器、網絡運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電子資源的檢索及應用對計算機與網絡環境也有很大的依賴性。而我院由于經費原因,硬件更新速度緩慢。
調查中還發現,很多科研人員并不是不愿利用電子資源,而是由于軟件生疏,在使用過程中無法得心應手的搜尋相關資料,常常在瀏覽電子信息時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工具,或因軟件功能上的局限而無法實現自己的需求等等。
可見,導致電子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硬件設施的落后和讀者對軟件的生疏。
3.在計算機技術、網絡知識認知上的局限
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始終是“以人為本”,所以“人”自身的素質影響著圖書館各方面的發展。與我院同屬科研機構的單位,電子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導向均偏重于科研人員,而利用這些信息就必須與計算機、網絡打交道,但科研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隔行如隔山”觀念的影響,認為掌握數據庫分類導航、互聯網上數據庫檢索等知識非常困難,不愿花時間、費力氣去深入學習,導致利用電子文獻信息的能力停滯不前。同時,隨著計算機與網絡的飛速發展,電子資源管理人員落后的知識技術無法與如今新型的服務模式相適應。
4.對讀者需求了解不到位
多數圖書館“重藏輕用”, 對讀者缺乏調查,盲目采購大量數字資源,很難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以我院為例:雖擁有七八個大型電子文獻庫,但載體單一,至今仍沒有音頻、視頻、圖片展覽庫等多媒體信息資源。而且圖書館與科研人員缺少溝通交流,在擴大電子文獻館藏時沒有按照“以需為本”的原則,使資源被閑置,形成惡性循環。
三、提高電子文獻利用率的應對策略
1.加大宣傳力度,側重宣傳角度
電子文獻的采編與管理人員在電子信息進行資源整合的同時,不僅要想方設法對電子文獻的種類、內容、檢索方法進行大力宣傳,還要總結出電子文獻在利用過程中的優缺點(如電子文獻復制容易,但易于丟失等等),利用分發宣傳手冊、在電子文獻所掛網絡位置處醒目提示等方法,使科研人員能避其所短,揚其所長,逐漸提升他們對電子文獻利用的積極性。
2.多方面爭取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科研單位資金緊張是長期制約電子文獻利用率提高的最基本因素,因為資金、經費多少與硬件更新、軟件升級速度,與電子文獻資源建設質量成正比。所以,一方面要讓有關領導看到電子資源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下決心對電子文獻利用中的基礎設施(計算機、網絡設備、服務器等)進行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利用有限的電子資源對外開展有償服務,多方位爭取資金。
3.建立交流平臺,減輕讀者心理負擔
21世紀,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圖書館可以在網絡上建立互動交流平臺,派專業技術人員專人專管,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交流互動,實時、高效地解決讀者所提出的問題,使讀者在檢索、使用電子文獻時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4.加強技術培訓,提升自身素質
科研單位的不少讀者面對眾多的電子信息時常常手足無措,真正能利用好這些資源的讀者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技術力量薄弱。所以,圖書館應主動承擔起培訓和指導讀者使用電子資源的職責,對電子文獻的特性進行綜合分析,對讀者進行培訓和指導,使他們能真正享受到電子資源的好處。同時,圖書館應立足于自我培養,通過參加技術培訓、開展會議交流等方法,逐步提升工作人員自身專業素質,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文獻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5.進行問卷調查,實現需求平衡
對讀者進行問卷調查是了解讀者需求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紙質問卷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如果一些科研人員出差,便很難保證調查的全面性,統計總結出的數據也不具備代表性。而今計算機與網絡已經普及,所以我們可以采取紙質問卷與網絡問卷相結合的方式收集信息,以便充分了解讀者需求,并對準備采購的電子文獻種類、方向等進行統計分析,為采編人員新買、續買電子資源提供明確目標。同時,我們還可利用網絡優勢,增設虛擬館藏,與友好圖書館互惠互利,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
四、 結語
現今,我院與同類科研單位圖書館內,電子文獻資源利用率雖受到多方因素影響,提升緩慢,但它所具備的優勢正漸漸被讀者所認可。總之,只要圖書館始終保持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工作人員與讀者的共同努力,克服、解決制約電子文獻利用率提高的各種難題,一定能使科研機構電子文獻建設與利用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作者單位: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信息中心)
參考文獻:
[1]麻曉紅.論電子文獻的發展現狀及對未來圖書館建設的影響[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7;(1):147-151
[2]李靜霞.電子文獻的利用與圖書館的變革[J]. 圖書情報知識.2001;(12):63-64
[3]馮中華,孫麗華.談談網絡環境下科研單位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建設和利用[J]. 中國科技信息.2006;(2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