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偉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148—01
要做好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辦出高質量、辦出生氣勃勃、切合實際需要的高等職業教育,工作千頭萬緒、百端待舉。然而師資問題則是關鍵因素之一。從職業教育的本質出發,必需把教師實踐能力提高放到決定性的地位上。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中教師也必然要求具有“雙師型”教師素質。本文著重探討了提高“雙師型”教師素質的幾種有效途徑。
“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是在高等職業教育強調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適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職業教育觀念而提出來的。“雙師型”教師是指教師在業務素質上,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要具有豐富的從事技術工作和工程管理的實踐能力。
一、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一)總體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不利于高職培養目標的實現。表現在年齡結構上,老教師偏少,青年教師數量偏多;在學歷層次上,本科學歷多,研究生學歷少;在職稱上,中低職稱多,高級職稱少。
(二)教學結構上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依然存在,不利于師資隊伍的發展。如專業結構上應用性學科力量則較弱;在教學上,理論和實踐相比,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則相對較弱。
(三)價值觀念上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實質。部分高職院校片面追求教師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數量,忽視對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應用與考核。
(四)職稱評定上重論文、輕教學,重研究、輕應用。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目前仍重點考核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提高“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大力推進“產、學、研”一體化辦學,逐步實現教師能力結構由知識型向技能型轉變;教學方式由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實踐教學轉變;教學內容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為此,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關鍵。要努力做到職業技術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產品。具體方法是,可組織教師分期分批到現場頂崗掛職,學習生產技能、管理知識;到科研、設計單位兼職、合作,承擔科研課題,參加項目設計,鼓勵教師崗位自學進修;積極支持和組織教師參加有關學術組織和學術交流研討活動;辦好學校實習工廠,有定型產品的生產任務,教師輪流承擔產品設計、工藝、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
(二)強化師德教育。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這是整體素質的靈魂。是師德的重要體現。因此,抓好師德教育是提高“雙師型”教師素質的重點。教師只有以獻身事業為己任,才能激勵和教育學生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學校應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全面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和培養。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教師加強自學、自律、自我提高,把注重教師師德的提高與注重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業務技術素質培養緊密結合起來,融匯成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巨大力量。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須以師德建設為重點。
(三)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研活動,有助于教師在活動中吸取集體智慧,縮短自己探索積累經驗的時間;在活動的交流中診斷教師個體存在的問題和找到解決的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師傅帶徒弟式的培養形式,可以理解為跟蹤式的教研活動,它是由教研組負責指定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業教師,對教師或兼職教師進行教育素質方面的指導,并對教師教育工作的實際操作進行觀察、監督、討論研究與總結的過程?!皫煾怠睂⒆陨矶嗄甑慕虒W經驗傳授給“徒弟”,并對“徒弟”的教學行為觀察和指導,有助于“徒弟”少走彎路而早日成為教學里手。
組織經常性的經驗交流活動。傳統的經驗交流是教師培養的重要渠道,教師通過經驗交流取長補短,將別人的管理經驗、教學經驗轉化為自身的經驗,從而少走彎路。
(四)認真組織教師參加生產實踐。實踐性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職業教師堅持以實踐培養的策略,具有現實意義:教師在生產中了解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科研、解決生產問題,可以提高教師專業技能、職業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做中學”、“在做中提高”。
教師到行業部門進行生產實踐要以業余為主、自學為主、兼顧教學。進行生產實習的范式有:利用寒暑假到生產部門“跟班”工作,親身體驗、學習行業的規章制度,職業道德;利用假期或短期脫產“調研”行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針對行業一些較大變化,對教師實行深入的和時間不等的脫產培訓;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參加生產討論或診斷、歸納、總結與傳播經驗。經過生產實踐的教師,將生產實習中的體會、感想、獲取的專業技能等回校傳播以便于提高全校教師對專業職業的新認識。
當前的職業教育中,“雙師素質”越來越受到重視,各院校也為其提高想盡各種辦法,但結合專業,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無疑是“雙師素質”提高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