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鋒
大江南北歌如潮,長城內外舞翩躚。地處豫東平原的通許縣和全國人民一起處在歡慶建國60周年的喜慶中。
歌詠比賽、書畫比賽、文藝晚會、建國60周年成果展等活動,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歌唱人民偉大,描繪祖國富強,如詩的語言,如歌的聲音,既把人們帶進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代,又讓人們撫今追昔,想起那些為我中華能夠屹立于世界東方而為國捐軀的先烈們。人們在懷念、在追思,而已連續兩屆榮獲“河南省雙擁模范縣”的通許縣更是把這種追思化在了行動上。
青松垂首寄哀思。為了告慰英靈,讓為了通許的解放和發展而英勇獻身的540名先烈有個更好環境棲身,新一屆縣委一錘定音:再窮也要把通許縣唯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修葺好!讓先烈的精神時時激動和鼓舞著全縣的人們!
縣委決策,群眾的心愿;修葺陵園,孰能等閑!
藍天灑淚慰忠魂。今年七月一日,在黨的生日這天,新任縣委書記王子全、縣長高宏勛來到通許烈士陵園整修開工現場,擲地有聲說了三句話: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通許縣民政局局長張繼文從這一天起,胸中裝著這三句話幾乎一個月沒有離開烈士陵園整修現場。
在今年的八月一日建軍節這天,通許縣烈士陵園竣工開園了。舊貌換新顏,整體莊嚴肅穆。工程時間之短,任務之重,質量之高,就是民政局內部系統的人也難以置信。正是這種難以置信在人們的追思中變成了現實。在這現實中影射出的是在陵園建設中有多少可圈可點、可歌可贊的鏡頭。
縣委書記王子全在短短的一個月工期中,先后10次親臨陵園指導,大到整體規劃,小到一木一草的選擇。他指導工作的時間也改變了規則,有時夕陽西下他還在和施工人員攀談……
當以“小氣”著稱的“摳縣長”高宏勛看到民政局局長張繼文拿出工程清單106萬元投資額時,一句沉甸甸的話讓張繼文久久難忘:“珍惜今天,勿忘昨天,創新明天,花多少也值!”
雕刻工李師傅雖已年近六旬,仍然像小伙子一樣,冒著炎炎烈日,任汗水流滿胸膛。經他雕刻成的英雄人物個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先烈們在這位雕刻老人心中的位置。
園區管理員馬莎莎義務為施工隊員們燒水、做飯,不分白天黑夜……
園內的紀念設施、建筑全部更新為高檔石材。河南大學藝術系的教授對園內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設計。處處體現了設計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在紀念設施的建設上,由原來簡單的土堆、石碑、磚頭、水泥全部轉變成了綠地、花園、壁畫、教育口號、紀念雕塑。尤其是紀念碑2200多平方米的基座由原來的水磨石全部更換為高檔花崗巖。園內還重點修繕了著名烈士墓,重新搬遷了散葬的栗崗七烈士、張天錄一家四烈士和毛鳳瑞等著名烈士墓。烈士墓周圍以灑金柏環繞,盡顯莊重肅穆。
在宣傳壁畫區,“緬懷先烈承遺志,敢教通許換新天”幾個蒼勁大字展現了通許人民自古就有一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勇于開拓、負重拼搏、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
園中新增的紀念廣場、英烈譜墻體、著名烈士區、無名烈士區、宣傳版畫、標語口號和具有一定造型的紀念墻匾,給前來瞻仰群眾的視野中增添了寶貴的內容。尤其園中新栽植的500棵松柏。讓園中多了幾分緬懷情緒,多了幾分莊重,幾分肅穆。園中新綠化的4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又給園內增加幾多清新,幾多潔凈。
園區管理負責人裴金濤告訴筆者,烈士陵園過去每年接待參觀群眾在2萬人左右,而現在重建后,僅八·一建軍節前后,就接待2000多人,其中不少是軍人和烈士后人。
“尊敬的先烈們,現在我們生活好了,陵園的環境也變得更加莊重和美麗了,你們安息吧!我們永不忘過去,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將來把通許建設得更美好!”通許縣下洼小學的一位學生參觀后在留言簿上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