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洋
批評是一種文化、一種境界。而批評的尷尬這一現象的造成包括了諸多因素,批評家的尷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法國左派理論家德布雷尖銳地指出,傳媒時代的知識分子“要么越來越趨向于學院化、專業化的技術性的操作,要么轉向嘩眾取寵的商業價值和市場交換邏輯”。那些“學院”之外的批評家們,甘愿成為媒體的小伙計,被媒體炒作也被媒體歪曲。這就是批評家的尷尬。
批評家之所以區別于作家、讀者、理論家,更區別于一般人,其關鍵就在于他具有批評活動所具備的批評主體心智結構條件。所謂心智結構條件是指批評家所具有的心里結構和智能結構,即指批評家的自身素質。心理結構主要包括感知、創造、想象等心理要素。智能結構則指批評家的知識結構和修養。隨著社會的發展,批評家的心智結構是不斷變化的,而之所以產生批評家的尷尬也是與批評家的心智結構密切相關。
批評家從事批評活動也要從感知作品這一基礎開始,因此批評家首先應該具備敏銳的感知,即感覺力和知覺力。批評家面對批評對象時,其感覺既包括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的審美感覺,又包括對批評對象進行審視的批評感覺;其知覺既包括對文學進行宏觀把握的理性知覺,又包括對文學作品的微觀把握的感性知覺。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所言:“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不是對象。”所以有些批評家的尷尬的產生是因為他們自身就是“沒有音樂感的耳朵的音樂家”。批評家除了具有敏銳的感知力外還應具有充分的想象力,人類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想象,只不過活動形式的不同使想象的方式和想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對于批評家而言,想象力主要表現為批評的聯想力和推想力。需要強調的是批評家的想象力與常人的想象力不同,它必須受到批評意圖、批評動機、批評標準的理性約束。因此,批評家必須通過經驗的積累和閱歷的擴增而逐步提高批評想象力,構建一個合理完整的批評想象力結構和空間,以有利于充分發揮想象力的作用。除此以外,豐富的創造力也是批評家所應具備的心理素質,這里的創造力主要是指批評家的理解和闡釋。杜勃羅留波夫說過:“有時候藝術家可能根本沒有想到他自己在描寫什么;但批評家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說明隱藏在藝術家創作內部的意義。”的確,當一位作家處于創作過程中的困惑時期,一篇出色的評論文章會使作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比如,果戈理創作出《狄康卡近鄉葉華》、《小品集》和《密爾格拉得》等小說,取得了突出的創作成績,得到了別林斯基的肯定。但同時,也有一些批評家對其作品進行了錯誤的理解和闡釋。他們說果戈理只會“逗人發笑”,非?!坝顾住?,認為他的小說毫無價值,“這種看法是根據這些作品中的一些孤立的章節和因素得出來的同這些的精心制作的文學結構、復雜的冷嘲、滑稽模仿、雙關語、模仿和諷刺等技巧是完全不相符合的。”這就產生了批評家的尷尬。一位藝術家私下稱“批評家是玩嘴皮子,和我們搞創作的沒多大關系”。其實不然,批評家的創作力不僅對作家影響重大,對讀者也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批評家在撰寫中的首要任務是要考慮如何教別人讀書,為此,他就不是光是評論一通,這是對文學價值比較無知的人也能辦到的。這種評論是把這部書說一說。用比作者蹩腳的言詞概述一下,或者給人物加些道德方面的評語。批評家的評論則相反的在于發揮一種教育作用,也就是說他要突出一本書中那些行家才能識別出的價值,以便讀者大眾慢慢的學會注意這種有價值的東西。”對于讀者來說往往只關心故事的結局,不大體會文中的情趣和意義?!耙虼耍枰u家予以提示,幫助讀者在獲得快感的同時了解這種快感的由來,引導讀者進入意義的深處。”比如,我們讀魯迅的作品就需要有批評家的分析和闡發。這樣讀者才能豁然開朗。也正是批評家的言論對讀者的取向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才會有一些批評家成了書籍的代言人,才會有對批評家一系列的商業化叫法,比如“泡沫文學制造商”、“廣告式書評家”等。批評家這種缺乏求真務實精神的文學批評,給文學的傷害是巨大的,首先它可能遮蔽優秀的作家和作品,其次它可能誤導讀者和社會,再次它可能導致批評萎縮,削弱文學的影響力,使批評家的藝術聲譽受損。如今這個時代還有一些“學術明星”,比如《百家講壇》的眾多學者,從某個角度講,他們也該算是“大眾批評家”,會不會也是“紅包專家”?這些都有待于讀者思考。
批評家不僅要有主體心理結構,而且要有主體智能結構。主體智能結構主要包括兩方面,即批評家的知識結構和修養。這里的知識結構既包括批評家的文化理論知識,也包括社會知識。這是一位批評家必須具備的。試想,一位批評家如果不懂“心靈辯證法”,他怎么解讀托爾斯泰?如果不對“永遠是歐洲的精神戰場”的德國傳統有一定的了解,怎么分析《浮士德》?由此可見知識結構對批評家而言是何等重要。除此之外,修養也是一個批評家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認批評是一種帶有鮮明的個性、風格、趣味和獨創性以及濃厚的社會性、規劃性、原則性的社會活動。因而對批評家的批評動機、意圖、目的、效果及批評態度、批評傾向性、批評思維觀念和方法都應做出嚴格要求。所以批評家的修養也就成為批評主體智能結構中的重要因素。首先,批評家應該無私無畏,不偏不倚,做到公平公正的批評。魯迅先生說過:“惡意的批評家在嫩苗的地上馳馬,那當然是十分快意的。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批評家要想做到公平公正就要淡泊名利,不畏權勢,堅持真理。如果每一位批評家都能具有以上良好的人格修養,怎么還會有一系列對批評家商業化的稱呼?如果每一位批評家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那些“泡沫文學”如何暢銷?由此可見良好的修養是一位批評家的精神狀態和境界,是一位成功批評家不可缺少的本質。
以上分析了批評家自身應具備的品質,也闡述了批評家尷尬產生的內在原因??傊?,內因是一位批評家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批評家尷尬產生的根本原因。當今文壇,太多吹捧家、謾罵家,缺少真正的批評家。因此,我們呼吁文壇真正的批評家的產生,以引導中國文壇朝著健康、自由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