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iah 朱紹斌
我知道我得減肥。每個人都這么說:我的醫生、女友、同事、鄰居,在公園遇見的一個老人,甚至一個賣給我榨汁機的商店店員,所有人都這么說……唉,這就是北京了——你會得到“標準”的免費健康忠告。許多人怪罪西餐,非常肯定地認為我是因為吃了太多麥當勞,喝了太多啤酒而這么胖的。然而不是。事實上我是吃了太多中餐。因為別人不止一次告訴我,中餐要比西餐健康得多。我不敢說出來,但我覺得這肥肥的紅燒肉也不見得那么健康吧?不談這個了,重要的是,我這個前橄欖球運動員需要掉些肥肉,然而在北京怎樣才能做到呢?
首先,我不喜歡去健身房,而喜歡在戶外街道上活動。但在北京,想要在戶外活動,你需要掌握在其他國家沒有必要掌握的技能。第一個大問題就是無論當你跑過一個公用廁所,還是一輛公車或自行車時,或是干脆是以上所有東西,你都不得不屏住呼吸,做真正的“無氧運動”。第二個大問題就是,在你跑步時你頭部姿勢和雙腳的位置得正確協調。如果你的頭一直抬著,兩眼只看前方,那么說不定你會踩到某些讓你惱恨的東西。更讓人氣憤的是,當你看到那雙踩到惱人之物的二手保加利亞運動鞋,你會記得賣你這雙鞋的店員曾經對你的雙腳做過如下評價:“你的腳太大了,只有這雙鞋合適了。”經過這次“失鞋經歷”(求求你可別多問了),我以后跑步都低著頭,只能慢慢跑,我敏銳的目光要實時對地面的狀況作不間斷的掃描,這種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與轟炸機飛行員和滑雪運動員能有一拼。但盡管這樣,有一次我還是差點被一個用自行車馱著洗衣機的大哥撞翻。所以,唉,我以后跑步穿過那些胡同時,頭得上下移動——滿頭大汗,十分吃力(看上去就像一個胖子跑步時該有的樣子)。
在中國,跑步還是一項具備觀賞性的運動項目呢。我試圖盡量早起避免人群,可總不夠早。公園總是在天亮前就聚滿人了,一些也在晨練的老人看到我這個大胖子時,心情是復雜的。他們在想一個人何以長這么胖,并且一些人也紛紛告訴我,要多吃中餐。而對我來說,每天早晨要穿過這群在閑逛、聊天、吊嗓子、練太極、跳舞、引吭高歌、遛鳥、踢毽子的老人們時,我都不得不像滑雪時那樣左避右閃。不過,上帝保佑他們,我認為中國老人這么好動是很棒的事情。但是若某人突然改變方向,我有很多次因為這差點釀成“事故”。我可不希望去想,某個中國老奶奶被像我這樣一個喘著粗氣、大漢淋漓的美國“大肚皮”壓倒的場景,這可是“慘絕人寰”的。
這是北京,而且還有很多車。每個人對北京的交通都有所耳聞:每個月,這個城市為自行車建造的道路上,都會新增更多的汽車。然而這還不是最讓人痛苦的。讓我害怕的是那些“馬路殺手”。想想,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車輛的車主們,大多數駕齡都沒超過5年。而且,不要忘了我們這些所謂的西方人大多是坐在汽車后座上長大的。當我們開始學開車時,雖然說還不知道如何去開好車,但至少對汽車如何開有一種更好的感覺。然而,大多數北京人卻是坐在自行車后座上長大的。你看,他們不僅轉彎忒猛,連學習東西的跨度都很大。
但知道這些還不足以讓我每天的跑步訓練更安全或更放松。不過,這其中有一種刺激,就是那種不斷躲閃迎面而來的汽車、自行車、黃包車、摩托車、行人、卡車和電車時的刺激。
早晨我一般去跑步,而下午如果有時間就去玩籃球。說實話我打得不好,但是,在一個人民身材“嬌小”的國度,我這個巨人或許會有點優勢?套用NBA的慣用說法:我可是一名“在籃圈下具有破壞性力量的球員”,解釋一下:我是個胖子,如果你想得分,那么你看著辦吧!然而在中國打籃球,靠自己的大塊頭可行不通,我還是得變換一下招數。
首先你得了解這種半場五對五的比賽模式。許多中國人習慣于橫七豎八地擠在一起去搶球,感覺這就是北京籃球的玩法。而且在這里打球也完全沒有所謂的“定腳”規定,還有帶球的時候也讓我有點不明白。上周打球時,我低位帶球沖向籃板,而當時對方的后衛正好在籃筐正下方。他跳得老高,舞姿優美讓我回想起章子怡在《臥虎藏龍》中的竹林舞劍。可后來我和他撞到一塊的場景并不愉快,他說我犯規。
“可你走步了啊!”我反抗道。
“是啊,可你那么胖!”這是回答。
“什么?難道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犯規動作?”
在這里,我將永遠是個胖子,我想我已經接受這樣的事實了。午餐時間了……呵呵,北京的麥當勞可是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