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濤 李 輝
大幕開啟
2009年5月20日上午。
三門峽經濟開發區,魏野花園。
是時,艷陽高照,彩球飄揚,鞭炮齊鳴,一片喜慶,魏野花園公寓樓奠基儀式隆重舉行。
這標志著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式拉開大幕。
魏野花園公寓樓是三門峽經濟開發區第一批安置房工程,位于虢國路北、甘棠路西,占地面積18畝,計劃總投資約1.2億元,擬建兩棟17層商住兩用房,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除商業用房外,尚有住房360套作為城中村改造時被拆遷戶安置房。
該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可大大改善三里橋村村民的居住條件,同時為村民增加了就業和經商機會,為推動全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城中村改造,不僅使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從精神上把被現代化建設“裹挾”而來的大批農民帶到城市生活中來。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后,不僅會徹底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高群眾生活水平,而且會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市區面貌,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將成為城市的新亮點。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看到了嶄新的明天。
不讓群眾吃虧
鏡頭之一:
2008年12月23日,三門峽經濟開發區組織向陽村村組干部、群眾代表組成60人的隊伍,乘坐大巴風塵仆仆地趕往西安市碑林區西何家村“取經”,學習城中村改造的經驗和做法。
西何家村的成功經驗,使開發區前往考察人員大開眼界,深受啟發。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議,不少人拿起相機拍照,掏出筆記本記錄。“看看人家想想咱,有什么思想疙瘩解不開?”向陽村群眾代表告訴記者:“城中村改造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有了開發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們對城中村改造充滿信心。”
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北超明確表態:城中村改造首先要打消群眾顧慮,不為難群眾,不讓群眾吃虧,讓群眾吃透政策、得到實惠。
鏡頭之二:
2009年3月2日,雪花飄飛,三門峽開發區領導張北超、賀崇閣、董項虎、田書勤等帶領管委會辦公室相關人員來到三里橋村。
“臨時安置住房找到了沒有?拆遷安置補助費拿到手沒有?家中還有什么問題和困難需要幫助解決……”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北超在城中村改造拆遷現場深情地握著60多歲的三里橋村村民董國成的手,認真地傾聽董國成對城中村改造的建議和意見,耐心地解答這位老人的疑惑。
張北超走進被拆遷戶家中,詳細了解被拆遷戶的思想狀況、精神狀態,認真聽取被拆遷戶的意見和建議。張北超告誡在場負責人員,城中村改造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要通過深入宣傳、廣泛發動,兌現政策,解決困難,取得群眾的支持參與。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群眾舍棄祖祖輩輩居住的家園,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革命,他們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對政府工作最大的支持,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充分理解他們。
“改造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落實政策規定,決不能讓群眾利益受到損失,爭取把好事辦好、辦實。通過改造,使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就業得到保障,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城市景觀環境得到改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北超如是說。
打造新家園
根據省、市有關部門關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城中村改造范圍涉及向陽、三里橋、后川、南關、韓莊等5個行政村。為盡快解決當前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村政管理松散、村民生活質量提速慢和就業、就醫、就學難度大以及居住環境、生活質量、集體經濟與城市發展的差距等問題,三門峽經濟開發區結合實際,找準突破口,采取試點先行,確保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進行。
2008年初,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城中村改造準備工作正式啟動。
隨后,開發區認真按照省、市關于城中村改造的相關精神部署,積極行動,采取得力措施,實現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新突破。一是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多次深入外地考察城中村改造經驗,研究制定了《開發區城中村改造宣傳提綱》;二是編制了開發區向陽村、三里橋村改造控制性規劃,并經市政府審核通過,完成了向陽村概念性設計,對規劃布局定位進行調研,對群眾進行政策宣傳和入戶調查摸底工作;三是制訂了《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確定了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思想、關鍵點、基本方針、原則、方式、方法,采取以三里橋村為突破口,重點突破,分步實施的方法進行改造;四是開發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城中村改造工作,指導精神是在改造中充分體現出“自我開發、自我安置、自我發展”的原則,使改造過程真正實現“自我開發、自我收益、全民參與”。
2009年2月1日,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進一步細化《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
2月5日,三里橋村以村委名義發出了《三里橋村民委員會致全體村民的一封公開信》及《禁止私搭亂建公告》,召開全村村組干部、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及三里橋村一期拆遷戶等100余人參加的會議進行動員,對村民進行政策宣傳工作。
2月6日,房產管理局、建設土地局、財政局、城市建設管理局、社會事業局、開發區公安局組成的5個工作組,對確定三里橋村一期改造的34戶村民,1家工業企業(京峽化工廠)房屋、地面附著物丈量進行匯總、復核、認定。
2月10日,三里橋村工作已全部完成,簽訂搬遷協議26戶,搬遷18家;安置房的平面規劃和方案設計工作完成,安置房地質勘探工作業已展開。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在改造中,按照統一規劃、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文明拆遷,和諧拆遷,致力于讓破破爛爛的土窯洞、小磚房變成漂漂亮亮的高樓大廈,讓農戶變商戶、農民變市民、農村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