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 源 黃 榮
彬縣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的西北部,東連旬邑、淳化縣,西接長武及甘肅省靈臺縣,南鄰永壽、麟游縣,北與甘肅省正寧縣隔河相望,屬黃土高原梁溝壑區,是黃河中游水土流失重點縣之一。涇河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其中,將全縣分為南北二原一道川,全縣有土地177.8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00.65萬畝,約占總面積57%,有林地面積62.15萬畝,活立木蓄積13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4.1%,樹種主要為刺槐、側柏和油松。
近年來,彬縣林業局在彬縣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林業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以創建“陜西十強縣”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工作,緊緊圍繞增資源、增活力、增效益、綠起來、活起來、富起來的目標,在保護、發展、開發、利用荒山荒坡資源上做文章,強縣富民上下工夫。大力實施了以柿子為主的干雜果生產基地建設、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
“三北”防護林、日元貸款植樹造林等多項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各項林業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西部大開發十年來,彬縣林業局先后實施的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日元貸款植樹造林等多項生態建設項目與工程,使彬縣森林面積已由過去的36.5萬畝上升為62.15萬畝,森林覆蓋率也由20.6%提高到34.1%,林業綜合效益逐步提高。截至2008年,全縣共完成工程造林387969畝,其中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造林264878畝,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工程完成造林58581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造林225100畝,“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25000畝。
同時,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緊密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彬縣林業局合理開發、利用坡臺鹼地,新建了以柿子為主的干雜果產業,使其成為繼水果產業之后的農村經濟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實現了生態與經濟“雙贏”目標的最好探索,已成為彬縣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新建的以柿子為主的干雜果經濟林已建成11萬畝,全縣干雜果經濟林已達到15萬畝,干雜果產量達50100噸,產值達5200萬元,初步形成彬縣干雜果生產基地。
在順利完成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目標的同時,彬縣林業局還重點做好區域綠化,旅游景區、縣城城區、校園、醫院、廠礦企業、縣級機關、新農村等重點區域共栽植各類樹木、花卉200余萬株,全縣綠化美化工作的全面開展,使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全面提升。
2001年至2007年彬縣林業局連續7年被咸陽市林業局評為“全市林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綠色家園建設先進單位”、“全市林業工作一等獎”,2002年至2003年被陜西省人事廳、林業廳評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全省林業系統先進集體”,2000年至2008年,先后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營造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退耕還林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