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平

即墨市位于山東半島西南部,全市共有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即墨市非公有制企業占全市企業的95%以上,且正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目前,即墨市擁有非公有制企業達到6700余家,而其中針織服裝、制鞋業占25%以上的比例,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和職業病危害,給全市的安全生產管理帶來巨大壓力。據統計,即墨市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90%以上發生在非公有制企業。
即墨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將抓好安全生產工作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幾年,著力在如何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監管方面狠下功夫,探索出一條適合即墨市非公有制企業監管的路子,并收到較好的效果。自2004年以來,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每年平均以25.2%和37.23%的比例逐年遞降。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即墨市在抓非公有制企業監管中,首抓責任制落實,具體措施有2項。
建立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責任制。即墨市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市、鎮、村、企業主要行政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依據《安全生產法》等有關規定明確了各鎮、各部門、單位、企業應履行的安全職責,規定了各級各部門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時,抓好分管行業、領域、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責任追究,對因瀆職、失職或履行職責不到位發生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責任考核體系。市委市政府將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對全市24個鎮(處、區)和有關市直部門的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內容,建立了對各鎮、各部門的考核細則,并逐年完善細化。2008年對部門考核細則增加到5大項19小項,對各鎮的考核細則增加到8大項31小項。同時,將安全生產指標進行全面分解,市政府與各鎮、各部門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各鎮與轄區內所有村莊簽訂,村莊與企業,企業與車間、班組、崗位、員工逐級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考核實行了百分考核制,即:履行安全職責“得分制”,發生事故“扣分制”;發生較大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即取消“強村強企”等所有評優資格;考核實行連帶責任制,即轄區企業考核成績直接與鎮對村、市對鎮的考核掛鉤。
突出教育培訓效果
即墨市用“兩個必須”來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的安全培訓。
培訓內容必須有針對性。即墨市根據受教育的對象不同、內外資企業性質特點,選定安全培訓教材內容層次也有所不同,主要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不求面面俱到。對企業負責人培訓以宣講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灌輸國內外先進安全管理理念、傳播先進地區的安全管理經驗為主;對企業一般管理人員培訓以講解安全管理技術、安全檢查、隱患整改知識為主;對普通員工的培訓以提高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開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為主;針對外資企業基礎管理水平普遍較高的特點,主要強化我國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培訓,提高其遵守安全法規的自覺性。

培訓手段具靈活性。為了達到安全生產培訓的預期目標,即墨市采取分散自學和集中培訓相結合,或者多次間斷的方式,既可以發放學習材料自學,然后集中一段時間講解,參加統一考核,合格者發放上崗證;又可采用學分制,企業負責人可根據各自時間不連續參加培訓,培訓一科考核一科,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相應的學分,可發放安全培訓合格證。對外資企業負責人的培訓,聘請安全專業的翻譯人員進行同期翻譯。為解決非公有制企業內部缺少安全師資力量的問題,即墨市安委會組織市安監、公安消防、質監等部門抽調資深專業人員組成安全知識宣講團,定期免費為企業開展員工安全知識培訓,培訓采用實物、音像、講解、現場參觀、事故分析、現身說法等生動形象和直觀的教育方法,提高培訓效果。
2004年以來,即墨市共培訓各類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1.7萬余人,企業職工安全培訓10余萬人。
