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男
2009年9月13日下午,為了給上初二的14歲兒子招一名全職家教,深圳一名高科企業的老總在觀瀾湖高爾夫球場的一棟別墅里,舉辦了一場神秘的“考試”,對已經經過初步“篩選”的4名大學畢業生進行面試和筆試。這位老總給家教開出的待遇是:月薪7000元,包吃住。
而在之前,開著寶馬酒后肇事、馬路飆車的“轟動”新聞也不斷見諸報章。肆無忌憚地炫富和拜金,使“富二代”在成為熱點的同時,也成為一個帶有貶義的“熱詞匯”。
面對社會的指責,“富二代”有著自己的無奈:
是的,我就是現在被千夫所指的“富二代”
我游手好閑,坐吃山空,胸無大志……
可是,我委屈我郁悶,這能怪我嗎?
假如你有個有錢的老爸,他能給你的愛也只有錢。
那么,我相信你們所有人都會變成我這樣 。
我有精英的夢想,我有鍍金的皮囊,前面路在何方?……
矛盾的“富二代”
富二代,簡單地說他們是“富一代”的子女。“富一代”是改革開放后首先富起來的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20世紀80年代出生,生活條件優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然而,隨著“富一代”逐漸老去,接受海外教育的“富二代”海歸們如何繼承家族企業和財富等問題隨之出現,這個特殊的群體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他們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義和追求。他們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著他們。于是他們想:為什么我們活著呢?我們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呢?父親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為什么要去做?我又不喜歡,我為什么要繼承呢?如果我不快樂,為什么非要把它綁在自己身上呢?我自己如果有喜歡的事情,我會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歡干的是什么事情。我就喜歡飆車,那么飆車到底又是為什么呢?”
與生俱來的富足,使“富二代”們缺乏人生信仰,玩物喪志,玩世不恭。他們不懂寬容和感恩,不知勤勉與節約,過度追求“個性張揚”,甚至為尋求刺激而漠視別人的生命。很多“富二代”被父母管得很緊,他們的方向其實并不是自己的方向,而是父母的方向,這讓他們有迷失感。有一些“富二代”父母雖然管得不多,但“富二代”們在面對自由選擇的時候也會有迷茫。
“富二代”多少有些孤立。由于被父母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很多“富二代”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國外,這使得他們的交往圈子很小,交往對象單一,缺少跟平民大眾之間的連接。他們可能完全自我封閉。由于沒有很好的國際國內關系,他們既不明白中國人的“潛規則”,也并不真正明白“洋規則”,于是在兩種社會規則之間被邊緣化了。在自我獨立成長的模式里,“富二代”對于可能出現的其他人的感受不太有思想準備。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下“富二代”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一個企業家家族容易出現更多的企業家,家庭內部積極創業的氛圍、教育甚至遺傳基因都會起作用,隨著財富的傳承,“富二代”們同時也傳承了管理經驗。只要企業的生存環境適宜,競爭有序,“富二代”完全有可能全面超越父輩。同時,富二代也是非常富有信息的一代。他們知道得很多,他們是中國歷史上年輕人當中見識最多的一代。
“富二代” 的缺失
“富二代”畸形的價值觀念與其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富豪父母們忙于商務、交際、應酬,基本上沒有時間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通常情況下,金錢,首當其沖地成了富豪父母們表示關愛的第一選擇,卻不知這無異于飲鴆止渴。從小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長大, “富二代”們養成了金錢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行事習慣,也造就了“金錢至上, 權利至上”的畸形觀念。
只因為“加入的人多,看的人更多”,“富二代”們驚險地在鬧市飆車、公開炫富, 這一切折射出這些“富二代”身上存在的心理問題: 虛浮、傲慢、自我膨脹。而這樣的畸形心理,顯然與他們家庭生活單調和缺乏道德教育有關。
“富二代”一般都是“子承父業”,坐享“勝利果實”,雖然經過“富一代”的精心安排,絕大多數“富二代”都被送到國內外大學進行過培訓、鍛煉,在專業知識、管理知識、理論修養、市場眼界等方面,很多甚至超過了他們的父輩。但是,由于財富來得太過容易、太過簡單,很多“富二代”根本沒有創業、奮斗這樣的意識,也缺乏社會責任和愛國精神,導致他們在人格上出現了很大的分裂:物質財富豐富、精神財富空虛;業務能力很強、創業意識很差;理論知識很多、實踐能力不足;自我意識太濃、社會責任不強,這給民營企業的持續、穩定、長遠發展留下了許多隱患。
“富二代”階層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人的財富觀和價值取向。“富二代”現象意味著在中國,不通過自我奮斗就成為有產者不再是一件可恥的事。財富的合法繼承也將受到法律保護。而在生活方式上,蜜糖里泡大的“富二代”很容易就接受了奢侈品消費,而非溫飽型的生活,這將對其他階層的消費會產生巨大的不良示范作用。
“富二代”的財富繼承缺乏由富而貴的歷史積淀,皆是從草根向富裕過渡的先鋒軍,他們頻繁出現的社會問題,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威脅到這一特定群體的健康成長,甚至是社會公共安全。所以,改變“富二代”的社會形象,提升“富二代”的整體素質,是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的問題。
“富二代”的教育困境
“富二代”的教育面臨著家庭困境、學校困境和自我困境。
家庭困境。絕大多數富二代父母都是經過風霜雪雨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業,而正當他們事業高走的時候卻突然感嘆自己的孩子已經和他們拉開距離: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認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樂意與父母溝通、不按照父母的意愿發展、不眷戀父母辛苦營造的“幸福”的家……“富二代”的父母們嘗試過“窮養” “富養” “寵養” “放養”,卻都收效不甚理想!
