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學
早慧的兒童都愛讀書,這是人們在眾多的孩子身上發現的一個共同特點。法國教育學家拉歇爾·科恩認為:閱讀不僅是有助于兒童智力發展的創造性活動,而且是一種優越的和全面的活動。在閱讀中可以提供給兒童感覺和動覺的教育、空間和時間的教育、符號和概念的教育、語言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研究表明,早期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學業上更容易成功。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對書籍的興趣來自培養,而3~6歲正是培養兒童愛讀書習慣的最佳年齡。
6歲前兒童的智力發展非常迅速。具體來講,一般2~3歲為幼兒語言飛躍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口頭言語能力發展的第二質變期,同時又是書面語言能力開始發展的關鍵期;5~6歲是兒童掌握詞匯的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因此,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孩子讀的書和讀書的方法,逐漸培養孩子對書籍的興趣,為他們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剛剛開始閱讀的3歲幼兒,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圖書的選擇,不是隨便哪一本兒童讀物都能讓他們感興趣。適合這一年齡段幼兒閱讀的圖書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圖書畫面色彩要鮮艷、明快。幼兒對紅、黃、綠的鮮亮顏色非常敏感,他們會被美麗的圖畫所吸引,喜歡去看一看書中到底有什么。二是書中圖案要大,一目了然,內容明確。如:一只小鴨子、幾朵大紅花。這種圖片式的書可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家長應說出圖的名稱,讓孩子認識事物。三是以圖為主,配有簡單、少量說明文字的書也適合3歲幼兒讀。家長可按文字講解,有情節的小故事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四是故事短而精,易于孩子理解。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想讓孩子很小就識字、識數,急于給孩子講超出他們理解能力的書,反而造成孩子對書反感。其實,根據孩子年齡的發展,循序漸進地讓孩子提高認知能力,進步才會更顯著。
就3歲初讀的幼兒來說,他們的能力有限,對書的內容選擇最好有所側重。一般來講,可側重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幼兒成長有利,品德教育方面的書。第二,培養孩子生活能力的書。如自己穿衣服、穿鞋,早晚要刷牙、漱口等日常能做的事情。可結合實際,通過讀書讓他們知道應該自己動手。第三,認識事物的書。如各種動物、各種植物等,讓孩子在書中認識眼前的世界。第四,小故事、小寓言方面的書,可培養孩子的表述能力,讓他們懂得一些淺顯的道理。第五,朗朗上口的小兒歌。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書可以使孩子增長不少知識,但涉及的內容一定要簡單。總而言之,圖書的內容要選擇孩子一聽就明白,一看就喜歡的。這樣才能適時地培養孩子閱讀圖書的欲望,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逐漸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兒童心理的良好發展。讀書對于孩子來講絕對不是一項任務,當他們對書沒有興趣時,家長不能強迫他們,而應該選擇適當的方法,引導他們對書產生興趣。
孩子的語言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口頭表達能力,二是閱讀能力。培養這些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讀書給孩子聽。在讀書時,家長要特別注意語氣,聲音抑揚頓挫,生動富有感染力,使孩子聽起來像是在講故事。對于反復講過的書,家長可在重講前提問書中的人物和有趣的情節,鼓勵孩子在情境語言的基礎上學習把話說完整,并采用基本句式。日久天長,孩子的語言能力自然會得到很大提高。在看書的同時,孩子們會了解到,那些美妙動聽的故事都來源于書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就會漸漸萌發對讀書的渴望。
家長給孩子讀書時還會遇到一種現象,就是有的孩子一開始很愛聽,很認真,可一會兒工夫就開始玩起別的東西來,實際上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3歲幼兒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鐘左右,長時間坐著讀書,他們會感到不舒服。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應終止讀書,另找時間再講。因此,讀書時間的選擇也是保證幼兒讀好書的一個方面。讀書時間可根據家庭情況安排,一般上午、睡覺前、玩累了休息時、生病休息時都是給孩子讀書的好時間。吃飯時,家長應避免邊吃邊講,這對孩子消化不利。有的家長為了哄孩子好好吃飯,講一頁書,吃一口飯,容易使孩子養成不良的讀書習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每位父母都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指導孩子讀書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掌握正確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