加大檢查執法力度
即墨市在檢查中堅持“三結合”原則,采取 “三心”工作法,不斷提高依法服務水平,督促企業主動整改安全事故隱患,推動非公有制企業的規范管理。
“三結合”原則,即:一是與新開工企業通報制度相結合。為從源頭上消除隱患,即墨市建立非公有制新開工企業月通報制度,市工商局每月將新注冊登記企業名單通報市安監局,安監局組織對每家企業進行全面檢查,沒有隱患才允許開工投產。二是與督促“三同時”審驗相結合。執法檢查中,加大對未經建設項目“三同時”審驗的執法力度,由檢查人員告知企業“三同時”審驗的程序和要求,并對企業“三同時”審驗作為重大隱患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管,一抓到底。2008年,已督促 20家企業辦理了建設工程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驗收手續。三是與聯合執法制度相結合。即墨市建立安監、公安、質監等部門聯合執法制度,將安全生產各項隱患排查納入日常檢查中,發現隱患及時督促企業整改,對督促不改的隱患,屬于安監部門執法范圍的,下達處罰決定,責令限期整改;不屬于安監部門執法處罰的安全隱患,書面移交相關監管部門納入執法程序,督促隱患整改到位。這一做法緩解了安全執法力量不足的現狀,形成了齊抓共管隱患排查整治的聯合執法機制。
“三心”工作法可以提高執法服務水平。“三心”,即:一是檢查前用心。在到企業檢查前,根據企業分類和特點,執法人員查找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定檢查預案,列出詳細的檢查清單逐項進行檢查,以防止錯查、漏查的發生,確保企業安全隱患查細查實查準。二是檢查中細心。根據《即墨市非公有制企業安全檢查指導手冊》,細心檢查企業規章制度、責任制、安全機構和人員、培訓、應急演練、現場管理等11個方面71項內容,達到隱患排查“一個也不能少”的工作目標。三是檢查后貼心。在對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后,采取首查不罰制度,對初查出的隱患,先不予處罰,而是幫助企業整改;對拒絕整改,或復查整改不合格的企業,才依法予以處罰。
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系
針對全市非公有制企業數量大、底子薄、基礎差的現狀,即墨市從健全監管網絡入手, 建立健全“三級網絡、四級機構”安全監管體系,確保安全生產有人管。
即墨市安監局市級安監人員增加到現在的32人,設立了執法監察大隊,配備20人;在24個鎮、街道辦事處設立了鄉鎮安監辦,編制65人,在通濟街道辦事處、環秀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3處企業相對集中的鎮,設立了安監中隊,配編10人。在抓好市、鎮兩級安監隊伍的基礎上,在部分市直部門設立了安監科室,在717個有企業的村莊(居委會)設立了安全生產管理小組,設置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1100余人,并全部通過安全培訓,實現持證上崗,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對轄區企業進行日常檢查。督促全市645家規模以上企業和3375個中小企業設立安全生產小組,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員和協管員4100余名。目前,全市鎮級以下安全管理人員已達5855人,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基本實現了全市非公有制企業無縫隙監管的格局。
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即墨市從構建“金字塔”監管模式入手,將規范企業管理與執法相結合,構筑非公有制企業長效監管機制。
對位于“金字塔”頂端的“金牌企業”,通過督促這些企業推行安全標準化管理或通過職業安全健康體系認證,建立起科學規范、自主管理、持續改進的安全管理體系。目前,全市有24家企業通過國際職業安全健康體系認證,18家企業開展了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活動。
對位于“金字塔”中部的規模以上企業,這部分企業人員的安全意識相對較高,基礎設施狀況較好,但對安全生產想管而不會管。即墨市督促企業“引入專家查隱患”方式,借助中介機構專家的力量,開展安全評估,進行安全健康查體活動,對評估成績達到A、B級以上的,基本符合各項安全生產標準要求的企業,納入鎮級安全監管范圍;被評估為C、D級的企業,納入執法大隊的重點檢查,通過執法督促整改各類安全隱患,最終使其達到A、B級企業標準。發揮中介機構的力量,企業初步形成了“自我改進、持續完善”的安全生產規范化管理局面。目前,全市1500家企業開展了安全規范化評估。
針對位于塔基的中小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存在從業人員少、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概率小、企業(業戶)安全意識淡薄的現象,首先與所有企業簽訂《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承諾書》,告訴企業應該履行哪些安全職責,并主動承諾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改善生產條件。同時,市、鎮、村各級開展不間斷執法檢查,對人員少的企業,督促幾家聯合聘請專業電工、專業安全管理人員等做法,為企業提供安全技術支持,逐步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即墨市已有5800家中小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承諾書》。
編輯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