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菲
房事
中國人見面,習慣問對方一些私人的問題,也算一種招呼語。
早年,見面時一句“吃飯了嗎?”,算是問候。對方并不覺得突兀。“吃過了”或“還沒呢”,算作答復。
后來,離婚成為時尚,見面語成了“離了嗎?”。要是說離了,問者用一句“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表達驚艷之意;要是說沒離,“家和萬事興”足以表示羨慕之情。
房價一路高歌猛進,現在,買房成了潮流,“買房了嗎?”又成為見面時必談的話題。“買了”,“買了好!房價再漲個千兒八百沒問題”;“沒買”,“沒買好!房奴的日子不是人過的”……
越來越多人感到,通脹已經在悄悄向我們逼近。首先是副食品價格和蔬菜價格,再看看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等,近期走勢也處于上升周期。那么面對通脹最好的避險方法就是房產。錢要想保值增值,眼下只有買房。
有人把買房夢的實現寄托在股市上。經歷了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的寒冬,人們開始懂得捂緊錢袋現金為王,但股市從年初開始回暖,弄得人心癢癢,蠢動不已。可如今又面臨陰晴不定。同樣陰晴不定的,還有我們小百姓的心情。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有人說,如果你連房子都買不起,你就連踏進“墳墓”的資格都沒有。撕開愛情浪漫的面紗,露出婚姻的現實,無奈發現,一切都掙脫不了金錢的魔掌,我們都是現世的浮萍……
調查——
年輕人的婚姻真的會死在房子上嗎?
近期,有專業調查機構對2429人(79.5%的人為“80后”,69.1%的人沒有自己的房子)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2%的人表示自己身邊的“80后”夫妻因為房子問題產生矛盾的人較多。
如果結婚時沒有住房又買不起怎么辦?調查中,48.0%的人選擇租房,11.4%的人會和父母一起住,5.1%的人住單位宿舍,多達35.6%的人毅然選擇“不結婚”。
心路——
辛酸房事
文/吳如燕
阿毅的婚事因房事而終結,在朋友圈里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苦等了三年,美麗的女友盈盈從美國留學歸來。阿毅和盈盈猶如分飛過后的大雁,再也不愿分離。三年里,電話費都不知道打掉多少,那時候,還沒有msn、skype這樣的玩意兒,只能靠著電話訴衷腸。
一切辛苦的付出、等待都過去了,“回來就好”。于是,按部就班地準備著。領結婚證、拍婚紗照、訂酒席,忙碌之外,卿卿我我如漆似膠。這時候,準丈人的一句話打破了所有的平靜與溫馨。“和他爸媽一起住怎么行,我女兒又不是嫁不出去!沒房子,婚事免談。”
準丈人一言九鼎,甚至直接行動,找了相熟的朋友聯系上了虹橋的一處新樓盤,那時候,房價已經慢慢上漲,人家給打了96折,還要9000多元一平米,首付就得30多萬元。可憐阿毅工作才5年,根本無甚積蓄,但是沒有房子,就沒有了娘子。狠狠勁,咬咬牙,問父母拿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5萬元,自己東拼西湊借來了10萬元,剩下的款子,實在無能為力。盈盈看不過去,心里著急,偷偷拿了自己的積蓄貼補過來。終于歡歡喜喜換來了房產證。誰料,事情還是被準丈人知道了。大發雷霆,絕不罷休,“連個30萬元首付都付不出?還娶我女兒?接下來我還讓你們買車呢,難道讓我貼錢?”
這一下,阿毅也火了,“是把女兒嫁給幸福,還是嫁給房子、車子?”
盈盈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最心愛的兩個男人,為房子鬧得不可開交。哭天抹淚根本沒用,誰讓自己長得好看,誰讓父親把自己視若明珠。臨了,父親來了一句狠話:“你要嫁給他也行,從此不要踏入我家大門。以后吃苦受累別來找我們!”
