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數字家庭”是一個頗能引起豐富聯想的概念,它是信息革命進入家庭之后有可能引爆的某種生活圖景,也是一個巨大產業帶的孕育者。
數字家庭產業是涉及數字電視制造商、計算機制造商、網絡軟硬件提供商、通訊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商和其他消費類電子提供商等多個環節的綜合性產業,是未來廣播電視業、電信業、計算機業和消費類電子業這幾大產業的結合,市場前景極其廣闊。
前景如此看好,廣東如何行動?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信息產業廳、科學技術廳、質量技術監督局、通訊管理局等6個主管廳局于2006年聯合制定和組織發布了“廣東省數字家庭行動計劃”,提出了發展數字家庭的“嶺南模式”,即“以有線電視為主通道,以電視機為家庭中心,以互動服務為導向,實現3C融合在家庭”。按照行動計劃的要求,廣東省借助數字電視平移的契機,按照“統一技術體系、全省互通互聯、分級設置前端、共享頻道資源、合理分配收益”的原則,推進數字家庭各項試點工作,推動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的發展。目前,行動計劃正在以廣東占優勢的數字家庭產業和平板顯示產業為支撐,依托國家級產業聯盟和標準工作委員會,以重大工程帶動技術突破,以新應用帶動產業發展,打造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形成千億規模的數字家庭與數字電視新興產業群,形成全國示范效應。
技術攻關,專利覆蓋
在數字家庭產業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數字媒體智能處理、可視媒體智能處理理論與傳輸方法、數字家庭無線網絡體系結構及兼容性理論與技術等。
“行動計劃”組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集中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面向全國數字家庭及可視媒體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可視媒體計算理論與交互式媒體關鍵技術、可視媒體資源分布式存儲與管理技術、移動可視媒體信息處理與自適應傳輸方法;提出了數字家庭無線網絡體系結構及兼容性理論與技術,主要在數字家庭組網技術、無線網絡中的高效資源管理方法、多無線電多跳無線網絡的拓撲控制與路由聯合優化幾個方面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按照“操作系統—中間件—終端產品—示范應用—產業化”的整體技術路線,研究了數字家庭與數字電視嵌入式操作系統及中間件平臺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數字家庭互動應用基礎軟件,在基礎軟件和平臺技術的基礎上,研發了各種數字家庭終端產品,并開發出了多種互動應用服務;實施專利覆蓋戰略,積極鼓勵和協助關聯企業、單位或個人申請數字家庭相關技術、產品、應用和創新專利,形成數字家庭專利池。
截至目前,依托于數字家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數字家庭中心已累計上報并被受理334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19項已正式授權)和3項PCT國際專利,組織產學研創新聯盟企業申請專利達1000多項,初步搭建了數字家庭專利池及其管理體系。對專利池中的基礎專利實施“零代價轉讓”,促進產業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的形成;聯合香港科大、清華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及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等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業界著名企業,組建了開放、合作、共贏的產學研用產業聯盟。
“集群”效應促產業升級
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已于上半年在廣州大學城揭牌、開工。這是行動計劃按照產業集群建設與產業鏈培育相結合、以產業鏈培育為主的發展思路,在抓緊推進數字家庭產業創新的同時,積極建設應用示范工程的一個范例。
據統計,隸屬于國家示范產業基地的位于廣州大學城的“數字家庭和數字電視產學研孵化基地”中,入駐企業的注冊資金達到6億多元,2008年上半年科工貿收入約為7億元,預計到2010年,孵化基地目標拉動的相關產業產值將達到200億元,2015年達600億元。
行動計劃從產業規劃和聚集、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標準制定和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示范、技術驗證和測試檢測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綜合性產業發展工作,推動了產業聚集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對廣州產業結構的提升和產業的升級換代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