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灼婷
[摘要]通過繼承與完善洛克的自然權利理論,諾齊克提出了一套適合于現代社會的權利理論,包括正義觀與國家觀。我們可以通過這種研究發現諾齊克與洛克在權利觀上的異同。
[關鍵詞]權利理論;諾齊克;洛克
[中圖分類號]D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052—03
羅伯特·諾齊克(1938~2002)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哲學家,其代表作《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其中,權利理論是該著作的核心。諾齊克的權利觀賦予權利至高無上的地位,主要通過對洛克權利理論的繼承與完善而形成。本文著重闡述洛克的權利思想以及諾齊克如何對此進行完善這兩方面。
一、洛克的自然權利理論
洛克是古典自由主義的奠基人,《政府論》是其政治哲學的主要著作。他在該著作中回應了羅伯特·費爾麥在《父權制》中的君權神授論觀點,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自由主義立場。
洛克心中的權利是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權利,具體來說,包括生命、健康、自由或財產權。但是,由于生命和健康權的保護都離不開財產權,所以,財產權居于核心。洛克認為,在私有權取得之前,財產處于一種共有狀態,“土地上所有自然生產的果實和它們所養活的獸類,是自然自發的產生的,就具有排斥其余人類的私有權”。洛克提出勞動滲透說說明人類的共有財產如何變為個人的私有財產。他說:“勞動使它們同公共的東西有所區別,勞動在萬物之母的自然所已完成的作業上面加上一些東西,這樣它們就成為他的私有的權利了。”即勞動是獲得私有財產的唯一資格,只要通過個人的勞動使共有的東西脫離原來的狀態就變為私人所有了。但是,洛克認為,通過勞動達到對某物的占有必須符合“洛克條件”,即“至少還留有足夠的同樣好的東西給其他人所共有?!焙汀吧系蹌撛斓臇|西不是供人們糟蹋或敗壞的”這樣,洛克通過勞動滲透說和“洛克條件”論證財產權的產生。
接著,洛克通過其國家學說來保護自然權利特別是財產權。他指出,在自然狀態中“每個人都有權懲罰違反自然法的人,以制止違反自然法為度;同時受到任何損害的人,除了與別人共同享有的處罰權之外,還享有要犯罪人賠償損失的特殊權利。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懲罰權,這樣,由于人們的“自愛…惡意、忿怒或報復”很容易造成懲罰失當及人們權利受侵犯,于是,人們為了自保,便放棄自己的自然自由,同其他人協議建立一個國家。這樣的國家是一個“守夜人”式的國家,其權力僅限于保護人們所賦予的自然權利,任何干涉這些自然權利的企圖都是非法的。
為了保護自然權利,洛克先后提出了勞動滲透說和社會契約論,洛克的權利理論雖具有合理的內在邏輯結構,但本身也存在著很多矛盾:
首先,神學基礎。洛克的權利理論中多次出現“上帝”、《圣經》等字眼,特別是在他論證財產權的起源時尤為多,例如,洛克認為“上帝是把世界給予勤勞和有理性的人們利用的,而不是給予那些好事吵鬧和紛爭的人們?!鄙駥W基礎使得洛克的論證缺乏邏輯實證性。
其次,關于保存人類的論證導致一個非自由主義的結果。洛克指出,人們天生擁有生命、健康、自由或財產權,其中財產權居核心地位,因為它是保存人類的生命、健康、自由的必要手段,洛克的這種論證似乎推導出一種“從個人的剩余中幫助窮人的義務”,這與其自由主義立場相阻。
最后,洛克的困境。洛克的困境指自然權利與國家間的矛盾,產生于從自然狀態過渡到國家該過程,洛克試圖提出同意理論解決該問題。他認為,為了解決自然狀態中的不便,人們自愿“放棄他們在自然狀態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執行權,而把它們交給社會,由立法機關按社會的利益的要求的程度加以處理。即是說,國家的權力是人們自愿轉讓的結果,故是合法的,洛克就是這樣來完成自我擁有與國家間的和解問題。但是,同意理論不能確保每一個人確實贊成他們的政府;沒有哪一個國家確實收到普遍的明文規定的契約。因此,洛克提出如下觀點:雖然并非每個人都明確表明贊同政府,但他們確定通過接受政府的好處而默認了政府。在這里,洛克把默認的同意當作同意的充分條件,而且僅僅通過接受國家提供的好處便構成默認的同意,這實在說不過去,因為,同意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反對必須是可實行的,但在洛克這里,接收國家提供的好處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洛克的同意理論仍沒有解決該問題。
二、諾齊克對洛克權利理論的發展
