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摘要]就齊齊哈爾的歷史影響、戰略地位、行政位置、社會底蘊、抗戰義舉、解放貢獻而言,齊齊哈爾歷史在關東文化中的占據十分重要地位。
[關鍵詞]齊齊哈爾;關東文化;歷史地位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019—02
關東一詞在明代以后,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東部地區,后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現指東北廣大地域。由于關東地區位于蒙古、俄羅斯、日本、朝鮮的中心地帶,長期遭受日俄侵略者政治上的奴役和經濟上的掠奪,又多以關內大批漢族移民和部分流人為社會活動主體,融合當地滿、蒙、朝鮮、達斡爾、鄂倫春、赫哲等少數民族,形成了具有多民族生活特色、兼受外來文化影響的區域性獨有的文化特點。
為了弘揚中國關東文化,由中國旅游協會、黑龍江省旅游局、齊齊哈爾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齊齊哈爾)關東文化旅游節已連續舉辦七屆。2008年中央電視臺一套開年大戲,52集電視連續劇《闖關東》,又把關東文化空前播散和推廣。齊齊哈爾市政府之所以能夠站在東北的大視角,超前六年主辦一個小城市、大文化的關東文化旅游節,無不源于齊齊哈爾歷史文化在關東文化中占據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歷史發展悠久
齊齊哈爾歷史文化悠久,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遠古人類活動。碾子山西北的蛇洞山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昂昂溪五福遺址和昂昂溪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五六千、六七千年的歷史。克東縣西北金城鄉古城村的蒲峪路故城遺址,建于金天四年(1152年)前,為金代上京路所轄四路行政建制之一。經由甘南縣、龍江縣、碾子山區的金代東北路界壕邊堡(承安五年1120年),被史學界譽為“祖國北疆第二長城”,全長達1500余公里。據《金史》記載和近年專家論證,金初烏虎里、迪烈底兩部東遷駐地龐葛城(今梅里斯哈拉古城),建于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距今已有884年的歷史。為此,齊齊哈爾市早在2005年就舉辦了隆重的建城880周年紀念活動。就關東三省歷史走向來看,盡管沈陽在先,吉林在后,其次才是齊齊哈爾,尤其是目前沈陽建城已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吉林建城追溯到公元前206年,但是齊齊哈爾在黑龍江地區最古老歷史地位確定無疑。因此,齊齊哈爾悠久的歷史文化,不僅是構成黑龍江文化的基礎,而且也是構成關東文化的重要支脈。
二、戰略地位重要
齊齊哈爾是達斡爾語,“喜扎嘎日”的近音,意為“邊疆”或“邊境”。齊齊哈爾是關東之北的邊境城市,在關東地區的戰略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貫通關東地區的交通要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開辟吉林烏拉(今吉林市)至璦琿(今黑河市愛輝鎮)的驛道,其中黑龍江轄區19站,索倫總管卜奎村為1站,時稱卜奎站。雍正十年(1732年),又開辟卜奎至呼倫貝爾(今海拉爾)驛道。卜奎是南接伯都納(今扶余)北通墨爾根(今嫩江)、璦琿,西達呼倫貝爾的交通中心。二是關東北部的邊防重鎮。從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龍江將軍衙遷至齊齊哈爾城,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黑龍江將軍為止,先后共有76位將軍在齊齊哈爾城鎮守,它突出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三是黑龍江流域的重要關隘。為抗擊沙俄對黑龍江中上流域的入侵,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設黑龍江地方將軍,開始鎮守黑龍江流域。清代“邊外七鎮”,璦琿、墨爾根、卜奎、寧古塔(今寧安)、吉林烏拉、伯都納、依蘭,各相距三百公里左右,沿松花江、嫩江流向成U形防守陣勢,加之呼倫貝爾成W狀態,而卜奎處于“七鎮”中心的位置。四是黑龍江地區的交通樞紐。水路,沿嫩江南下,入松花江,再入黑龍江;沿嫩江北上,可達墨爾根。陸路,北通璦琿,南通吉林烏拉、奉天。中東鐵路,初期西起滿洲里,中經昂昂溪、哈爾濱,東至綏芬河,后期連接到旅順口,成T字狀態,縱貫黑吉遼,橫連歐亞大陸。齊齊哈爾所特有的戰略地位,是構成關東文化的重要軍事要素。
三、行政位置突出
齊齊哈爾在清末、民國、偽滿以及解放后,長期是黑龍江省的首府,始終處于黑龍江最大城市的地位。從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龍江將軍移駐,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為黑龍江行省前,一直是黑龍江將軍府所在地。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是龍江府所在地。從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是偽龍江省公署所在地。從1945年到1954年,先后是嫩江省、黑龍江嫩江聯合省、黑龍江省所在地。從1946年到1947年,還是縱貫中長路沈陽至哈爾濱以西和齊齊哈爾以北,轄嫩江省(齊齊哈爾)、黑龍江省(北安)、遼吉省(白城子)、興安省(烏蘭浩特)的中共中央西滿分局所在地。齊齊哈爾自建城1691年的歷史來看,其中255年是黑龍江省的省府、省會。前期雖經歷盛京留都總管三省、吉林兼轄黑龍江、后為三省分治的演變,但齊齊哈爾在黑龍江乃至關東地區的突出地位毋庸置疑。
四、社會底蘊厚重
