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來了
這一幕曾是繁華征兆:熱鬧的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有隨處可見的零工和小販。這些升斗小民,筐里裝著自家的蠶絲、稻米或雞蛋,為混口飯吃,沿街叫賣,就叫賣出一段興隆的商業史,獲得崇高的評價,并被記錄在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而近日,有好事者畫成的新版《清明上河圖》片段,流傳于網上,畫的卻是一幅荒涼景象。原本繁華的地方,現在空無一人。一眼看去,街道上一片狼藉,翻落一地的手推車、簸箕、扁擔和零散雜物,顯示剛剛發生的慌亂和潰退。你道是為什么?原來有人驚呼:“城管來了!”
大媽一唱震全球
現年47歲的英國無業婦女蘇珊·波伊兒參加了著名選秀節目《英國達人》。包括評委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看好這位滿臉皺紋的臃腫大媽,但蘇珊“目中無人”地高唱起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的歌曲《我曾有夢》,美妙的歌聲震撼全場:隨后,蘇珊的參賽視頻在全球各大網站點擊率超過2000萬次。“蘇珊大媽”現象成為全球熱議話題。有評論稱,許多人被感動,是因為蘇珊顛覆了“以貌取人”的大眾娛樂文化。
Cheap!cheap!
一個1600人的直銷公司旅行團到達臺北,媒體蜂擁而至。“卡刷爆都沒有關系”,“想買什么買什么”,大陸游客的這些語錄出現在臺灣媒體上,被批評為“囂張”。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大陸游客消費不夠,臺灣業者埋怨;殺價。臺灣業者反感;大手筆消費,又會引來囂張指責。有一點像瓊瑤小說里典型的愛情困境,怎么都不對。”《環球時報》則提醒:“很可能還有更多人出來找茬,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聲音
愛拿無憂?
——“I love you(我愛你)”的經典音譯
臉皮厚了,能與人打交道了。
——找工作的大學生第一收獲并非飯碗
懂得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人生四項基本原則
戰爭是什么?就是異族的文化在我們的廢墟上舞蹈。
——電影《南京!南京!》導演陸川這樣理解戰爭
要了解人性,得看一流作家的作品:要了解國民性,只要看二流作家的作品。
——文學是社會現實的一種折射
專著大量出版,學者斯文掃地,學術毀了;高校大量擴招,畢業生供大于求,學歷沒用了。
——量變可能引起質變
中國的樹為什么長在馬路邊上?你們是不是把第二個孩子給殺死?北京怎么看不見小孩子在操場上活動呢?
——老外習慣問中國人的三個無解的傻問題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架飛機,升多高都無所謂,但最大的重點就是降落。
——臺灣綜藝“大哥大”吳宗完宣布退出娛樂圈
一個國家的老百姓有沒有素質,只要看一點,就是懂不懂得照顧別人。
——經濟學家茅于軾
榜單
十大創想成就個人史
NO.1:荒野生存
手段:在陌生的環境中,扔掉電子裝備和錢包,靠內己的技藝謀生,獨自生活一段時間。
NO.2:瘋狂極限
手段:沙漠中滑翔,金字塔下打高爾夫,大瀑布旁玩蹦極……
NO.3:滄海一粟
手段:親身體驗萬古之前的恐龍腳印。
NO.4:以樹為鏡
手段:種一棵屬于自己的樹,與它一起變老。
NO.5:家族創始
手段:建立一種具有獨特性的家族制度,將它們代代傳承下去。
NO.6:個人歷史
手段: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述出來。
NO.7:少年壯游
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
NO.8:擋風遮雨
手段:通過各種經濟、教育手段為家人做好保障工作。
NO.9:從容感恩
手段:用感恩和寬容的心面對人生的所有不如意。
NO.10:計算人生
手段:精確計算出人的一生所有的花費,在特定年齡前賺足所有的錢,然后盡情享受人生。
發榜機構:《商界·時尚》雜志
當事人
我們在路上
這是一輛大巴,滿載罪惡。坐上它,由深圳開往廣州,你可以親身體驗許多驚險和恐懼。首先是欺騙,貪網小便宜的乘客們,紛紛被騙去錢財。然后是搶劫,每個人都被搜身,拿走幾乎一切值點錢的東西。想報警者遭到毆打,不服從者則面臨死亡恐嚇。驚呆的乘客被扔到路邊,兩手空空,傷痕累累,欲哭無淚。在這輛罪惡大巴上有一半都是騙子和強盜——是的,售票員也是,司機也是。后來,這輛罪惡的大巴被捕獲了,壞人都會得到嚴懲。但這不是故事的結局,因為不知還有多少輛罪惡大巴在路上。
想當城管的小女孩
一位叫曾穎的媒體人在博客里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他被一家農民工子弟小學請去給孩子們講理想。他問孩子們長大以后想干什么?這時,有個十一二歲的女孩說,我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后去當城管。孩子們開始哄笑,有些甚至發出鄙視的叫聲。為什么要當城管呢?因為媽媽幾天前去賣菜,為了躲避城管追趕,撞在電線桿上受了傷。所以,我當了城管,在街上碰到媽媽的菜攤時,可以慢慢追,慢慢攆。
做秀給你看
事態起先還在意料之中:新疆天山網評論編輯王大豪寫了篇評論,批評當地教育部門要求小學生背會當地領導姓名。于是,據他本人博客披露,他很快被委婉“約談”,被迫“主動辭職”。接著事態出離常軌:辭職第二天,這個以文為生的人,竟拉著板車上街撿起了垃圾。于是有人驚呼,小心這家伙做秀!當然是做秀。再怎樣不濟,他還不至真淪落到撿垃圾為生的地步,無非是借此以示抗爭,將體制的傷疤索性撕開給你看。但你會發現,原來這個社會可以眼睜睜看著有人默默承受不公,卻很看不慣有人以另類的方式表達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