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成
“對年輕人來說,未來是一個仙境。”西班牙作家塞拉的這句話道出了德爾·波特羅如今的幸福。第一座大滿貫對這個阿根廷小伙子而言,不僅是榮譽,還蘊含著無限的可能和遐想。直到美網四分之—決賽被英國人穆雷終結,德爾·波特羅的德爾·波特羅從高處跌了回來。在一年的時間里,他只拿下了奧克蘭和華盛頓兩站低級別比賽的冠軍。印第安維爾斯、穆雷、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期間最為搶眼的表現要算在羅蘭·加洛斯,德爾·波特羅戰勝羅布雷多突破了大滿貫八強關口,并且在半決賽里和費德勒苦戰五盤才敗下陣來。
男子網壇第一集團的名稱從“三巨頭”變成“BIG4”,但一直和德爾·波特羅沒有任何關系。所以難怪面對費德勒和德爾·波特羅這樣一組全新的大滿貫決賽對陣,媒體、博彩公司、球迷、球員一邊倒地預言費德勒將抱回第16座大滿貫獎杯。
2009年是一個經典大滿貫決賽頻生的年份,澳網納達爾和費德勒苦戰五盤,溫網費德勒和羅迪克酣戰長盤。可是這場費德勒對陣德爾·波特羅的美網決賽進行的頭一個小時里,局面在朝著今年法網決賽那種強弱分明的情況發展著,直到德爾·波特羅成功挑戰鷹眼,贏得破發點。接著他大膽出擊,追平第二盤的局分,追平盤分,再次落后,再次追平盤分。比賽變得一波三折,但德爾·波特羅心中的漣漪卻已漸漸消失。“勝負在此一舉”,這是決勝盤比賽開始之前,20歲的阿根廷人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德爾·波特羅展現出了一種在對陣費德勒時、在自己的第—場大滿貫決賽中少有的坦然。
又一場經典的大滿貫決賽誕生了,又一位全新的大滿貫冠軍誕生了。這是德爾·波特羅交給2009年美網、交給他之前起伏職業生涯的答卷。癱倒在地盡情慶祝的德爾·波特羅宣告著:一鳴驚人的潘帕斯小伙、大滿貫八強常客的形容已遠遠不能代表如今的他了。這場勝利讓他收獲了第一座大滿貫獎杯,收獲了比原先高出許多的尊敬,收獲了奔向下一個目標的信心。
到目前為止,1米93的薩芬是史上最高的世界第一,而德爾·波特羅是公開賽時代以來最高的大滿貫單打冠軍。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位1米98的阿根廷人能在未來幾年獲得更大成功,那么他的存在有可能改變網球選手的選材標準。
一切改變因他而起
德爾·波特羅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和大多數球員沒有什么兩樣。2005年轉入職業網壇的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低級別賽事中積累經驗,沒有參加任何一項ATP巡回賽。2006年是德爾·波特羅出戰ATP比賽的第一式兩份年,全年戰績為10勝12負。接下來一年他的表現有所提升,可28勝25負的成績還是算不上搶眼。2008年賽季伊始,德爾·波特羅受到背傷的困擾,2月到4月只參加了3項賽事,排名從上一年年終的第44位下滑到了第81位。
“那年年初我打得還不錯。但是傷病太多,我的身體有太多的問題了。”德爾·波特羅回憶道,“最后我不得不做出決定,更換我的教練。”德爾·波特羅選擇了他的阿根廷同胞——弗蘭克-達文(FrancoDavin)。弗蘭克當時的成名之作是于2004年法網帶領高迪奧鬼使神差地贏得了冠軍。他帶給德爾·波特羅的巨大變化,是后者完美沒有預想到的。
在弗蘭克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德爾·波特羅逐漸走出了傷病的陰霾。即將傷愈復出的那段日子,弗蘭克每天和德爾·波特羅一起進行7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對于重返賽場,弗蘭克也為德爾·波特羅制定了一套周全的計劃,因為擔心背傷復發,弗蘭克決定讓弟子暫時不打硬地比賽,而是在溫網后的紅土賽上熱身。令人不敢想象的是,斯圖加特和庫茲布哈爾兩站紅土賽事德爾·波特羅竟然背靠背奪冠,緊接著的洛杉磯、華盛頓兩站硬地賽的冠軍也被他收入囊中。德爾·波特羅一下子從名普通球員變成了萬眾矚目的希望之星。
“我認為我在上賽季取得了最重要的進步,特別是在三月份和我的現任教練弗蘭克合作之后。他改變了我的比賽,思想,他改變了切,讓我知道了努力訓練必有收獲,但我也沒想到去年夏天能夠連續贏得四項賽事的桂冠。”美網之前,德爾·波特羅在次采訪中這樣說道。
