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圣
善良的人是不講報酬的。但是,生活對于善行的回報,卻在我們的世界上時刻發(fā)生著。
在十九世界末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做事本分,樂于助人。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帶著只有7歲的兒子正在田里收拾農活,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發(fā)出呼救的哭泣聲。他和妻子立即放下手中的農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邊,發(fā)現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里,孩子已經被糞水污穢淹到了胸口,眼看一個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要被吞沒了。他毫不顧忌地跳了下去,奮力將那個男孩救起來。妻子趕快提來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穢沖洗干凈,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孩子告訴農夫,他跟隨自己的家人從這里經過,父母看到這里風光很好就讓他隨處走走,沒有想到不小心掉到了糞池里。農夫看著孩子向父母所在的地方走去,然后埋頭繼續(xù)收拾自己的農活。
沒有多久,一位高雅的紳士駕著一輛華麗的馬車來到了弗萊明所住的農舍,彬彬有禮地自我介紹說,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特地前來道謝的。他的太太感激不盡地從馬車上拿下來很多名貴的禮品。這位紳士表示要以優(yōu)厚的禮金予以報答他對兒子的救命之恩。農夫卻堅持不受,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我們這里的任何一個人遇到了都會這樣做的。”
他們正在互相推讓之際,一個農家少年突然從外面走進屋來。紳士瞥了一眼便問道:“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么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鑒于紳士的誠意,農夫只好答應了他的提議。
紳士非常講信譽,不但把農夫的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而且一直供他到圣瑪利醫(yī)學院上學。這個農夫的孩子不是別人,就是后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
1928年,弗萊明在實驗室研究葡萄球菌時,因為沒有蓋好儀器蓋子,致使樓上培養(yǎng)的青霉菌飄落到儀器中。奇跡發(fā)生了,因為青霉菌的到來,葡萄球菌竟然全部不見了。弗萊明經過進一步的試驗證實,青霉菌當中的“青霉素”,是葡萄球菌的克星,并能殺滅多種細菌。于是,第一種抗生素就這樣被發(fā)明出來了。后來又經過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開始用于臨床,并于1943年逐漸加以推廣。青霉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并列的第三個重大發(fā)明。青霉菌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發(fā)明以來,挽救病人生命數以億計。弗萊明也因此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并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而那個紳士,就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那個被農夫從糞池里救起的兒子,就是后來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二戰(zhàn)時期的盟軍領袖,首相丘吉爾爵士。
二次大戰(zhàn)期間,已經當上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出訪非洲時,不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肺炎在當時屬絕癥,醫(yī)師均束手無策。緊急時刻,弗萊明從英國趕來,使用自己剛剛發(fā)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丘吉爾緊緊握住弗萊明的手說:“謝謝你,給了我兩次生命。”弗萊明微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一次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任何人都沒有料到,一個農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情,對人類世界會發(fā)生如此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