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德
《勞動保護》2007年第11期刊登的《一起必然發生的閃燃事故》一文,讓人讀后感觸頗深。文章所述事故的原因分析非常準確,同時也說明,如何防靜電危害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靜電產生途徑
靜電是2種不同物體相互摩擦產生的,尤其是在干燥的冬春季節,空氣與運動中的衣物相摩擦也易產生靜電。靜電在導電體上可迅速消失,而在絕緣體上,如化纖、毛織品等物體上就會相對靜止,形成積聚。人穿著膠鞋在地毯上行走產生的靜電電壓可超過3000V;在脫下滌綸衣服時,瞬間可產生5~10萬V的高電壓。靜電聚集起來達到一定的電壓和條件時,就會產生放電現象,并出現響聲和火花。生產中許多過程都容易產生靜電,如橡膠、塑料的碾煉、壓制、擠出、上光等;高電阻液體、氣體在管道中流動或從管口噴出;固體物質的粉碎、研磨過程及懸浮粉塵高速運動時都易產生靜電。
靜電危害性
人們利用靜電的例子很多,如靜電噴漆、靜電除塵、靜電植絨、靜電復印等。但靜電也有許多不容忽視的危害。在生產過程中,靜電會妨礙操作或降低產品質量。例如在紡織行業,靜電會使纖維纏結、吸附灰塵;在印刷行業,靜電會使紙張不齊、難以分開而影響印刷速度和質量;在電子、航空、航海等領域,靜電可對電子原件、儀器儀表產生干擾,造成設備失控而發生事故;在化工、煤礦等行業,會因靜電火花引燃易燃易爆氣體和物質,從而導致嚴重的火災和爆炸事故……《一起必然發生的閃燃事故》所述的“閃燃事故”就是一起典型的因靜電而導致的事故,此類事故不勝枚舉,可以說,人類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靜電對人體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靜電電壓雖高,但由于摩擦生電的時間極短,所以電流很小,不會對人造成生命危險,但人可能會因遭受靜電電擊而引起驚嚇導致摔傷或從高處墜落。靜電吸附的塵埃中含有多種細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質,對身體健康有害。嚴重的靜電現象可使人的皮膚起斑、發炎,還會使人心情煩躁、頭痛失眠、頭暈胸悶、鼻咽不適,甚至會引發氣管炎、哮喘病和心律失常等癥,從而影響人的正常工作,并引發各類事故。
預防措施
預防靜電危害的措施一般有泄漏法、中和法、工藝控制法3大類。泄漏法就是采取接地、增濕、添加劑等措施消除靜電;中和法是采用靜電中和器等方法,使之產生與原靜電極性相反的電荷,將靜電中和;工藝控制法則是從材料、設備、工藝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靜電的產生。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接地法和增濕法。接地法主要是用來消除導電體上的靜電,如用導線將設備和金屬管道接地、在油罐車尾部拴一條接地鐵鏈、在飛機翼尖與尾部安裝放電刷等等。增濕法就是提高空氣的濕度,促使靜電荷從絕緣體上自行消散,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帶靜電絕緣體的絕緣性,或者說是增強絕緣體的導電性,限制靜電電荷的積累。濕度對靜電的影響很大。當空氣相對濕度低于35%時,易產生靜電,而空氣相對濕度高于45%時,靜電就難以產生。所以,干燥的冬春季節,車間廠房的地面上灑些水或在產生易燃易爆物質的場所噴噴霧,就能起到消除靜電、防火防爆的作用。
在生產、使用、貯存、運輸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的單位和場所,工作人員嚴禁穿戴化纖織品的工作服和護具,而應穿用特制的抗靜電工作服等。高處作業應盡量采用金屬工具,以利于靜電的瀉放,防止靜電電擊。
日常生產、生活中,還可采用一些簡易措施來防止和消除靜電,如手拿小金屬器件、濕抹布等,先碰觸水龍頭、門把手、金屬外殼的家電等,以避免靜電電擊。穿戴使用的內衣、床單、被里、沙發座墊等盡量不用化纖品。若穿戴使用化纖織品,應用抗靜電洗滌劑洗滌。另外,長時間操作電腦或看電視后,最好洗手、洗臉,以去除靜電浮塵帶電微粒對人體皮膚產生的不良影響。進入存在易燃易爆氣體與粉塵的場所應穿靜電防護鞋,還可在拖鞋的底部裝一根地線,線的兩頭像釘書釘那樣彎曲后接觸地面,這樣能隨時消除身上所帶的靜電。如有條件,人們不妨赤足行走,赤足有利于身體表面積聚電荷的瀉放。
只要我們掌握了產生靜電的基本規律,并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因靜電而引發事故的有效措施,那些“必然發生的閃燃事故”及其他事故的避免就一定會成為“必然”。
編輯寧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