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娟
一、常見心理問題
幼教老師親體驗:
看過太多新入園寶寶的表現,我覺得,“陌生感”是寶寶最大的心理障礙。由于接觸到的環境、老師和伙伴,對寶寶來講都是陌生的,因而使他們感到緊張和無所適從。加之要與親人分離,寶寶更感到失去了感情依托,常常會想家、想媽媽。又由于都是獨生子女,獨占性比較強,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有的寶寶很難跟老師和小朋友融成一體。
幼教老師支招:
1培養感情。入園前常帶孩子到即將開始新生活的幼兒園玩一玩,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生活的場景。利用或創造時機,讓孩子認識接近老師,與老師建立友好、信任的感情,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戀。
2模擬游戲。在家扮演老師或小朋友的角色,玩“幼兒園上課”等模擬游戲,讓寶寶了解在幼兒園里的規則,使寶寶減少對幼兒園生活的陌生感。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與孩子短時分離的機會,不要讓孩子過分依賴家庭中的某一成員,提高孩子對分離的承受力。
3結交朋友。家長要領寶寶多接觸陌生小朋友,鼓勵寶寶和他們交朋友,一起玩耍。要讓寶寶知道與同伴相處時要學會等待、不爭搶。還要讓寶寶學習一些禮貌用語,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和玩具。例如,家長可以請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讓寶寶做主人,去招待小客人等等。
4輸入信息。作為家長應該給寶寶輸入正確信息:你已經長大了,應該上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們生活在一起;老師會教給你很多本領,你也會在幼兒園結交更多朋友,和他們唱歌、做游戲,可開心啦!
二、常見生活問題
幼教老師親體驗:
我發現,許多新入園的寶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甚至不會自己喝水。這些也很容易造成寶寶情緒緊張、哭鬧不止。還有的寶寶睡眠沒有規律,常常會由于“鬧覺”而對新生活產生敵對情緒。
而這時的寶寶溝通能力又差,不善于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很容易使老師和同伴誤會。
幼教老師支招:
1教會寶寶集體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如用勺子自己吃飯。用水杯自己喝水。會自己洗手和大小便等。不足3歲的小寶寶要學會用簡單的語言向成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靠哭喊或找媽媽來解決問題。
2培養孩子的基本溝通能力。家長要讓寶寶知道自己叫什么,知道有招呼要回應。此外,還要教寶寶一些禮貌常識,比如見面要問好,別人幫忙要說謝謝等。
3入園前就讓寶寶在家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會讓寶寶更快地適應新生活。
三、常見其他問題
幼教老師親體驗:
活潑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但在工作中,我發現,一些家長不注意孩子的服裝舒適度,給孩子穿的衣服是很漂亮,但卻不方便孩子活動,有的穿脫起來還很麻煩,甚至給孩子帶來困擾。
還有的寶寶初入園后特別愛上火,這也提醒家長和老師要在寶寶的吃飯問題上花些心思。
幼教老師支招:
1服裝鞋子要舒適。新入園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集體生活中多依賴老師的照顧,因此家長要為寶寶多準備幾套純棉的背心、褲衩或裙子等,盡可能簡潔,容易穿脫,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把穿脫衣服當成負擔,增加焦躁情緒。鞋子最好是膠底便鞋或涼鞋,既防滑又便于寶寶奔跑。
2手絹常伴隨。家長要為寶寶準備手絹。并教會寶寶正確使用手絹的方法,讓寶寶養成用小手絹擦汗、擦鼻涕的好習慣。
3飲食要清淡,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清淡的蔬菜和新鮮水果,少吃肉類及煎炸食物;多喝白開水,少喝各類甜味飲料;多吃軟、爛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進入幼兒園是幼兒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開始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一步成功了,寶寶的自信心也就得以樹立,適應能力得到鍛煉,性格也會更加開朗和堅強。只要家長能夠放手、放心,只要老師具備耐心、愛心,就一定能盡快地幫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順利度過“入園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