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靜 原學軍
如何根據地方特色盤活農村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各地紛紛進行著不同的實踐。修武縣結合自身特色以立體畜牧養殖帶動農民迅速增收,在充裕了農民腰包的同時也創造了令人矚目的“修武速度”。
“修武速度”
修武縣是一個糧食生產大縣和畜牧業大縣,農民有飼養豬、雞的傳統習慣。多年來,修武縣一直在探索農業產業化的途徑和辦法,但成效不大,相關領導在經過仔細分析后認為:修武的畜牧業遲遲難以騰飛的癥結在于沒有一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修武縣大用公司應運而生。
大用公司是國家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肉類食品50強企業。該公司的產業鏈從家禽良種飼料、品種雞飼養到肉雞屠宰加工、冷藏銷售,涵蓋了從雞舍到餐桌的全過程。2005年12月,修武縣政府與大用公司簽訂了投資協議。隨后,一個總投資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7000萬元的項目啟動,這類大項目一般工期需兩年時間,而大用公司在修武縣的肉雞產業化項目僅用了8個月時間就建成了,這在全國同行業中也是比較鮮見的。大用公司副總裁郝國慶深有感觸地說:“農民對土地有感情,國家對土地使用有嚴格限制,說到底,投資環境怎么樣,關鍵是用地問題。大用公司在淇縣建設屠宰廠選3次地才選成功。沒有規模化生產、規模化飼養就沒有效益可言,而規模化生產、規模化飼養關鍵是解決用地問題,這幾乎成了制約所有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沒想到,在修武縣,這一問題解決得這么順利。”談判進度快、引進進度快、工程進度快成為大用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這一現象被地方領導譽為“修武速度”。
目前,大用公司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實現利稅6000萬元,直接安排就業農民3800人,年人均純收入1.2萬元;帶動肉雞養殖戶1500余戶,年戶均純收入2萬余元。為了進一步實現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順利對接,解決好畜產品銷售問題,修武縣在完善“中介組織帶動型”生豬產業化模式和“交易市場帶動型”蛋雞產業化模式的同時,充分發揮大用公司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龍頭企業+擔保公司+金融機構+經濟合作組織+農戶”的“五位一體”肉雞產業化運作模式,有效解決養殖戶發展資金不足問題,降低養殖風險,使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結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進一步激發和提高群眾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加大引導扶持力度
在政策方面,近年來,修武縣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肉雞產業化經營進程的意見》、《關于加快肉雞養殖小區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養殖基地建設的優惠政策,在養殖業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提供周到、快捷服務的同時,并給予資金扶持:對按照大用公司要求建成的標準化肉雞飼養場,縣財政每個場獎勵15萬元;對建成的規范化肉雞養殖小區內的肉雞養殖戶,按雞舍建筑面積每平方米補助2元;每建成一個規范化肉雞養殖小區,對小區所在村委會采取以獎代補形式獎勵6000-1萬元,用于支持肉雞養殖小區水電路、污物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2006年以來,在養殖基地建設方面縣財政共投入資金2800萬元。同時,為解決畜牧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修武縣一方面鼓勵民間資金投入,另一方面積極協調金融部門給予資金支持,建立起了以民間資金為主、政策資金引導、項目資金支持、外來資金注入、信貸資金傾斜的投融資機制。2008年,修武縣用于發展畜牧業的各類資金達2.1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投入600萬元,引進資金1.2億元,吸納民間資金4000萬元,發放養殖貸款4400萬元。截至目前,全縣建成年出欄60萬只的標準化肉雞場20個;建成年出欄15萬只的規范化肉雞養殖小區42個,建設高標準肉雞養殖小區15個,入駐小區的農戶達476戶。
大力推行生態養殖
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修武縣加強對相關生產環節的監管,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行生態養殖。
如今,在修武縣的養豬場,很難看到以往的傳統養殖場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現象,取而代之的是“沒有豬便味,只有飼料香”現代化豬舍。在修武的某養殖場,一個養殖戶這樣介紹:“生態養殖,就是在豬圈里鋪上一層由鋸末、玉米秸稈、木屑組成的墊料。墊料上拌有微生物菌,就形成了一張發酵軟床,豬便尿直接排放在墊料上,微生物菌將豬的便尿直接轉化為飼料。再不需要人工打掃沖洗圈舍,只要定時投放飼料就行了,不僅減少污染還能節約成本,一舉兩得。”
為了實現高效的生態養殖這一目標,修武縣出臺了《關于加強畜禽養殖場(區)建設管理的意見》,明確養殖場(區)建設規模,統一建設標準,嚴格審批程序,加強監督管理。對原有養殖場(區)進行改造,對新建養殖場(區)制定嚴格的建設標準,確保規劃布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善,規章制度健全,飼養管理規范,污物處理達標。2008年,全縣規范改造養殖場(區)36個,新建養殖場(區)16個。同時,加大對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扶持力度,對獲得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養殖場或小區,采取以獎代補形式對養殖場或養殖小區負責人分別獎勵1000元和3000元,有力推進了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工作進程,截至2008年底,全縣通過省級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的養殖企業達到45個,通過無公害畜產品認證的企業2個。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作物秸稈——青貯飼料——畜禽糞便——沼氣——清潔能源入戶”的生態循環模式,解決養殖場區的糞污無害化處理問題。目前,已建成生態示范養殖小區2處,在實現秸稈資源化、能源清潔化、人居環境衛生化和村容村貌整潔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飼養產業真正做到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健全體系
為了進一步加強畜牧業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修武縣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了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將縣畜牧局列入縣政府工作部門,作為全縣主管畜牧獸醫工作的行政管理機構,組建完成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機構。同時,組建了50人的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縣財政每年撥出2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基層防疫員的勞務報酬,建立了鄉鎮動物防疫中心站,確定了村級協防員和疫情觀察員,形成了完善的縣、鄉、村動物疫病防控體系,解決了“無人于事、無錢辦事”的問題。有效保證了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確保了全縣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保護了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
修武縣是一個人口小縣。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這些年來,修武結合自身特色,多管齊下,成就了一番依靠畜牧業激活農村經濟的道路。2008年,畜牧業實現產值1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5%。畜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8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626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達到35.2%,畜牧業已成為修武縣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如今的大用養殖場,人們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雞舍和農民臉上富足的笑容,可謂是:
綠色養殖、科技幫忙,雞舍豬圈放異彩。
政府挾持、龍頭帶動。畜牧鋪路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