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軍
酗酒17年,二級警司丟掉工作,妻子傷心離去。為喝酒,他不惜舉槍對準親人,并先后5次被送進精神病院……一度被河南媒體稱為“中原第一酒鬼”的張政最終幡然醒悟,他現身說法勸人戒酒。他說:“我就是想撕開自己的傷疤,讓世人知道不要貪戀‘杯中物,不要像我過去一樣,讓你最愛的人為你擔心,為你落淚。”
為喝酒,他舉槍對準自己的父母妻子
如果不是酗酒,現年37歲的張政應該過得很幸福。他曾經在公安機關工作,是一名二級警司,妻子賢惠美麗,女兒張淼乖巧伶俐。但這幸福如花的生活卻被他的酒癮打碎了。
張政十五六歲時,經常陪父親參加一些應酬,席間,偶爾會替父親喝兩杯。當時,父親感覺很欣慰,認為這是孩子長大的表現。張政也覺得替父擋酒是男子漢的壯舉,并且引以為豪。
張政參加工作后,應酬自然越來越多,酒量和酒癮也與日俱增。每天都要喝上一兩斤,飯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此時,對酒精產生依賴的張政已聽不進親人的任何勸阻,他經常把整箱的白酒搬往家中,早晨一睜眼,顧不上洗漱,就得拎起酒瓶喝上兩口。
女兒4歲那年的一個晚上,張政帶女兒去朋友家小聚,又像往常一樣喝了不少酒。飯后,他不聽朋友勸告,執意開車回家。走在107國道上,張政覺得頭漸漸發蒙,且越來越沉,緊接著意識就有點“短路”……等他醒來后發現車側翻在路邊溝里,女兒抱著他的胳膊,邊哭邊搖:“爸爸,爸爸,醒醒……”看著女兒臉上的淚痕,張政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他艱難地挪動身子,夜色中,他隱約看到道路前方有燈光。他摸索著打開車門,可一出車門就重重地摔倒在地。眼看自己實在走不了路,他只能摸索著從口袋里掏出手機,讓女兒用手機當手電去前方找人。
一個4歲的女孩,盡管對黑夜感到害怕,但出身警察家庭的她繼承了父母的膽識。她按亮父親的手機,沿著107國道朝前方有亮光的地方走去。這大約不到1公里的路途,成了張政內心深處最漫長的一段行程。
大約40分鐘后,女兒帶來一位50歲左右的農民。這位農民看到張政爛醉如泥的樣子,上去就摑了他兩耳光:“我不管你是什么人,沖著你讓一個這么小的孩子半夜求救,我就得打你。”一頓怒斥之后,善良的農民找人把張政的車推了上來,并給張政家人打了電話。
本以為有這樣一次經歷后,張政能意識到喝酒的危害,從而有所節制。但事實證明,這時候的張政已經患上了嚴重的酒精依賴癥,他已經身不由己,任何人勸說也無濟于事。在單位審問嫌犯,同事面前擺的是茶,他面前擺的是白酒。他不止一次地說:“不喝不行,不喝手發抖,全身哆嗦,看起來比嫌犯還緊張。” 單位領導苦口婆心地勸他:“你還年輕,前途不可限量,要珍惜工作和家庭啊。”但這些話對整天泡在酒精里的張政毫無作用。
2005年秋的一天,張政在家又喝了不少酒,父母和妻子見狀,不讓他再喝,但他置之不理,父母便去奪他的酒瓶。誰知,他竟然沖動地拔出腰間配槍,強迫父母把酒瓶還給他。他真的成了一個嗜酒如命的酒徒,父母和妻子徹底絕望了。幾天后,張政被單位辭退,離開了警察隊伍。
為戒酒,他被家人5次送進精神病院
丟了工作,張政很郁悶,何以解憂,唯有喝酒。他變本加厲地把一箱箱的白酒搬進家中,像吸毒一樣喝酒。
妻子望著自己曾經深愛的丈夫成了一個無所作為、嗜酒如命的人,欲哭無淚。她多次苦口婆心地勸導丈夫:“只要你下狠心把酒戒了,即便你不上班,不掙錢,我們娘倆也會好好跟你過日子的,你看行嗎?” 但酒癮像毒癮一樣,讓張政無力自拔。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除脂肪肝、酒精肝外,雙腿開始浮腫,路都走不成了。張政后來回憶說,沉迷于酒時,他已經把親情和友情看得很淡了,誰不讓他喝酒,誰就是他的仇人。
張政先后5次被家人送到新鄉市精神病院、鄭州市八院等精神病院治療,希望能讓他回歸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張政認為自己不是精神病人,對親人們的做法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加上忍受不了沒酒的折磨,張政開始在精神病院制造事端。他瘋狂地毆打病人,破壞醫院設施。為了讓他鎮靜下來,醫生沒少想辦法,最后不得不把他捆綁起來,甚至靠電擊才能讓他安靜下來。張政在精神病院里備受煎熬,父母和妻女在家心疼不已。但他們的努力再度落空,張政每次從精神病院出來之后,就會比以前更瘋狂。
2007年秋,看到張政依然故我,妻子徹底心寒了,帶著女兒去了南京。看著破碎的家庭,望著醉醺醺的兒子,張政的父母無數次淚如雨下。到底怎樣才能讓這個兒子徹底清醒過來呢?
