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 查良松
一個區域氣候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氣環流、太陽輻射是影響區域氣候形成的常見因子,因此氣候在地球表面基本呈地帶性分布。但是地球局部一些地方由于受到地形起伏、洋流和海陸分布、風與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氣候的分布又具有非地帶性的表現,使全球的氣候分布復雜多樣。
一、熱帶雨林氣候的非地帶性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度之間,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但是在遠離赤道的地方,只要氣溫和降水達到一定的范圍,也可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這種分布地球上有四處: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大洋洲澳大利亞東北部、中美洲東北部和南美洲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顯然,這些地方不在赤道附近,也不會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但是由于它們處于來自海洋濕潤的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暖流又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本身的緯度范圍處于低緯,所以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具體原因如下。①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馬達加斯加暖流流經;②大洋洲澳大利亞的東北部: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③中美洲東北部: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墨西哥灣暖流流經;④南美洲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經。另外,還有兩個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范圍比常理要大:一是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范圍廣泛的原因,除了終年受赤道低氣壓的控制外,也與地形和信風有關。亞馬孫平原北、南、西三面分別被高原和山地環繞,只有東面面向大西洋,來自東面大西洋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都能長驅直入,遇到高原和山地阻擋而形成降水,加大了流域內的降水量,從而擴大了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范圍。二是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熱帶雨林氣候。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延伸到15度N左右,與附近的幾內亞灣暖流、地形和風向都有關系(該地位于高原邊緣,地勢較高,夏季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轉成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帶來的被洋流增溫增濕的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使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范圍擴大)。
二、熱帶草原氣候的非地帶性
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兩側,大約是南北緯10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在這個緯度位置,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使熱帶草原氣候具有明顯的干濕兩季交替的氣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由于地勢較高,從而使溫度降低,對流變弱,降水變少,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而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與此類似的地方還有南美洲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脈。
三、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非地帶性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度-60度之間的大陸西部,由于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具有溫和多雨的氣候特征。
而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南北二島這兩個區域并不是位于大陸西部,但也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究其原因是這兩個區域終年受到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
在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泛的原因除了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外,還與地形(中部為平原。南北的山脈走向近似東西方向,有利于西風的深入)、海陸輪廓(大陸輪廓支離破碎。使得海洋的影響深入內陸,各地距離海洋較近)、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流經,對沿岸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往北部延伸到了北極圈附近)有關。
四、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非地帶性
溫帶大陸性氣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緯40度-60度之間的大陸內部,由于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具有干旱少雨的特點。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這里東西距離海洋較近,并且也位于西風帶,但是由于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使它處于背風地帶,降水稀少,也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五、熱帶沙漠氣候的非地帶性
熱帶沙漠氣候一般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度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部,受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高溫,干旱少雨。可是地球上有些區域與上述條件并不符合,也形成了熱帶沙漠氣候。①南美洲西部秘魯沿海的北部。這里的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往北離赤道較近,這是因為受到沿岸強大的秘魯寒流的影響,起到了降溫減濕的作用。②撒哈拉沙漠的東部。在北非,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延伸至紅海西岸,究其原因是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大陸吹來,不易形成降水。③南亞西北部。主要原因有兩點:自然方面是由于西南氣流受到青藏高原南側的阻擋,在該地區上空形成一個強大的反氣旋,所以空氣比較干燥而形成沙漠;人為方面是古代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物保護,形成沙漠。
六、其它表現
(1)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氣候呈現南北延伸、南北更替、東西緊縮的分布格局,主要與高大的呈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有關,使這些氣候的分布不能向東部延伸,而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地帶。
(2)地中海氣候沒有分布在歐洲與南極洲的原因,是因為這兩大洲沒有地中海氣候形成的緯度位置。
(3)溫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北半球35度~55度的大陸東岸,究其原因是亞洲處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間,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夏季風影響的范圍能延伸到較高緯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小,夏季風影響的范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