幸福的伴侶,終于出現了裂痕,過往的承諾,如云煙飄散。就像那一幢幢外表精致的大樓般,別看外表堅固,時間一長,問題一來,尤其一旦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有的能挺過去完好無損,有的卻會在墻壁上出現裂縫。
阿毅和盈盈在準丈人的阻撓下,最終無奈分手。他們卻想不到還有一場官司等著他們:分手的時候,買來的房子已經漲價。是把它賣了大家分錢,還是歸給哪一方?兩方家長各執一詞,不可開交,只得對簿公堂。阿毅和盈盈在這一時刻,都選擇了逃避,“讓他們去吵吧……”
他們,已然精疲力盡。
這就應驗了電影《甲方乙方》里的那段經典對白。劉蓓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葛優回答:“沒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
記住這樣一句話:不怕某一方買不起房子,就怕兩個都買不起房子的人走到一起。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樣的婚姻不僅僅是失敗的,更是悲哀的。
變現,不要那粒米
文/吳春華
這段時間過得有些糾結,緣于全家舉力,準備協助哥哥換套大房子。
從江西農村來的幺媽,大個子大嗓門,十年不見。見了就像批評家一樣,把幾個侄輩的家底看了個透,在哥哥那六十多平米的房子里一眼掃盡后,表示了十分的不滿意:你是吳家的臉面啊!你是大學生啊!然后,在爸媽的家里,很仔細地幫忙分析一番,要全家都來拉一把,怎么也得把吳家的面子擺弄好看。
于是,姑姑主動借來了一大筆錢,爸媽幾乎就是傾囊所有了,還在當房奴的妹妹義不容辭地送來一筆不算小的小錢,我……想當年,我身無分文的時候斗膽買房,首付借親人的,其余全貸款。哥嫂都在廠礦上班,收入低得讓人心疼,卻都是傾情幫助。關鍵時候,我得把股市和另一座城市的那套房變現,才能盡到該盡之力。
股市的錢變現本來是簡單的。狂跌的7月29日買下一只股票,連漲四天,差那么一顆米的距離,就到我的心理價位了。實際上,那一粒米,也該是可以從工資里補足的。但我對股市顯然太樂觀,確切地反省,是我的欲望多過了那粒米,8月4日,最好的變現時機被我錯過。人民銀行那“動態微調”的放言竟然這么“不小心”地碰到股民們敏感的神經,股市一蹶不振。媒體總像窩墻頭草,又大肆運用收縮信貸、下半年股市資金不足、A股已經泡沫化等字眼,讓市場恐慌情緒幾乎是急劇擴散。眼睜睜地看到到手的鴿子快要變成綠色飛走,我當機立斷,周四早市時清倉離場。下午觀望,嗚啊,竟然大跌150多點。
賣房變現,顯然比離婚麻煩。盡管房價似乎是一浪高過一浪,但浪頭好像就是打不到我那套地段不好的大房子。在近十家房產中介掛了號,電話只接到一兩個。連個看房的都沒有。是房價真的漲了?還是有價無市?一家人分析一番,發現當初總認為買單位集資修建的房子一定是賺的,沒有考慮到變現的麻煩。而房子的價值,最終決定除了地段,還是地段。中介,掛網,還找親朋好友幫忙介紹,折騰了幾個月,變現的希望連一粒米的距離都沒有。看來這條路短期內是不能考慮了。
搗騰一段時間后,發現“人為財死”這句話絕對是真理。股事、房事、婚事都是人生中的主要事件,說到底,都是財事。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達到生活舒適的預期,欲望在一個錢字。那一盤上錯的愛情菜,是我點的么?那一只時紅時綠的股票,是我選的么?那總在等候回報的房子,是我經手買的么?
一切都是自己搞來的。但顯然,如果沒有那一粒米的欲望,我們的幸福感來得更快,生活更舒服。
股市,婚姻的晴雨表
文/阿杰
就為了我吃完飯,沒有及時把碗收到廚房去,我和小月又爆發了一場大戰。
她罵我懶,說當初真是瞎了眼,在外不會賺錢,在家還百事不管,這樣下去過個屁。離婚,離婚!她不停高聲叫罵。
我也煩了,我說,離就離!
晚上,我獨自睡在書房里。很絕望,真沒想到有一天,我和小月會變成這樣。以往在她眼里,我是一座令她仰視的大山,她對我近乎迷戀的崇拜。但這一切,都是跟賺錢掛鉤的吧。我曾經很會賺錢,我是學金融的,大學畢業后我去海南淘金,那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的地下期貨交易興隆,我從新手入門到自己操盤,1998年回上海的時候,我身上已經揣著近百萬元的資產。回上海后這筆錢我都投入了股市。因為一直謹慎投資,因此,資產循環增長,我的生活,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這120平米的房子到底有多大,到后來我看的房子越多,在中介嘴里這個面積越說越云山霧罩。我只感到,自己應該去上一些建筑工程課,才敢出來看中國公寓房子,不然這些120或150平米的房子到底有多大,自己永遠是糊里糊涂的。
之后一些國內朋友給了我另外一個定義——“得房率”,也就是實際使用面積和建筑面積的比例,在國內,好的得房率在85%,一般差的可以低到75%。一般來說,所謂房子建筑面積和實際使用面積之比,也就是說真正可使用面積,只有建筑面積的80%,甚至更低。據我的一位同事說,現在得房率在80%就算很不錯了。
對這個游戲很精通的開發商,為了讓買家感覺好些,在設計上還搞了一些花樣。如在室內窗邊弄一個圓弧形區域。這些設計,在國外一般是給面積大的獨棟別墅設計的裝飾性空間,并不考慮實用性。對于高層公寓來說,空間實用性應該是最主要的,特別是大城市都是寸金地。類似這樣裝飾性空間設計放在高層公寓,純粹是為了買方感官上覺得房子大些,其實一點不實用,反而浪費了可用空間面積,室內真正可使用面積更低。
