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之薔
你去過閩西土樓嗎?你去過婺源和古徽州嗎?你曾為那里的建筑傾倒嗎?可你知道,這些蘊含著智能蘊含著深刻文化的地方,正逐步離我們遠去!在日益濃重的旅游包裝下,我們正在流失這些最純凈的地方!
喀納斯:那霏霏細雪里阿爾泰山脈下哈流灘草原哈薩克牧民的牧場,寒雨里喀納斯湖、臥龍灣、月亮灣飽和濃重的斑斕秋色,當時質樸原始的風情,一輩子不能忘記。現在據說物價太高,商業化了不少,但相信那里,仍有中國西北最美之一的秋色。
甘南草原:入州府合作境內,油菜花的金黃與青稞田的嫩綠相間隔,大地像打潑了的調色板。瑪曲附近,阿瑪尼卿雪線下,無邊的草原開滿鮮花,牛羊像珍珠灑在草原間。有黃河第一灣,攝影天堂郎木寺,黃教第一寺拉卜楞寺,濃郁的藏族風情和宗教色彩。插箭節、耍壩子、賽馬節等節慶,草原上當地婦女跳鍋莊、剪羊毛等濃郁的生活場景,尤其一個叫阿萬倉的偏僻小鎮上康巴漢子的剽悍俊朗和類似美國西部的野性氣息讓人難忘,自然與人文風光相得益彰。
阿壩高原:在川西北阿壩州和甘孜州等安多藏區和康巴藏區縱橫,看降扎鄉民演出的傳統又正宗的藏戲,在齊溝壩牧場參加鄉親們的牧運會,露營于星光燦爛的草原上,盤桓阿壩縣詩歌一般的田園,穿行在大渡河源頭壤塘的森林溪谷間,頂著驕陽在僧眾過萬、氣勢恢弘的色達佛學院金頂轉經輪,翻越一座又一座神山,拍攝處女般的新路海和卡薩湖、晚霞映紅的雪山草甸,參拜寺廟,在紫花鋪展到天邊的草原上打滾,追逐雪白的羊群和如一盤黑豆撒在草坡上的牦牛群……那片經幡飄蕩、草海無邊、河流彎彎的大地,雖然路途艱難,但又那么富饒美麗,沒有被旅游所污染,是攝影家的天堂,更是她的藏族主人天然質樸的樂土,神靈的居所。
稻城亞丁:遭遇了秋色與冬雪交織的奇麗景色,真是一個無愧于“五彩斑斕”這個成語的地方。那里的座座以菩薩美名為名的雪山,是迄今為止我看到的最美的雪山。雨雪過后的清晨,彩色森林里云蒸霞蔚的壯麗,海子的那種蔚藍,真是美得無法形容。從成都走川藏南線去沿途川西高原的雄險和秋色亦銘心刻骨。但這兩年那里的物價漲得飛快,一到節假日整個山林被旅行者填滿。
瀘沽湖:瀘沽湖隨四季的變化各具特色。陽春三月,周圍桃樹梨花,湛藍色的湖水,明凈如鏡,青松綠樹,連峰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熱的夏天,湖水碧綠,波光粼粼,雨后煙霧繚繞,周圍黛色叢林中,間雜著盛開的紅白杜鵑花,景色宜人,涼爽無比;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黃澄澄,金黃色的秋葉,點綴著周圍的青山,湖水碧藍,波光閃爍,彩霞飛渡,高空雁鳴;寒冬時節,翠色蒼茫,一日當中,水色多變。
怒江峽谷:冬天怒江水非常溫柔碧藍。峽谷有木棉和油菜花點綴,世外桃源。傈僳族的澡塘會真的很率性歡快。徒步進秋那桶村、五里寨怒族藏族農家盤桓,這是最純樸最優美的人間凈土。旅行至此,已無遺憾。
黔東南:走進黔東南,仿佛就開啟了一段交錯時光的旅行。濃厚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淀,使這里還保存著唐代發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筑和魏晉遺風。黔東南地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十大世界少數民族風情保護區”之一,也是聯合國公布的“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世界風情區之一。作為黔東南旅游的精華所在,一路經過中國最大的苗寨、最大的侗寨,以及最后的槍手部落,還有原汁原味的蘆笙舞、熱情豪放的山歌、絢麗精巧的民族服飾……
婺源和古徽州:這一帶是文化底蘊非同尋常的地方,人文氣息厚重,普遍有一種祖傳下來的儒雅,不會咄咄逼人。春秋兩季,在桃花油菜花或紅葉掩映的古村田園徜徉,心緒紛飛。適合住下來好好感受。那些老屋田園僻靜悠閑,讓你產生那種“無夢到徽州”的情愫、懷舊的感傷和春秋花叢紅葉點綴的“家園”的感覺。
浙南泰順:獨行逐一造訪廊橋古村,尋訪夾纈古法染布的老人和作坊,做客農家,被那深藏在崇山峻嶺間濃重的民俗和文化所深深感染。那些廊橋古村,建筑藝術令人傾倒。早春時節,油菜花桃李花掩映的山鄉里,民風極其質樸熱誠。村落廊橋間距離較遠,有的需要步行始達,尋訪得挺辛苦。與泰順相交的閩西北、浙江麗水一帶都有美麗寧靜的廊橋古村,一一尋訪,保證讓你回味無窮。
閩西土樓:歷史上閩西經濟較差,交通不甚便利,匪患械斗多發。客家人從黃河流域遷徙到這里后,為了便于群居以及抵御匪患,結合當時中原漢族建筑而創造出土樓這種奇特建筑,充分體現了經濟性、堅固性、防御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羅瑞摘自《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