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臺
眾所周知,在語法學范疇,贏是個形聲字。但是,在人生這個范疇中,它卻更接近于一個會意字。
“贏”字由五個獨體字組成:亡、口、月、貝、凡。將這五個字分別換成通俗的說法,它們依次可以肢解為犧牲精神、口碑傳播、日積月累、利用資源、小事做起。這五個詞語,涵蓋了所有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可以稱之為初入社會者的“葵花寶典”。
首先是亡,也就是犧牲精神。人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好比礦中的金砂。對于一個職場新人來說,這里的金砂可以是一個職位,也可以是一個機會,更可以是一張藍圖。但得到金砂之前,年輕人得花時間去尋找,花精力去準備,花體力去挖掘……凡此種種,都是付出和犧牲?!澳サ恫徽`砍柴工”,“磨刀”看起來是在“失去”時間,而實際上,目標卻在贏得勝利。比如說,你是傾向于用一個晚上的時間來讀書,還是更傾向于用一晚上的時間去泡吧唱歌玩游戲。不同的選擇如涓涓細流,終究會匯集成每個人各不相同的人生長河。
其次是口。良好的口碑對于一個人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被譽為中國“打工皇帝”的唐駿談到個人成功的秘訣時,他說了一句話:成功的路上,勤奮、激情、機遇都非常重要,但最關鍵的因素卻是良好的性格帶來的口碑。在這一點上,唐駿可以說是有切膚之痛。他當年報考北京郵電學院研究生時,成績全校第一。但那個時候的他,人際關系卻不是很好。這直接導致了他錯失掉北郵公派留學的名額。這件事對唐駿打擊巨大,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他決定改變自己,讓自己到哪里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唐駿后來果然成功做到了這一點,他獲得喜歡的秘訣是:永遠真心去喜歡別人,不斷放大別人身上的優點。良好的口碑是海洋上的帆,也是天空中的翅膀,找到它,你和成功的距離,再也不會遙遠了。
接下來是月。關于日積月累,宋朝《鶴林玉露》第十卷中有這樣一個典故:“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敝v一個看守金庫的官員,每日帶一枚小錢出來,一千天就貪贓了一千枚的巨款。這個典故抨擊的是不正之風,但如果換一種背景,以人生為底蘊,每個人每天都學到一點有價值的知識和學識,那么日積月累,他的內心將會怎樣豐盈和富有?荀子在《勸學》中的名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如果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圣心”,人生大成有何難?
第四個字是貝。遠古時代,市場上的流通錢幣是貝殼,在贏這個字里,貝引申為資源。一個人的能力再突出,也無法避免孤掌難鳴的無奈。尤其是現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善于利用外有資源,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情商智商和財商的關鍵點。國外有個名詞叫“二次分配市場”,它大都是通過“俱樂部”形式疏通渠道,通過人群之間的“交誼”,在推杯換盞之間,做成各種“慈善事業”。試想,如果你能成功擁有這樣一個人際關系的資源俱樂部,是不是比單槍匹馬闖世界要便利得多?
最后那個字是凡,是指甘于平凡,能夠從小事做起。年輕人初入社會,往往容易眼高手低。尤其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經濟不景氣,許多大學畢業生一出校門就面臨了擇業難。職位不是沒有,但總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遠。這個時候,大學生開始出現三個分流:有的人變身宅男,縮在家里等待機會;有的人選擇創業;還有的人,接受現實,從最基層的職位做起,收集經驗,等待春天的來臨。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段時間后,三種分流趨向將造就三種必然結果:經濟復蘇了,宅男們走出家門,卻赫然發現,自己依然沒有市場;創業者也不是都取得了成功;至于那些選擇了平凡職位的人,他們將憑自身積累的經驗在職場競爭中成為真正的實力派。
“亡、口、月、貝、凡”,五項全能,贏是必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