諾齊克的權利觀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洛克,通過繼承洛克的自然權利理論中的核心觀點及克服其不足,提出了一套系統的權利理論。與洛克一樣,諾齊克所捍衛的權利指自然權利,而且也特別強調所有權或財產權,故他特別用了一個更具經濟與法律意味的詞“entitlement”來強調財產權。
(一)持有正義觀
持有正義觀必然基于權利,一個人的“持有”是否正義,主要看其是否對“持有”擁有權利。諾齊克不僅用持有正義觀“再次凸顯權利的在其正義觀構建中的邏輯在先的獨特作用,”而且用其證明個人財產權路徑的正當性。諾齊克的正義觀包括獲取正義原則、轉讓正義原則及矯正正義原則三方面。
1.獲取正義原則
諾齊克用該原則論證持有的最初獲得,是持有正義觀的起點。獲取的正義原則是對洛克的勞動價值論和“洛克條件”的繼承和改造的產物。洛克認為:“把對一個無主物的所有權看作是由某人對無主物的勞動產生的,”諾齊克基本上同意洛克“勞動產生所有權”的觀點,但對勞動的滲透性進行質疑:“如果一個私人宇航員在火星上掃干凈一塊地方,這種勞動能使他占有整個火星,乃至整個無人居住的宇宙嗎?”“為什么使一個人的勞動與某物聯結,就使這個人成為這一物品的所有者呢?…但為什么不…以一種喪失我擁有的東西的方式去做如此聯結呢?”這一系列問題說明僅靠勞動滲透說不能解決財產的獲得問題,諾齊克認為關鍵之點還必須符合洛克條件——“還留有足夠的和同樣好的東西給其他人共有”——意味著使其他人狀況不致變壞。一個人的占有通常以兩種方式使別人的狀況變壞:“首先,使別人失去通過一個特殊占有來改善自己狀況的機會;其次是使別人不再能夠自由地使用(若無占有)他先前能使用的東西。”但諾齊克認為,如果兩種方式的占有都被禁止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即“不能產生一種持久的和可遺傳的所有權”。因此,他把洛克條件弱化,只禁止第二種方式的占有,即一個人的占有不使他人因不能自由地使用(而不是占有)某物而遭受損失的情況下,這種獲取就是正義的。這樣“諾齊克在洛克獲取理論的啟發下,通過弱化洛克條件的思路來完成其對財產權初始資格正當性的論證。”但有學者對“使他人狀況變壞是用什么比較以及比較的基線如何確定”提出疑問,然而諾齊克采取的辦法是“評價最初占有的一般經濟重要性以弄清為不同的占有理論和基線的確定留有多大余地?!奔幽么髮W者金里卡把
該基線評為“一個軟弱無力的要求?!?/p>
1.轉讓正義原則
在當今社會,我們的持有多數通過交易、轉讓、饋贈得來,因此,轉讓的正義原則在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諾齊克看來,凡是通過欺詐、搶奪、勒索等得來的東西都是不正義的,只有通過贈予、自愿交換得來的才是正義的。該原則關鍵在于僅當轉讓是自愿的,它才是公正的。諾齊克對自愿是這樣定義的:“一個人的行為是不是自愿的,依賴于限制他的選擇對象是什么。如果是自然事實,那么這一行為就是自愿的。別人的行為限制著一個人可利用的機會而這是否使一個人的行為不自愿,要依這些人是否有權利這樣做而定。
根據諾齊克,每一個自愿交易都是正義的,即自愿是一個充分條件。但有學者認為諾齊克沒有正確處理因欺騙及非欺騙性錯誤而導致的自愿交易,涉及到欺騙性錯誤的交易并不表明自愿是公正交易的充分條件,因為它既是自愿的又是不正義的。另外,“如果交易是自愿的,它當然是正當的這一簡單直覺是與一個同樣明顯的想法——自愿轉讓能導致一個明顯不公正的局面——相互沖突的。”即當我們考慮交易產生的后果時、當我們也考慮到對轉讓第三方的影響時,這種沖突確實存在。但諾齊克卻認為只要是當事人出于自愿,交易過程沒有侵犯人的權利,那么無論交易結果怎樣也不會影響該交易正當性。
2.矯正正義原則
矯正正義原則主要用以矯正實際持有中的不正義,但這一原則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一來我們所知的歷史事實很少,二來也難以確定不正義之環節出現在持有鏈條上的哪一節,因此諾齊克最后無奈地說:“過去的不正義也可能如此嚴重,以致一種旨在糾正它們的功能更多國家在短期內是必要的。
(二)國家觀
如前所述,個人權利確定了國家活動的范圍,諾齊克認為可以得到證明的國家只能是一種僅限于防止暴力、偷竊、欺騙和強制履行契約等最弱意義的國家。而且,諾齊克關于最弱意義國家的證明主要是解決洛克的困境,而他的解決方法則是“看不見的手的解釋”,即指“那種乍看起來是某個人有意設計的產物的東西,實際上不是由任何人的意向帶來的?!?。
1.支配性保護機構的興起
仿照洛克,諾齊克認為人們最初處于一種和平的自然狀態,每個人都是自己權利的強行者,但是,這樣的私自強行權利必然“導致恐怖世仇和宿怨,導致無休止的報復行為和索取賠償。”為了解決這些麻煩,人們便相互聯合起來形成互相保護的簡單社團,這種簡單的保護機構雖比自然狀態進步,但仍然面臨種種不便,如何解決同一社團內成員間的糾紛,很多人不情愿代表一個成員去實現一個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要求等。為避免這些不便,于是一些商業保護機構便出現。
