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煥 程書香
“一樹春風千萬枝”,本是描寫在春風的吹拂下,楊柳搖曳多姿的神態,卻也可以來形容香港當代著名的功力型實力派書法家黃柱河先生的藝術創作:他翰墨妙手仿如春風一般,運腕揮毫潑墨之際,生出千萬珍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篆、隸、草、楷、行諸種字體,黃柱河先生無不精通,無不擅長,其中尤擅楷、行,“凜凜然如劍戟之森列,躍躍然似跳蛙之起身,翩翩然如彩蝶之起舞,巍巍然如泰山之屹立”。他的書法成果猶如一棵大樹,楷為根本,行為枝葉,篆為花,草書、小楷及榜書為果,而大草則果中之絕美。舉凡運筆結字,或楷或行,或草或隸,他總能遵循法度、深得書法根本,且又靈活變化,蘊藉無限。
“給社會留點什么”,這是黃柱河先生立身根本、藝術靈感、奉獻宗旨。他那些美輪美奐的書法藝術作品,是留給世人的審美盛宴、精神食糧、藝術珠璣;他集多年學習和創作經驗,博采古人今人之長,兼容并蓄,著書授道解惑,堪為香港書法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楷模。他一手執毛筆,筆底生花,傳承精髓國粹;一手握硬筆,筆走龍蛇,倡導實用書藝,可謂中華書法的集大成者;他身懷超高水平,脫略名利,寵辱不驚,誠乃書法之得道者。
取法晉唐存古韻,書隨時代創新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黃柱河先生無疑是書法中的好之者和樂之者,祖籍東莞常平的他,從小對書法有著近乎癡迷的喜好,自中學起便遍臨諸家字體,為自己的書法創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980年,黃柱河先生因叔叔的關系來到香港。彼時的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黃柱河先生也自感香港的書法風氣不佳,遂下決心在香港推廣書法藝術,以期盡己之力促進香港文化繁榮。因此,他更加刻苦鉆研書法藝術,朝夕臨摹碑帖,未嘗一日停輟。他一邊取法古人,一邊感悟鉆研硬筆書法。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寒暑的勤練,黃柱河先生的書法水平迎來了質的飛躍。1986年,中央電視臺等二十多個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國漢字硬筆書法大賽”中,在全國及海內外九十六萬人的參賽作品中,黃柱河先生的作品獨樹一幟,榮獲一等獎。一時間,剛入而立之年的黃柱河先生名噪整個香江書法界。
載譽歸來后,黃柱河先生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更加勤力投入到書法的學習和創作中,更加系統地學習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和藝術價值,終成為香港當代書法名家。1992年,在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國香港聯合舉辦“當代國際書法精品展”中,黃柱河先生榮獲世界文化藝術金杯獎,并被邀擔任委員,從而享受國際聲譽;1994年,在中國舉辦的書法藝術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國際硬筆書法家十大名家”:1997年,榮獲中外書畫書法類金獎類金獎;2003年,受聘為“日本國際書畫藝術家聯盟資格評審委員”;另外,獲特等獎、一等獎等幾十個榮譽獎項。
縱觀黃柱河先生的作品,他所獲得的榮譽可謂是名至實歸。黃柱河先生的楷書以歐體為宗,不但具有歐體的矩法森嚴、結構險絕的法度,更深得歐體字的神韻,同時又融合了奇絕灑脫的個人感悟,遒勁有力,切切如峭壁造物之勢;由于有深厚的楷書功底,黃柱河先生的行書也是得心應手,達到了鋒勢備全、同源異派、共樹分條的境界,因此生發出更加性情化的行草隸諸體;品位黃柱河先生筆下的草書,兼具晉唐書家的神韻,同時法古不泥,集合多家的美感于一體。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只可意會,一言以蔽之,正如前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先生所言:“自運機杼,古質今妍。”
赤心殷殷獻己智,碩果累累滿書壇
黃柱河先生能在書法的道路上,不斷攀登高峰,佳作不斷,除了興趣使然外,推廣書法藝術的歷史使命更是他不竭動力。在推廣書法藝術的道路上,他重點進行三個方面:其一,成立參與組織各種書法藝術協會、開展個人書法展和擔任各種書法比賽的評委;其二,結合古人智慧和自身經驗,著書立言;其三,親自招收學生,開壇授學。
