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張汝德
摘要:臨滄師專中文系全體教師黨員到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民營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后,總結出了該地區民族企業科學發展的特點和模式。
關鍵詞:博尚;民營企業;科學發展;經濟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0-0024-01
2008年12月9日,臨滄師專中文系教師黨支部全體黨員到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順風茶廠、成泰茶廠、博尚鎮烤煙基地、煉油廠等多家中小型民營企業進行考察調研,就企業家個人狀況、企業的外部環境、經營管理、人力資源、投融資體制、技術創新等六大當前我國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問題與企業管理層進行了深入的交談。通過深入考察調研,總結出該博尚鎮民營企業科學發展具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1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合理配置、充分挖掘
博尚鎮是我市一個產業特色突出的農業鎮。全鎮共有農業人口35357人,農村支部黨員在對農村經濟發展中起著良好模范作用。全鎮共有農村支部19個,黨員1357名,這是一個不錯的人才資源。此外,博尚鎮地理位置較好,交通便利,位于城西,距機場3公里。主要有5個特色產業:油菜、甘蔗、烤煙、核桃、畜牧產。其中全鎮共種植油菜26000多畝,占全市種植面積的五成以上。2008年,博尚鎮建成本市最大的烤煙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博尚鎮充分發揮自身地理和資源優勢,合理配置、充分挖掘,創造出一條全新的農業經濟發展的新路。
博尚鎮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草地和水利資源在我市都處于優勢。還有很好的歷史文化和像普洱茶這樣一些在國內享有聲譽的特色產業。
首先,對于這些“優勢”我們要合理配置、利用,盡最大的力量幫助企業樹立品牌。注重廣告效應。只有把企業的品牌樹好,打響市場的知名度,才能更好地把企業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如果沒有合理配置這些潛在的資源將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其次,要注重文化和名人效應。這在很多地方有了實踐證明。臨滄位于祖國西南邊陲,山清水秀,少數民族聚居。有濃厚的文化積淀,特別是在佤族文化方面,可以好好開發一下。以文化取勝,以文化立于市場不敗之地。同時。臨滄千百年來名人輩出,人才薈萃,我們要打出“名人效應”的旗幟,以人名世,以人名企業。浙江省舟山市醬陀區的“桃花島”為什么那么出名,原因就在一個人——金庸,他在他的武俠小說里多次提出。從此舟山市就成了旅游勝地。臨滄也可以好好借鑒一下。
再次,資源的優化配置應該還包括人的結構優化和配置,充分利用人才資源,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人盡其能,人盡其用”。
2改善企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
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定、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的快速成長與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是同步的。對于這一點,所有的民營企業家都表示贊同,他們認為民營企業的高速增長一是得益于我國政府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其二就是我國一直保持著一個穩定、良好的宏觀經濟發展態勢。
然而,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固然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但是反過來宏觀經濟的波動也將對企業產生影響。市場競爭的加劇使企業直接面對市場時所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信用的缺失也會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沖擊。特別是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正成為民營企業關注的焦點,很多民營企業家對這些不利因素感到十分擔憂。所調查的幾家民營企業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外在的宏觀經濟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首當其沖的就是從去年底開始出現,并在整個臨滄地區乃至云南茶業出現的“普洱茶炒作”現象,導致云南本地很多農戶、投資商蜂擁而上。在并沒有看清市場的真正走勢前,瘋狂投資茶業,導致今年上半年臨滄茶業高峰期走人“低迷”。很多投資者失望而歸,這也是博尚民營企業所沒有料到的。她使民營企業認識到投資取向的重要性、市場的嚴峻性。逼迫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市場的指揮棒下自動詞整企業的發展策略。最大化資源優化配置,但這需要有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給予政策扶持,加強宏觀調控和正面宣導,共同營造一個三方協同合作的氛圍。
資金的短缺也是各家民營企業十分關注的問題。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資金不可或缺。可是博尚鎮的這些中小型民營企業,由于發展規模較小,資金來源有限,嚴重限制了他們向大規模發展。資金短缺成了他們發展的絆腳石。如何引進外資、擴大生產規模也是他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些民營企業的商品大量出口,比如成泰茶廠所生產的茶類產品主要是銷往臺灣,其生產經營的外向度相當高。這使地這類外商投資企業對海外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變得極其敏感。企業必須及時地獲取市場信息并采取應變措施。這固然有益于企業貼近市場,提高其市場競爭能力,但是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牽制也使企業變得十分被動。一旦企業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那么企業就會在短時間內被市場所拋棄。可以說,一個地方政府能否保持一個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決定著企業存在、發展的命運,尤其是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3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
在所調查的各類企業中,大多數企業都是由企業主個人或家庭創辦的。企業大都是以家庭作坊起步,表現最為明顯的是茶廠和煉油廠。早期的企業成員主要來自家庭內部,最為典型的就是兄弟合資,父子相承,一起創辦和經營小型的企業。這種早期的民營企業發展模式在博尚鎮中相當普遍。可以說,早期民營企業的這種家族式經營的模式有其獨特的功效。這種模式可以減少企業內部管理摩擦,在企業競爭力較弱的發展早期將企業的各種資源集中配置以達到最大的效用。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當初的很多家庭小作坊現在卻已發展成了中型民營企業。企業要采用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企業管理模式,才保證了其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強大的地位。
因此可以說,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與其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家族式管理適合予民營企業的起步階段,一旦企業越過競爭力最弱的早期,股份制管理取代家族式管理,“任人唯賢”取代“任人唯親”,就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通過此次考察活動,在系黨支部領導的精心組織下,全系黨員深入企業農村,參觀考察民營企業,黨員們對如何在新時期搞好企業、農村建設有了更深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