最初,同一地域存在許多保護性社團,它們為人們提供不同價格的服務,代替人們強行正義索取賠償。當同一機構的委托人之間發生糾紛,他們可以尋求所委托的機構解決,但當不同機構委托人之間發生沖突時,情況變得復雜:一種是兩個機構的勢力較量,獲勝的機構將贏得失敗機構的顧客;一種是不同機構之間達成協議,以地區為中心劃分勢力范圍;最后一種是兩個勢均力敵的機構“為避免經常是代價昂貴卻一事無成的斗爭,”進行和平解決建立第三方仲裁機關。
在自由市場的商業模式下,這些機構互相競爭,那些能夠提供價廉物美的機構最終能擊敗對手,為整個區域的人們提供保護服務,最終成為一個支配性保護社團。
2.超弱意義國家與最弱意義國家
支配性保護社團還不是一個國家,因為它還允許獨立者的存在以及只為那些付錢的人提供保護。在諾齊克看來,一個國家必須符合“對暴力的壟斷和為所有人提供保護”這兩個要求。僅具有第一個特征的是超弱意義國家,而最弱意義國家則兼具二者。
在支配性保護社團的地區內,仍然存在一些不愿意加入任何社團的獨立者,他們寧愿自己強行正義。當支配性保護社團委托人與獨立者發生沖突時,獨立者本來有權利對傷害他的人進行報復,但他卻因可能使用不可靠的程序而侵犯機構委托人權利或使其產生恐懼而被禁止這種行為。而且支配性保護社團憑借其支配地位提出一套自認為是公平可靠的程序并要求他們按照支配性保護社團提出的程序行事。這樣,支配性保護機構通過排斥所有其他人的程序達到了對暴力的壟斷,形成了超弱意義國家。由于獨立者僅僅由于其尋求正義時可能造成的威脅或可能使用不合法的程序而被禁止強行正義實屬違背了諾齊克權利理論本身,所以,超弱意義國家要使自己對暴力壟斷合法就必須賠償這些被禁者,而最適當最便宜的賠償方式就是為這些被禁者提供服務,這樣,當超弱意義國家憑借賠償原則達到為該地區的所有人提供服務時,它便同時成為最弱意義的國家。這就是諾齊克的關于國家的看不見的手的解釋的論證,這個論證被稱為“本世紀的反駁無政府主義最重要嘗試。
諾齊克通過把洛克的自然狀態作為起點,拋棄他的社會契約論改用看見的手解釋這種方法來解決洛克的困境,雖然一時緩解了洛克的困境,但論證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賠償原則。超弱意義國家演變為最弱意義國家是基于賠償原則的。但正如沃爾夫指出,不清楚為什么這條原則與禁止冒險活動相關。因為如果你有權利禁止冒險行為,行使權利的這種行為不需要對此進行賠償}若你沒有該權利,你就不應試禁止冒險活動,否則就侵犯了獨立者的權利。這樣,賠償原則嚴重受到質疑,隨之最弱意義國家的建立也面臨著成立與否的問題。
第二、自然權利與程序權利的沖突。諾齊克通過程序權利這一環節推導出最弱意義國家使他的理論面臨一個“自然權利與程序權利的沖突”。因為如果一個人確實被侵犯了權利,為什么這個人實施懲罰的權利卻能被支配性保護機構的程序禁止?僅僅因為支配性保護機構的地位能確保它宣稱的程序是百分的可靠嗎?能夠確保支配性保護社團的程序不偏袒其委托人嗎?對這些問題都不能作出絕對肯定的回答。如果真的這樣,個人權利卻有被侵犯的可能,這肯定是諾齊克所不能贊成的。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問程序權利與自然權利是什么關系。如果兩者都是自然權利,我們有什么理由讓懲罰的自然權利屈居于程序權利之下呢;如果程序權利不是自然權利,它更沒有權力限制自然權利。而且通過閱讀諾齊克的論述,我們也知道程序權利是支配性保護機構出現后才有的。雖然諾齊克發現問題所在,但他對此也無能為力。
[參考文獻]
[1][2][3][4][7][9][英]洛克,政府論CM3,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17,19,18,21,22,79
[6][8][11][12][24][29][英]喬納森·沃爾夫,諾齊克[M]王天成,張穎,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42,39,39,120,99,50
[10][13]C15][163[17]08][19][21][23][25][26][27][28][美]羅伯特·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M],何懷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1,37~38,179,179,179,180~181,180,182,262~263,234,28,29,24
[14]文長春,邏輯在先的個人權利一諾齊克的政治哲學CM3,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59
[22][加]威爾·金里卡,當代政治哲學(上)CM3,劉莘,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218
[5]吳克明,李風華,洛克與諾齊克的自然狀態理論比較[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2)
[20]柳平生,從“洛克條件”到“諾齊克條件”CJ3,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