相比較,無論北美還是香港抑或歐洲,他們計算房子的面積,都采用了使用面積,也就是所謂wall-to-wall(墻到墻)內的實際居住面積。香港是寸金地,因此說明自己的房子大小很關鍵,陽臺的面積根本不算在使用面積之中。凡是買家看到的700英尺、800英尺、900英尺、1000英尺等說法,都是指室內居住面積。
在高層公寓的設計上,發達國家一般公寓內部設計都是方方正正,盡可能將房間可使用面積和空間極大化,而不是華而不實地“忽悠”買家,搞一些花哨的地面或空間設計。
看完一圈房子后,真沒有想到,同樣一個所謂房子“面積”,由于國內和國外的“定義”以及設計建筑的差異,房子面積居然能有20%多的差距。
親友們都勸我別折騰了,算了,中國房產市場完全是開發商的市場,我們老百姓買房子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看著差不多就買了吧,再不買房,新的預售期房一出來,又要大漲了,到時候又要后悔。這個房間使用面積大小更不是你我有能力來挑的了。考慮到自己回國后總得有個家,咬咬牙,自己買下了一套公寓。這些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之后全國房價狂漲,只能慶幸自己當時買得還算是時候。
最近一位同事剛買了一套毛坯期房,進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了軟尺,丈量了一下內部房間的實用面積。到現在我都搞不懂,為什么開發商就是不愿意告訴買房者這套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是多少?難道出這么一個數據就如此之難?還是別有原因?
記得國內時不時有經濟學家報道,說國內某城鎮(如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居住面積,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人均居住面積。
不知道他使用的所謂人均居住面積數據的可比性有沒有調整過?如果他用國內的人均建筑面積去和國外發達國家人均實際居住面積相比,至少在數據可比性上,已經犯了嚴重的統計學錯誤,這樣的結論有誤導的嫌疑。
別犯屁股決定腦袋的錯誤
文/承承
投資領域之所以成功者寥寥,主觀臆斷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殺手,大多數甚至每個股民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買入一只股票,眼巴巴地盼著它上漲,明顯破位了還心存僥幸,不斷安慰自己會漲起來的,直到徹底絕望,這就是片面相信自己帶來的惡果。試想,如果我不看好股票會買入嗎?如果買入自然希望它漲,這是一般邏輯,但是事實的真相是你認為好的股票未必是別人認為好的,股票上漲是市場合力的結果,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買入股票的錢比賣出股票的多,下跌正相反,即使100個人有99個人跟你一樣看漲,但是你們的錢加起來也沒有看跌的那個人多,那你依然是失敗的一方。
房市也是這個道理,看空的理由1000條,看多的理由也有800條,所以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個陣營,有房子的主觀傾向看漲,沒買的意淫一下暴跌80%,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而已,這都是非常不科學的。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應該很客觀地來看待中國房地產這個特殊的商品,跟股市一樣,房市的興旺也是有其背景的,是肩負著拯救中國經濟的使命而產生的。
前幾天我的哥們打老婆離婚了,說真的,是有女人不可理喻到不打不足以平憤的地步,但是自己也要捫心問一下,曾經在你眼中的天仙美女,怎么突然就變得不堪了呢?是過去你錯了,還是現在你錯了?當然每個男人年輕的時候,受本能的沖動,看到美女就亂了方寸,發起敢死沖鋒,根本不考慮合不合適,人品、道德、性格有無問題或者不匹配?等解決了生理問題,才發現原來真的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所以愛情的悲劇說到底也是主觀的問題,受腦垂體分泌物刺激,愛情來了橫看豎看什么都好,罩著光環;愛情走了,客觀冷靜了,才發現原來問題這么多。
歸根結底,大多數人做決策的時候都會犯屁股決定腦袋的錯誤,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就會產生傾向于對自己有利的結論,這也是很多決策無效的根本原因。要想成功,要想做正確的決策,有且僅有兩種方法,其一:把你的腦袋變得跟屁股一樣笨,不假思索,隨機決策,把命運徹底交給上蒼,這樣至少有50%的機會,運氣好點就自然水到渠成,所謂憨人有憨福;其二:把你的屁股變得跟腦袋一樣聰明,多考慮一些位置對立面的東西,橫看以后,不妨再換個角度豎看一下,換個思路試試,盡量考慮周全,這樣久而久之,隨著你思維的越來越縝密,你的事業、你的婚姻甚至你的人生,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