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強
美國作曲家、指揮家科普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傾聽也是為了更好地欣賞。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學生通過聆聽感受、參與演唱演奏或表演,可以豐富音樂知識,培養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充分發揮想象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
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大批具有一定音樂素養的學生,他們中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會是以欣賞者的身份存在,而并非從事音樂工作。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感受能力、鑒賞能力是基礎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
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含的客觀感情相吻合的過程。要想正確欣賞音樂,必須對音樂作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我們必須讓學生反復地聽某一首曲子,一方面使學生憑直感去準確細致地體驗樂曲的感情表現;另一方面使學生從更廣闊的方面,特別是從樂曲產生的社會環境、創作意圖、作曲家的生活經歷、藝術風格等方面去進行了解和研究,以最終準確地把握樂曲感情的內涵。例如,教《為了誰》這首歌曲,我就先向學生講清楚其創作的時間和背景:這是1998年我國遭遇特大洪水災害時產生的,歌頌在廣大軍民奮勇抗洪中涌現的可歌可泣英雄事跡的作品,再讓學生去反復聆聽這首歌曲,就不難理解歌曲的內涵了。又如,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之標題《命運》,其本身就有很強的哲理含義。但要真正理解領悟其內涵,就要先了解貝多芬生活的時代,了解貝多芬坎坷的人生經歷和他不屈不撓的個性,了解當時正是歐洲封建勢力復辟、先進知識分子苦悶彷徨的背景。只有這樣,才能理解作品對命運的抗爭、搏斗、勝利,進而領悟出只有通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生哲理。讓學生了解了這些內容后,通過反復聽這首曲子,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作曲家在樂曲中形象生動的塑造,領略作品中和命運激烈搏斗的場面、英雄的沉思以及宏偉的歡慶勝利的場景的描繪,這樣才能使學生慢慢從中聽出門道,學會欣賞音樂。
通過欣賞古今中外的許多經典作品,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美的感受能力,在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中起到凈化心靈、陶冶思想情操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感受能力提高了,鑒賞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在欣賞中,讓學生辨別美與丑、善與惡,提高學生自身修養,這也是美育教育的宗旨。通過音樂欣賞,把健康、純正、明確、自然的,對人類有益的音樂展現出來,就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全面完成音樂教學任務,不能不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節。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既要教會學生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基本技巧,還要在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上下功夫。
二、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音樂具有不確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賞,各人的理解是絕不一樣的。音樂形象本身不同于視覺形象或文學形象,它只是描繪大致的情緒和圖景,而不會作具體的細節描寫。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音樂欣賞時,一定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各種知識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因為豐富的聯想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的增強、思維的活躍,會大大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例如:聽賀綠汀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聯想到一幅田園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橋流水、青青草地,牧童側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這種為人們所熟悉的圖景,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出這些圖像就是聯想發揮作用的結果。所以,我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使學生插上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使他們在音樂的王國里自由翱翔。
三、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我通過一系列帶有啟發性的提問,如“節奏是歡快的還是舒展的”“它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哪些樂器發出了什么聲音”“你能描述所表現的內容嗎”等等,讓學生從心靈深處來感受音樂,使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樂,敢于創新,敢于表現。在課堂上,我還讓學生大膽地用身體語言表現音樂。我認為,學生應以身體作為一種“樂器”,隨著音樂自由地運動。學生通過走、跳、跑,自行創造表現與他們所聽到的音樂相應的動作。每個人對自己所聽到的音樂都有不同的理解或做出相應的動作,這就最大限地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例如:欣賞《川江號子》——川江船夫在行船、拉纖劃船時所唱,節奏急促緊張,氣勢強烈。我讓學生按組別選一名同學上臺來表演,然后進行評比,看誰表演得最好,這就充分調動了大家感受音樂的能動性,使學生勇于大膽地表現音樂。此外,學生用打擊樂為樂曲伴奏:隨音樂表現節奏,讓學生綜合聽覺、認知、技能,與作曲家、樂團打成一片。凡是結構簡單、節奏明顯、速度適中的樂曲均可在欣賞的時候一起演奏。在欣賞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良好的節奏感,以及正確的演奏技巧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我還讓學生自制打擊樂器。他們拿著自己制作的樂器為樂曲伴奏,內心充滿了愉悅。同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很投入。在欣賞的過程中,我不僅促使學生改變一些歌曲或樂曲的速度、力度、旋律,還讓學生盡情地發揮其創造能力。這樣,學生在整個欣賞過程中就不只是一個欣賞者,同時還是一個參與者、創造者,其創造力必定有較大的提高。
總之,作為審美教育內容之一的音樂欣賞,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具體可聞的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而且還必須通過必要的講解與引導,將學生的直覺感知和情感體驗上升到理智欣賞的階段,這實際上也是從較深層次上提高音樂鑒賞力的過程。音樂欣賞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途徑之一,對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單位:廣東梅縣憲梓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