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國

菏澤市是山東省西部的一個農業大市,位于蘇魯豫皖4省交界處,轄八縣一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人口905萬,面積1萬2239km2。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659.91億元和42.11億元,比2006年平均分別增長17.1%和40.2%。
近年來,菏澤市以安全發展新理念引領安全生產工作,以安全發展為主線,一手抓主體,一手抓監管,嚴把市場準入關、隱患整改關、事故處置關,筑牢市、縣、鄉、企四級安全生產防控網絡,著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促進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在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全市重大傷亡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連續下降。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菏澤市落地的項目越來越多,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已發展到1305家,化工企業已發展到205家,石油化工、醫藥化工、精細化工、煤炭化工快速崛起,有些新上企業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設施落后、安全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菏澤市正處在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作為山東省重點發展的商貿物流基地及交通樞紐,必然在道路交通、施工工地、人員密集場所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上面臨新的問題;在安全監管方面存在著安全漏洞和薄弱環節,安全監管滯后的問題比較突出。
自2005年起,菏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主線、兩手抓、三把關、四網控、五管下、六重查”的安全生產總體工作思路,從全局把握,通過構建體系,夯實基礎,建立長效機制,整體推進安全生產工作。
“一主線” 提境界
“一主線”,即:把“以人為本,安全發展”這條主線貫穿于安全生產工作全過程,突出安全生產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各級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對做好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在工作中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菏澤市要求各級領導對安全生產工作要天天講、時時講,要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做到“人人關注安全、事事先抓安全、處處確保安全”。
“兩手抓”兩手硬
“兩手抓”,即:“抓隱患,抓搶險”。
菏澤市建立和完善了“專家查隱患、政府抓督查、部門抓監管、企業抓整改”的隱患排查、整改和監管機制,形成了重要時期、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集中治理和安全大檢查,建立了對高危行業的不間斷安全檢查制度,做到日常檢查和專項整治相結合。對查出來的隱患建立檔案、跟蹤管理、掛牌整改,做到隱患整改率100%。
同時,菏澤市進一步加強了搶險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市、縣、鄉、企“4位一體、配套聯動”的應急救援機制,建立了全覆蓋的應急救援體系,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落實率達到了100%,提高了政府和企業的整體應急救援能力。加強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依托大型企業建立了相應的應急救援中心,如依托東明石化等4家化工企業建立了魯西南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心,依托菏澤發電廠建立了開發區的應急救援中心,形成區域性的救援能力。
“三把關”明責任
“三把關”,即:抓好安全責任關、市場準入關、事故處理關。
嚴格落實責任關。菏澤市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政府、企業和部門的責任。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明確落實了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和各級分管領導的直接領導責任。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了政府各部門安全監督執法主體的責任,并層層落實到科室、崗位。特別是嚴格落實了企業法人代表的主體責任,從法人代表到車間、班組、崗位都層層簽訂了責任書,把責任落實到最基層。同時,市委、市政府把安全生產工作列入對縣區經濟實績考核指標,實行“一票否決”。通過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確保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率達到100%。
把好市場準入關。菏澤市圍繞宏觀調控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新上項目嚴格進行安全評估,實施“三同時”制度,消除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從根本上提升企業(項目)的本質安全水平,實現新上項目安全評估達標率為100%。
嚴肅事故處理關。對發生的事故,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事故調查處理,嚴肅追究責任者責任,并認真總結教訓,透過事故完善相關措施,促進一個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現按“四不放過”原則事故處置率達到100%。
“四網控”夯基礎
“四網控”,即:進一步加強市、縣、鄉、企業四級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建設,形成分工明確、協調配合、上下聯動的安全監管體系。
菏澤市以開展鄉鎮安全規范化建設作為加強基層安全生產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從建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4大體系入手,建立安全生產日常情況、管理人員、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登記、事故隱患、安全檢查、安全事故8個臺賬,規范了例會、檢查、隱患整改、安全培訓、值班等11項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并把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責任措施落實到最基層,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從被動防范到源頭管理,從集中整治向規范化、日常化、制度化監管的轉變,從而提高了基層的安全防范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2006年,菏澤市首先在全市確定32個鄉鎮進行試點,2007年在全市推開,目前全市160個鄉鎮已全部完成鄉鎮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
“五管下”抓落實
“五管下”,即:5項具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
領導重安。市政府常務會議每季度專題研究安全生產工作,市安委會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調度會議,分析全市安全生產形勢,重點研究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對重要時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行市長包縣區的制度,對日常性的安全檢查由安委會成員單位進行包縣區督導。強化了市、縣、鄉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已全面進入政府序列,各區縣安監部門工作經費列入了縣區政府財政預算,市縣區都成立了安全執法監察隊伍,做到了編制、人員、經費、裝備、工作“五到位”。全市160個鄉鎮都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設立了安監站,配備了3名以上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做到了鄉鎮安全管理機構、人員、職能、職責、投入“五落實”。
科技興安。各級政府普遍加強了對安全生產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市政府大力支持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建設,撥出200萬元專款用于平臺建設,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東明縣政府每年投入300萬用于應急救援隊伍和裝備建設;牡丹區吳店鎮、沙土鎮投入30余萬建立了消防站,組建了消防專職隊伍,提高了應急救援能力。
依法治安。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積極推進“百萬職工安全教育”活動,強化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考核和培訓,做到特種崗位持證上崗率100%。2005年以來,全市先后舉辦83期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班,共培訓人員1.1萬人,培訓和考核特種作業人員9.15萬人。同時,菏澤市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力度,依法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2005年以來,菏澤市共執法檢查3758次,行政處罰726次,責令停產整頓生產經營單位71個,關閉生產經營單位56個。
隊伍強安。菏澤市通過“抓班子、帶隊伍”和加強“三化”建設(監管法制化、素質職業化、工作標準化),提高了安監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此外,還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建立了安全生產專家隊伍協助做好安全生產的檢查、指導工作。
雙基創安。一是抓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自2006年開展安全標準化建設以來,菏澤市80%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全部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部分非煤礦山企業已經達到標準化要求。二是抓好鄉鎮規范化建設。2008年,菏澤市在全面開展鄉鎮規范化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充實“4大體系”“8大臺賬”“11項制度”。三是推進村居監管正規化建設。菏澤市將安全監管的觸角向村居、社區延伸,完善和加強互保聯保、有獎舉報、鄉村聯動的管理制度,使村居的安全生產工作日常化、制度化、正規化。
“六重查”抓重點
“六重查”,即:加強對6個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
危險化學品安全主要抓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市場準入、隱患整改和安全監管工作,推進危化品安全標準化建設工作;煤礦安全主要是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建設落實“一通三防”,防止和杜絕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抓好學校、村莊等人員密集路段和易發生事故路段的整治,做好超限、超載、“三無”車輛和違章駕駛的治理工作;人員密集場所主要通過拉網式、不間斷檢查,及時消除隱患,搞好消防設施和疏散通道的整治;煙花爆竹安全主要抓好現有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落實駐廠監督員制度,加強對企業全過程的安全監管;特種設備安全生產主要抓好特種設備的檢驗檢測以及不符合規定的特種設備的查封、拆除工作,監督企業的操作人員持證上崗。
編輯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