在千里綿延的白山黑水之間,有一句流傳于上百年前的傳說:“狗咬奉天(沈陽)、火燒船廠(吉林)、風刮卜奎(齊齊哈爾)”。吉林衛視《老鄉話東北》節目堪稱其為關東三大傳說。傳說雖不能等同歷史,但歷史因此而耐人尋味,特別是透過有本源的傳說,完全可窺見歷史的一隅。“狗咬奉天”,奉天是滿洲龍興之地。順治十四年(1657年)自遼陽移于盛京(今沈陽),改稱奉天府。雖有“狗救罕王”、“烏鴉救祖”、“賊來狗咬”等版本,但都演繹了狗與奉天的淵源。“火燒船廠”,順治十五年(1658),清政府為抵制沙俄入侵,在吉林市設廠造船。“火燒船廠”發生在宣統三年(1911),大部分城市轉眼化為灰燼。“風刮卜奎”,相傳城址初選嫩江西岸齊齊哈爾村,并進行測量埋好界樁,一夜大風把界樁刮到卜奎村,故齊齊哈爾城建在卜奎。當時卜奎指代的是黑龍江,在關東地區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從三省建城時間和設置將軍轄區來看,雖然是先奉天,后吉林,再黑龍江,但都是1907年改稱奉天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另外,卜奎還是關東地區清政府發遣罪犯的七大流放地之一。當年卜奎與奉天、吉林是相提并論的,卜奎在關東文化中完全處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位置。
五、抗戰義舉顯赫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光復,關東人民經受了長達14年外侮與戰亂。這期間關東人民對卜奎的認知,已不再是“風刮卜奎”,而是震驚中外的江橋抗戰。一是,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向沈陽、長春等地發動全面進攻。由于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中國守軍奉命不戰而退,日本關東軍一周內便占領遼寧、吉林兩省30多
座城市,并把侵略矛頭直指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妄圖一舉吞并整個關東地區。同年11月4日起,馬占山將軍違抗蔣介石“絕對不能抵抗”的政策,統領黑龍江軍民,與日本關東軍展開了16天的江橋阻擊戰。這是關東人民首次與日本關東軍進行的大規模正面作戰,展現了中華民族士可殺不可辱的民族氣節。如今,在齊齊哈爾和平廣場上矗立的“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的大型碑文,已向世人昭示了江橋抗戰“民族先聲”的抗戰地位。二是,關東人民覺醒最早的省會城市。黑龍江走在了遼寧、吉林抗日斗爭的前列,而且早于1937年“盧溝橋事變”六年,表明以馬占山將軍為代表的黑龍江軍民覺醒的最早。江橋抗戰激發了全國人民抗日的怒潮,各族人民抗日烽火由此連綿不斷。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義勇軍、抗日聯軍等紛紛興起,開展了一系列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在關東地區有力地牽制了日本關東軍的南犯。三是,展示了關東人民敢于犧牲的民族精神。關東精神是關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東精神重點是:保衛家園,抵御外侮,敢于犧牲,勇于斗爭的民族精神。黑龍江軍民首赴國難,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同時提高了中國人民在國際上的威望,展示了關東人民誓死不屈的精神風貌。四是,齊齊哈爾是一座古老的英雄的城市。從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為遏止沙俄軍隊對黑龍江上游的入侵,持續三年之久的雅克薩之戰,迫使沙俄政府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最后確定了兩國東北的邊界,到第七十四任黑龍江將軍壽山,舍己一死保全江省,以身殉國的壯舉,再到江橋抗戰血染卜奎的風采,都為齊齊哈爾這座英雄城市做出了詮釋。目前,遺存在齊齊哈爾的大量紅色旅游資源,仍舊在廣袤的關東大地上熠熠生輝。
六、解放貢獻卓著
在黑龍江歷史上,曾有鮮卑、女真、蒙古、滿族等南下民族入主中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問鼎中原,也是由黑龍江向南大舉推進的。齊齊哈爾在解放戰爭的地位列居關東地區之首。第一,黨中央對齊齊哈爾地區極為重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9日,蘇聯紅軍進駐齊齊哈爾市,偽地方政府隨之解散。1945年11月初,中共中央即派東北局劉錫五、于毅夫、朱光、王盛榮等一批領導干部到齊齊哈爾組建地方政府。1945年11月間,中共齊齊哈爾市工作委員會、齊齊哈爾市政府相繼成立。第二,齊齊哈爾是我黨在東北乃至在全國解放最早的省會城市。蘇聯紅軍為履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雅爾塔協議》的規定,將收復的中長路各大城市交給國民黨政府,通知中共剛組建的黨政軍撤出齊齊哈爾。1945年12月31日,齊齊哈爾市黨政軍機關和部隊撤離城區。1946年3月末,中共中央電示東北民主聯軍,要求在蘇聯紅軍撤離后,適時解放齊齊哈爾。1946年4月24日凌晨,解放齊齊哈爾的總攻開始,黎明前戰斗勝利結束。4月25日,以韓立中為代理市長的共產黨接管了國民黨齊齊哈爾市政府,重新組建了齊齊哈爾市民主政府,并在龍沙公園召開了萬余人參加的“齊齊哈爾市人民慶祝解放大會”。第三,齊齊哈爾是解放戰爭的大后方。齊齊哈爾解放之后,既是西滿地區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又是東北根據地黑龍江的中心城市。齊齊哈爾解放后在“一切為了前線”思想指導下,通過參軍參戰、軍需供應、干部南下等,強有力地支援了遼沈戰役,為全國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然,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昔日作為省會齊齊哈爾在20世紀50年代初被哈爾濱替代了,但飽浸千年歷史印記和深藏關東文化底蘊的齊齊哈爾,依然保持著亙古永存的古韻風情,依然煥發著不可替代的現代活力。
[責任編輯:孫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