晚上,張政被父親叫到客廳,桌上有母親做的一桌好菜。老父親說,今晚要陪他一起喝,放開喝,喝個痛快。張政再次醉得不省人事。他醒來后,發現自己睡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里,白色的床單,白色的墻,老父親正坐在他床邊暗自垂淚。他以為自己又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正要發作,老父親開口了:“孩子,酒把你害成這樣,工作沒了,老婆沒了,難道天下就沒有比酒更好的東西?難道爹娘在你心中還不如一瓶白酒?這次我們給你找了一個正規的戒酒中心,只要你能把酒戒了,就還是我的好孩子,我和你娘還像以前一樣為你驕傲。”父親的話像刀一樣扎在張政的心上。他何嘗不想戒酒啊,可試了很多次都不行,這次能行嗎?張政的內心五味雜陳。17年了!他第一次好像有點清醒了。
搶酒杯,不想讓你喝下親人的眼淚
在小兵戒酒康復中心,張政被喚醒了戒酒的決心和信心。酒癮來的時候,他就喝戒酒中心配備的替代品;內心焦躁時,他就到戒酒中心體能訓練營鍛煉身體;郁悶時,就和心理輔導老師促膝長談……經過半年專業的系統治療,張政漸漸戒掉了一度以為戒不掉的酒癮。
2007年底的一天,張政路過一家小飯店,聞到里面飄出的酒味,忽然覺得胃里很難受,有一種翻江倒海要吐的感覺。他欣喜地意識到,這次戒酒成功了,酒對自己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晚上,張政想了很多。想起曾讓他自豪的職業、想起最疼愛他的沒能等到他戒酒成功的姥姥、想起父母兄弟、想起溫柔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想起以前那個讓同事們艷羨不已的家,然而就因為酒這個東西,一切美好都沒有了!
自己因酒深受其害,如今幡然醒悟的他思索著怎樣才能讓更多人知道酒的危害,怎樣才能讓“酒鬼”們早點回頭,人生少受點損失,他決定現身說法,成為一名義務的戒酒咨詢師。他說:“我不怕丟人,我一遍遍地撕開自己的傷疤,就是不想讓更多的人走像我一樣的路。”
“中原第一酒鬼”成功戒酒的故事,經媒體披露后,張政的手機幾乎被打爆了。每天都會有人向他哭訴親人的酗酒歷史和對家庭的傷害。張政的內心愈發沉重了。他想,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夠直達酗酒者的心靈,醍醐灌頂般促其清醒呢?
2008年愚人節這天,張政開始了一個被人視為“愚人節玩笑”的行動——走街進店“搶酒杯” 。第一次行動是在鄭州市經七路上的一個大排檔。被他搶去酒杯的一名男子剛開始以為是惡作劇,后來見張政誠懇地現身說法,并送給他一本戒酒手冊,他才明白過來,當即決定把沒喝完的白酒扔進垃圾桶,表示聽從張政的勸告,從此戒酒。這給了張政很大的鼓舞,也更堅定了他勸導人戒酒的決心。受他的影響,開始有人陸續加入到他的“搶酒杯”行動中。
“我搶酒杯已經一年多了,其間也有許多人不理解,受了不少委屈。”張政說。由于部分飲酒者覺得“搶酒杯”侵犯了個人權利,還有部分酒店老板覺得搶酒杯是在沒事找事兒,影響自己做生意,張政的“反酒”行動成功率不足四成。
今年4月28日晚8時許,在鄭州市一家夜市攤點,3名男青年正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喝。張政徑直走過去,掏出特制的名片,勸說道:“別喝酒了,為了您的家庭、孩子,咱們倒掉這杯酒吧……”“我們自己花錢買酒喝,管你啥事兒!”其中一名男子很氣憤。張政上前搶酒杯時,這名男子仗著酒意,將酒潑到了張政的臉上。眾目睽睽之下,被人兜頭潑來一杯酒,作為男人沒有不感到恥辱的。但張政說,他們今天打我、罵我、侮辱我,遲早有一天他們會明白、會后悔、會感謝我的,我不想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重蹈我的覆轍。
不久前,張政在北京“搶酒杯”時,被人暴打了一頓,鼻子、嘴都被打出了血。但他沒有放棄,仍然馬不停蹄地先后去商丘、焦作、信陽勸酒、搶酒杯。為了讓更多的“酒鬼”早日清醒,張政除了每天在戒酒中心幫“酒鬼”戒酒、走街進店搶酒杯外,他還專門配了4塊手機電池,確保和全國各地需要咨詢的人及時交流。
接受過張政幫助的加拿大青年馬瑞告訴筆者:“在張政的幫助下,我終于明白了戒酒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不過早死去、不僅僅是為了身體健康,更是為了父母家人,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前不久,張政收到女兒來自南京的信件,里面有幾張女兒的照片,照片上的她笑得很燦爛,旁邊有一行字:不喝酒的爸爸,才是我的好爸爸。久違的幸福瞬間涌上心頭,張政覺得鼻子發酸,想哭。他說:“為了這句話,為了我女兒,我也會堅持下去的。我勸酒,搶酒杯,只是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世人,千萬不要酗酒。因為酗酒時,你喝下的不是酒,而是親人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