1988年,在朋友的建議下,黃柱河先生組織成立了香港第一個硬筆書法社團即現今的香港硬筆書藝會,成為該會的創會會長,并一直擔任至今。現如今,他擔任香港書法協會會長、香港硬筆書藝會會長、國際書法教育家協會會長。對這三個協會的區別,他介紹說:“硬筆會主要是在學校、教育界推廣硬筆書法,注重實用書法;香港書法協會主要是在香港推廣毛筆書法,同時與內地積極進行交流學習;國際教育家協會的層面比較廣,臺灣、澳門、日本、印度尼西亞、美國的書法愛好者都可以參加。”
作為“三會會長”,黃柱河先生以身作則,自言將經驗與眾人分享和促進書法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責無旁貸。2004年4月,黃柱河先生在北京仁和美術館統籌舉辦了“香港書法協會作品展覽”;2004年12月,他于香港中環大會堂展覽館舉辦個人書法展覽;2005年,又于東莞書城展覽館舉辦個人書法展覽;2005年,應“元朗藝術節”之邀,于元朗大會堂舉辦書法展覽。同時,他還擔任國際及全國硬筆書法比賽評審委員和多屆全港毛筆及硬筆書法比賽總顧問兼總評審、多冊書畫大典編委和副主編等社會公職。
在著書立言方面,黃柱河先生真可謂是奇葩滿園,碩果累累。從1988年由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簡體字本《硬筆楷法》起,迄今為止,黃柱河先生的出版著作多達12部,編寫10多冊毛筆和硬筆書法教材供學生作專門訓練,內容豐富,閱讀群從小學生至成人書家。其中,《黃柱河三百法》是繼歐陽詢《四十八法》和黃自元《九十二法》后的又一系統、全面、實際的毛筆法帖,而《黃柱河書悟》是為當代書壇精辟、創意、啟導之作,是繼孫過庭《書譜》又一手書論文之作,更得到國學大師、書壇泰斗啟功先生題寫書名。
既要領導各種書法協會,組織各種展覽,又要著書,同時他每天還都要親自授課,為慕名而來的書法愛好者指點迷津,黃柱河先生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他總是樂在其中:“我的主要愿望,其一,要把實用的書法搞好,即硬筆,寫信寫文章都需要;其二,不忘記傳統書法,即毛筆書法,如果沒有傳統,書法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黃柱河先生的學生,上至名人政要,下至平民白丁,有國內的,亦有來自國外的,只要是真正的書法愛好者,他都諄諄善誘,真可謂是“功德留書壇,桃李遍天下”。
澹泊名利以明志,寧靜神思而致遠
為了推廣書法藝術,黃柱河先生曾接受過香港無線電視、有線電視、《華僑日報》、珠江新聞電視臺等多個媒體的訪問,早已經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書法家了,然而他對名利一直以澹泊心對待,一心致力于書法藝術的創作和推廣中。因此,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向世人傳達書法藝術的真善美。他曾贈送作品予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和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先生,很多商場、企業、公司、政府辦公室都邀請他去題詞,每次他都欣然前往。
黃柱河先生是真正醉心于書法藝術,他說:“不管生活質量怎么提高,人類一定不能缺少藝術,沒有藝術,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是一門藝術,它可以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震撼人心,給人以精神享受。”
古人云:字如其人,見字如面。黃柱河先生對此也深有研究,從寥寥幾筆中,便可以窺測出書寫者的個性。他說:“心跡和筆跡是相通的,性格柔軟者,寫出的字柔弱,剛強者寫出的字則剛強,性情急躁者常習楷書能培養耐性,膽小內向者常習行即可開懷抱。性格影響筆跡,但是通過學習書法,改變筆跡,同樣可以影響性格。因此,學習書法,改良筆跡,上可以改善性格,下可以提高書藝。”
書法,早已經融入黃柱河先生的生活中,正如他自己所言,最初是愛好書法,后來將書法當做專業,而如今書法成為了他的一項使命。就像書法本身一樣,推廣書法藝術也需要日復一日地積累,一個層次更上一個層次地努力。
生有涯,藝海無涯,癡迷如斯,執著如斯,奮斗如斯,黃柱河先生在藝術和推廣書法的道路上定會不斷采擷新果,愈行愈深遠。
【人物簡介】
黃柱河先生,現為香港書法協會會長、香港硬筆書法協會會長、國際書法教育家協會會長、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世界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國家文化部漢字書寫藝術高級評審委員、日本國際書畫藝術家聯盟資格評審委員。作品于中國大陸以及香港、臺灣、日本、巴西、菲律賓等地展出,并有作品勒石于河南宋陵之神墨碑林及安徽九華山摩崖石刻。北京、香港及臺灣出版了《黃柱河三百法》、《黃柱河書悟》(墨跡本)等多種書法專著、作品集和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