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玲
朋友在廣州開了一家餐廳,熱心的請幾位朋友用餐。大家都忙,約的是午餐時間,但都來得晚。中午休息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我們從一點才開始吃飯。
兩點時,除了老板的這一桌外,其他客人已經(jīng)走了大半。服務生開始收碗盤,為晚上做準備。
我聽到了其他客人的抱怨。“我們都快吃完了,小籠包還沒有上。”原來,休息時間已到,還沒走的客人的菜到底是否都上了,就沒有人注意了。“好,我去找負責你這桌的人來。”一位服務生說。
原來是責任制的。責任制本是個好制度,但在服務業(yè)里,不該他的責任,他就不負責任,并沒有把所有的餐廳顧客都視為自己的顧客。
我上洗手間時,糟糕的事發(fā)生了。客人還沒完全走掉,女洗手間已經(jīng)濕淋淋,原來是掃地阿姨在沖水洗地板了。
注重衛(wèi)生,是老板引以為傲的事,不過糟糕的是,廁所是黑色平滑的花崗巖地板,遇水又亮又滑。有一位老人抱怨:“你弄得這么濕,我抱著小孩差點兒滑倒,你就不能弄干一點嗎?”
掃地阿姨板著臉。她一定覺得,這是她的職責。公司一定是這樣規(guī)定:做完中午生意,洗手間一定要徹底清洗,她沒想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客人會在兩點準時走掉。
魔鬼藏在很多細節(jié)里。記得曾有一位聲稱與妻子感情不和的伯伯告訴我,他最不能夠原諒妻子的,是有潔癖的妻子上完廁所一定要沖洗浴室,好幾次害他年邁的母親跌倒。
吃完飯,老板問:“怎么樣,菜做得好吃吧?”菜很好吃,可是客人到餐廳來,并不是只來吃菜而已。有些小細節(jié)若不細心管理,富麗堂皇的餐廳恐怕就會車馬漸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