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華 杜 濤
摘要:設備管理在企業生產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設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生產進度、質量、成本。針對企業的實際狀況,對設備的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設備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F2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1-0041-01
1我們企業在機械設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機械設備管理辦法》進行修訂,但許多好的方法,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力度不夠,流于形式,跑、冒、滴、漏現象依然存在。為了應付檢查而對機械設備進行管理。只要施工進度完成了,機械設備是否合理使用,投入成本是否超出預算無所謂等思想與作法還有一定市場,似乎保證施工生產與規范機械設備管理是兩碼事。
沒有整體意識,只看重施工生產追求短期效益。設備閑置不上報,盲目購進小型機械設備不調查質量和性能等情況依然存在,造成工程處機械設備平衡調配工作滯后,重復購置占用大量資金,質量不過關貽誤生產,資金外流等嚴重后果,根本沒有追求效益最佳化的概念。
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隊伍不穩定,沒有“我靠企業生存,企業靠我發展”的團隊精神,認為管理是領導的事。領導讓干啥就干啥。工作隨波逐流,被動執行《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對機械設備工作人員在管理方面應知應會宣講少,無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機械設備在施工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熟視無睹,閑置設備不維修;施工機械維修保養不到位,帶病工作;對油耗、備件件質量等考核不認真;內業資料不健全,貫標、責任成本等管理工作滯后;使用工序不安全施工,野蠻操作。
2解決途徑
從思想人手,確立《機械設備管理規定》在企業中的制度地位。管理規定中的各種規章制度是我們科學管理機械設備,合理利用保證施工生產而制定的,屬于企業內部的法律、法規。人人必須遵守,違法必究。只有人人工作想著管理,照章辦事,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就是效益的氛圍,我們才能有效地開展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效果才會明顯。
建立科學的維修制度。定期維修與視情維修相結合制度的理論依據是可靠性理論,可靠性理論指出機械設備的故障可以分為突然的和漸進的兩類。突然型故障是指征兆沒有出現但可以覺察到,而損壞是瞬時出現的;漸進型故障是指使用過程中損壞程度逐漸加重,有緩慢和迅速之分如零件的磨損、腐蝕等。無論哪種故障,在其出現過程中均有早期、隨機和耗損三個故障階段。
2、1早期故障階段
在機械設備使用初期零件的損壞率較高,但經過一個時期的使用后損壞率反而下降,這是由于對零件的原材料及其制造工藝加強檢驗和質量控制則可以減少或避免這種早期損壞產品的出現,降低早期損壞率,而預防維修對此則無能為力。
2、2隨機故障階段
此階段不但故障率很小,且大體上是一個常數,由于零件的損壞是偶然發生的,大部分與其強度和所承受的負荷有關,預防維修對此也無效。
2、3耗損故障階段
機械設備經過長期使用后,由于疲勞或磨損等原因造成零件的強度和性能下降、損壞率上升,此階段的故障多屬于零件老化的問題。對耗損故障及時進行預防檢查、保養,不讓零件工作至耗損故障階段,可減少這類故障的發生,防止故障率迅速上升。綜上所述,定期維修適用于發展迅速或無視情條件的漸進故障,視情維修則適用于發展緩慢且有視情條件的漸進故障。由此可見,將定期維修與視情維修兩者相結合將起到互補的重要作用。
為了保證設備在運行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嚴格執行定機定人,持證上崗,同時,堅持巡檢和點檢相結合,抓好現場設備管理。明確巡檢路線,健全各臺設備或專責區的點檢內容和圖表紀錄,做好巡檢紀錄,交接班紀錄,檢修紀錄,設備運行紀錄等。規定值班人員每班必須隔一定時間沿巡檢路線對點檢設備的運行情況按圖表規范作詳細紀錄,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技術狀況。通過巡檢中聽、看、摸、嗅、測的操作法,對確保現場設備的安全可靠的運行發揮管理的重要作用,這是搞好現場設備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屠進,許平,半山天然氣發電廠主機選型及系統配置[J],電力建設,2003,(8)
[2]信江艷,HAM系統深化應用的要點分析[J],電力信息化,2004
[3]倫翠芬,張麗紅,李艷萍,李志紅基于混沌的超聲物位檢測系統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6,(4)
[4]嚴曉光,直線滾動導軌副的溝槽結構及其選用[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