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烈相
在古生代的奧陶紀時期,海洋中生存著大量的三葉蟲。其中多數三葉蟲的外形與寒武紀時期的三葉蟲大相徑庭,由寒武紀時期的扁平型向高凸型演變,而且體殼變厚,雙眼鼓突,有的甚至像現代的螃蟹一樣長著一雙長棒狀的眼睛。許多三葉蟲化石標本成蜷縮狀保存,仿佛一個圓球。
是誰使得寒武紀以來海洋食肉動物之王三葉蟲變成了這副謹小慎微、全身甲胄的防御性姿態的呢?
通過多次野外現場考察實踐,我在化石群下部的灰巖上發現了使奧陶紀三葉蟲向防御型進化的原因——當時海洋中最大的食肉動物頭足綱動物震旦角石出現了。震旦角石屬于鸚鵡螺超科,體型巨大,它無可非議地取代了過去海洋食肉動物之王三葉蟲的霸主地位,登上了當時海洋新霸主的寶座。
由于震旦角石的出現,海洋生物的食物鏈發生了變化,震旦角石雄踞于食物鏈的頂端,過去的食肉類之王三葉蟲退居第二位。為了保護自己、逃避敵害,生存環境迫使三葉蟲類向防御型進化。因此,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如此精美、堅兵厚甲保存完好的三葉蟲化石標本。為了不被敵人輕易地咬碎,三葉蟲背殼及整個身軀的甲殼進化得更厚,仿佛全身披上了甲胄,有的種類如矛頭蟲,頭部如銳利的長矛,且布滿了尖刺。許多種類的三葉蟲眼球變大、變長凸出,增強了視力的進化,便于先發現敵害,遠而避之。有一種鏡眼三葉蟲眼睛進化成螃蟹式棒狀,藏在泥沙中伸出雙眼,就像裝備了一副潛望鏡,它更是逃避敵害的“高手”。
(輔導教師:冷朝錄 徐丹 楊全勝)
(責任編輯:陽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