學校困境。“富二代”的父母對學校教育抱有很高的期待,他們千辛萬苦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但“富二代”們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多,會捅婁子的卻不少,逼得“富二代”的父母們不得不經常出面“救火”。而且“富二代”的父母們心痛地發現孩子在學校里不一定快樂,對學習內容不一定感興趣,且常常有孤獨感,在同學中難找到知己。
自我困境。“富二代”幼時缺乏父母的直接關愛,少年時便背負起過度的期望和壓力,富裕的生活減弱了他們的奮斗欲望和學習動力,加上世俗的偏見和仇富人群的歧視,使他們往往進退兩難。很多時候他們的內心在自負和自卑的兩極中掙扎,盡管他們也知道父母、老師都是為自己好,但由于總是不被認可、不被理解,他們禁不住就用逆反的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結果引出一系列問題與麻煩。
“富二代”的品質重塑
“坐公交車太舒服了!”最近,一名來自浙江義烏的“富二代”在經歷了找工作、賣報紙、當家教的生存體驗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富二代”的教育,在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要端正“富二代”的名利觀。從小生活在名利生活中的“富二代”,一不小心就會形成歪曲的名利觀,唯利是圖。因此,作為“富二代”的父母,一定要重視端正他們的名利觀。如何讓“富二代”在現實的名利社會中還能保留一顆純凈的心,也許正是富爸爸、富媽媽們教育他們時首先要注意的問題。
二要端正“富二代”的金錢觀,讓他們明白錢不是萬能的。“富二代”一生下來最不缺的就是錢!如果教育不當,凡事都用錢來滿足他們的話,久而久之他們就容易養成扭曲的金錢觀,于是他們浪費、拜金,認為錢是萬能的,并用錢去欺壓別人。因此,很有必要讓他們認識到錢是辛苦工作的收獲,錢也不是萬能的,要懂得珍惜。如何端正“富二代”的金錢觀?非常簡單,就是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錢,不要讓他們不勞而獲地擁有花不完的金錢。
第三,要讓“富二代”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富二代”在成長中很少遇到挫折,這使得他們變得嬌氣、脆弱、自大。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適當地讓“富二代”們接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于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會過于懦弱。
第四,培養“富二代”的愛心。有愛心的人,才是美麗的人。為了讓“富二代”的靈魂不被金錢與名利帶走,請從小培養“富二代”的愛心,讓他們永遠心中存愛吧!
結束語
無論有多少爭議,“富二代”都已在諸多復雜的目光中,粉墨登場。他們是物質上的“富二代”,但其中不少人在精神上似乎成了“負二代”,而能否突破“從窮光蛋到富翁,從富翁到窮光蛋”的富人家族宿命論,則全憑他們自身的實力與造化。
泛而演之,其實和父輩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青少年時期比起來,我們每個年輕人都是“富二代”,所以,這不僅僅是少數富家子弟的問題,而是我們80后、90后需要共同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時代給了我們機遇,社會賦予了我們責任,我們必須勇敢、振奮、自強,不做物質的“負二代”,而要做一個精神富裕的“富二代”,做一個“醒著”的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