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明 莫娟娟
南京曉莊陶行知先生墓碑上鐫刻著:“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對此,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若神明,知行合一。1940年夏天,陶行知的兒子陶曉光想去成都一家無線電廠就業,需要學歷證明。陶曉光沒有正式的學歷文憑,就瞞著父親,請育才學校副校長開了個假證明,稱自己是曉莊師范的畢業生。陶行知知道后,立即拍電報將假證明索回。同時,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說“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追求真理做真人”。
如今,文盲已寥寥無幾,本科碩士博士生,教授博導院士遍布宇內,但辦證的小廣告卻滿街都是。在假冒偽劣充斥的今天,還有沒有像陶行知那樣眼睛里揉不得半點假的人?還有幾個家長能像陶行知那樣寧可犧牲兒子前程也要堅守真誠的呢?
說來也巧,陶行知先生拒絕給兒子造假文憑,而蔡元培先生卻曾經主動給陳獨秀造假文憑,做偽證。
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長后,打算聘請陳獨秀來校擔任北大文科學長。蔡元培與陳獨秀早就相識。光緒末年,楊篤生、何海樵、章行嚴等在上海發起一個研制炸藥以圖暗殺的組織,陳獨秀與蔡元培都參與其中,他們經常來試驗室試驗、聚談。蔡元培當然清楚陳獨秀的經歷與才華,也自然知道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是最適合的人選。可是當時的教育部對北京大學教師是有相關學歷、經歷和資歷等硬性要求的。陳獨秀雖多次東渡日本,在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早稻田大學學習過,卻沒有在日本任何一所高等學校畢業,也就是說沒有“洋文憑”。再則,陳獨秀雖是蕪湖安徽公學、安徽高等學校的倡辦人之一,卻沒有當過校長,只是在安徽高等學校做過教務長。陳獨秀的學歷、資歷顯然不符合教育部的規定。
蔡元培對當時教育部過于強調學歷和資歷而不管實際才能的教條做法很不以為然,他苦思冥想后,決定采取措施幫助陳獨秀渡過這一難關。1917年1月11日,蔡元培親自致函教育部:“陳獨秀,安徽懷寧縣人,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畢業,曾任蕪湖安徽公學教務長、安徽高等學校校長。”蔡元培之所以用這樣一份“假造”的履歷遞交教育部,目的就是要讓陳獨秀有一個體面的學歷,一個合適的資歷,保證陳獨秀能夠順利地擔任北大文科學長。看到蔡元培提供的陳獨秀的履歷,教育部便回復同意聘請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一職。教育部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堂堂北大校長蔡元培求賢若渴竟會為陳獨秀“假造”學歷和履歷吧。
歷史證明,陳獨秀在文科學長的位置上對北大的改革、對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居功甚偉。歷史也證明,蔡元培為陳獨秀“假造”學歷、履歷是對死板的用人制度的反駁,實在無妨蔡元培的高尚人格與道德修養,反而凸現蔡元培的眼光與膽略。
同樣都是“文憑”,陶行知的“真”與蔡元培的“假”,令人回味無窮。
(作者單位:湖南澧縣一中)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