其實,弗蘭克的職業生涯并不算成功,總戰績僅為153勝155負。但是弗蘭克卻保持著一項記錄,他在15歲1個月時贏得了第一場ATP巡回賽,成為公開賽時代以來在ATP巡回賽中贏得勝利的最年輕球員。弗蘭克似乎將自己“早熟”的心得傳授給了德爾·波特羅,在媒體面前德爾·波特羅始終保持著低調的態度。上賽季的馬德里大師賽,德爾·波特羅橫掃了自己的阿根廷大哥納爾班迪安。賽后在談及與西班牙的戴維斯杯決賽誰是阿根廷“一哥”時,他這樣說:“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事,但在戴杯中他無疑是領導者,他的作用顯然超過其他人。”
執教德爾·波特羅18個月以后,弗蘭克居功至偉,帶給了弟子全方位的變化,從技術水平到心理層面。“他告訴我你必須有耐心去等待時機,但同時又意味著你必須要努力工作,而不是守株待兔。”德爾波特路談起弗蘭克對自己的教誨。
和弗蘭克當年創造記錄時一樣,站在阿瑟阿什美網決賽場上的德爾‘波特羅也顯露出了超越年齡的冷靜。就算在費德勒拿下首盤,第二盤率先被破發的情況下,德爾·波特羅仍然沒有荒腔走板,而是洞察形勢,在適當的時機對瑞士天王的反手發起了兇狠的進攻。
當冠軍一步步靠近,鏡頭在德爾·波特羅和弗蘭克之間頻頻切換時,電視觀眾們不難發現師徒倆的臉上保持著異常一致的冷峻。
一座大滿貫無窮新遐想
費德勒在美網過去的六年里都沒有輸過球了;費德勒此前與德爾·波特羅的交戰紀錄為六戰全勝;在年初另一項硬地大滿貫澳網的八強戰中,費德勒曾經6比3、6比0、6比0送出兩“蛋”輕松擊敗了德爾·波特羅費德勒還未在大滿貫決賽里輸給過除納達爾之外的球員;第一次登上大滿貫決賽舞臺的球員經常會迷失自我……這些歷史都在這場美網決賽前,體現著德爾·波特羅勝算之小。
很自然的,在德爾·波特羅真的成為新科大滿貫冠軍之后,世界網壇發出了驚嘆,連德爾·波特羅自己都不敢相信所發生的一切。”在電視上、互聯網上,每一個地方。當我看到那個回球出界之后,那種感覺真的難以置信。”奪冠一天之后,德爾·波特羅依然在發出這樣的感嘆。
但在宣泄過情緒之后,一個有趣的事實浮現在我們的面前:這位新科大滿貫冠軍是如此特別。
到目前為止,1米93的薩芬是史上最高的世界第一,而德爾·波特羅是公開賽時代以來最高的大滿貫單打冠軍。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這位1米98的阿根廷人能在未來幾年獲得更大成功,那么他的存在有可能改變網球選手的選材標準。
作為備受矚目的新星,德爾·波特羅的謙虛在其他年輕球員的身上也是很難找到的。“網球選手們的職業生涯其實非常短暫,我也想贏得幾座大滿貫獎杯,或者品嘗一下統治世界的滋味。但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卻是完成好每一場比賽。我知道如果自己想超過費德勒和納達爾那么我需要變得更強大,更具侵略性,我仍然需要時間。”美網決賽之后的發布會上,德爾·波特羅做了這番表述,保有對于未來的冷靜思考讓德爾·波特羅有了在職業網壇取得持續性成功的可能。當然,德爾·波特羅還說出了接下來的目標——更多大滿貫和世界第一。
在德爾·波特羅收獲首座大滿貫冠軍獎杯后不久,ESPN網球專家佩羅塔(Tom Perrotta)撰文表示,因為這場決賽他很看好德爾·波特羅的發展前景。佩羅塔列出了五個理由:“第一,他—點也不害怕費德勒,打得很有侵略性。第二,他用自己的堅韌完成了逆轉。第三,他不是在最好狀態下獲勝的,決賽中他出現的失誤遠遠多于半決賽。第四,他施展出了自己的新武器——時速110英里的正手。第五,他的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反手和網前。”
擊碎了費德勒美網六連冠的美夢,陰止了男子大滿貫冠軍記錄被擴大到16個,德爾·波特羅帶給了我們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間。相比費德勒,20歲的德爾·波特羅身上有更多不確定的因子。在費納統治多年的男子網壇已經有些松動的關頭,贏得大滿貫后更加成熟的德爾-波特羅一定會讓男子網壇的格局變得更加有趣。這樣看來,德爾·波特羅的第一個大滿貫不僅只是—個大滿貫冠軍,還蘊含著更多的可能、更多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