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艷

2009最后的錢該怎么花?
十一長假結束,如多數人們所料,“十一”黃金周期間樓市并未如期迎來開門紅,北京、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成交慘淡。不僅房市如此,股市今年也同樣現了先跌后漲,再漲再跌的反復。其他的藝術品、黃金等領域的投資品,也紛紛出現了撲朔迷離的局面。
股市、樓市與其他投資品價格的這種跌宕起伏,與全球和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有關,與中央政府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變化有關,也跟中國的投資環境、投資者的心態和選擇有關。綜上種種,又會對股市、樓市和其他投資的選擇產生什么影響?作為一個中國的內地投資者,在投資渠道狹窄、投資路徑簡單的選擇下,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去理財,并使得2009年最后的一點錢更加值錢?顯然,對于投資者來說,影響諸投資品價格趨勢變化的因素中,宏觀從來不能置身事外。
從目前創業板給予大家的想象空間和股本擴張能力看,創業板的擴張應是中國股市從現在到明年的重中之重
9月25日是中國創業板第一批10家公司集體申購的日子。中簽者無疑是幸運的,至少獲得300%~400%以上的回報。
早早為這一天做資金準備的北京投資者林群芳,這次沒有幸運中簽。今年50歲的她,2001年進入股市,已經經歷了多次牛熊交替。10月13日,創業板第二批9家公司集體申購開始,據說中簽率有望超過首批。
林群芳為自己選擇了9家公司中的新寧物流、億緯鋰能。但即使幸運中簽,林群芳也不會短期持有,她準備在中簽當天得到高額回報后立即拋售,以免出現以往新股發行中被深度套牢的局面。而這幾乎是目前情況下所有參與創業板股票申購的投資者一致的想法。
今年前10個月,股市從1600點,突破2500點關口,一路上漲到3500點左右,之后又急速下挫至2600點。經歷了過山車行情的股民今年已經愈發謹慎。林群芳是無數被折騰股民中的一個。
被稱為政策市的中國股市,第四季度的走向依然取決于宏觀政策。10月6日,澳大利亞突然加息,基準利率從3%提高到3.25%。經濟回暖的前景令澳當局得以從第四季度開始逐步退出刺激政策。
中國會否退出刺激計劃?“中國第四季度依然堅持信貸的投資拉動作用,由于股市對宏觀經濟預期信息已經充分接受,四季度股市沒有過強的上升動力。”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他表示,如果中國經濟二次回頭,股市或許還可以期待二次政策紅利行情。
九月迷局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聯系的多位行業人士,共同的感覺是,中國經濟中的股市、樓市兩市著實令人看不懂。除了前八個月仍節節攀升的房價,9月的股市過山車行情也讓人摸不到頭緒。
從9月1日到9月9日,A股市場連續七個交易日收高,站穩2900點。之后則三步一回頭,兩步一擺尾,漲漲跌跌交替在2900點徘徊。
而自8月以來,經濟回暖信號明顯,累計用電量年內首次轉正,集運市場持續回暖,鋼材需求急速回升。
宏觀形勢趨好,晴雨表的股市卻一副疲態。業內人士將原因歸結為股市“缺血”:9月下旬,央行規模發行央票并開展正回購,浦發銀行再融資、創業板發行、中國國旅開始網上申購等系列擴容事件的沖擊,更令投資者出現集體性恐慌。
其實,中國股市向來不缺錢。一度遇冷的主因,是股市本身缺乏對資金的吸引力。A股市場每臨大事前必出現寬幅震蕩,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某私募基金資深操盤手田福站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稱,他感覺9月股市的震蕩行情非常正常。據他回憶,在2004年5月,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時,大盤之前也出現過類似的行情。
從道理上講,創業板不會分流主板很多資金,畢竟主板市場有二十幾萬億,而創業板市場只有幾百億的市值。但“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帶來了諸如“機器人”“華誼兄弟”等自主知識產權類投資的想象空間,其于中國股市的意義非凡。因此,短期內創業板吸引了大量資金集結觀望。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目前,持續的新股發行和創業板三批股票申購,已經凍結了一萬億以上的打新資金。
甚至,有“股市風向標”作用的社保基金,也低調上演資金大挪移,籌資80億打創業板新股。社保基金熱捧的,是創業板第一批上市公司中的樂普醫療——社保申購資金占樂普醫療網下申購資金總額的11.24%。獲配樂普醫療股份的73個配售對象中,社保基金賬戶共占20席,總股數達92.15萬股,社保基金已成為該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卻不認為A股的乏力源于創業板。
“把股市歇火的矛頭指向擴容而導致缺錢,這是典型的炒手思維。” 劉煜輝說。他甚至反思:現在的經濟指標前所未有的明確,漂亮的宏觀表至少能支持到明年中期。復蘇最強的經濟體的股市卻被大多數境外市場甩在了后面,為什么?
經過幾個月的調研,劉煜輝所在的中國經濟評價中心找到了這樣的答案:是房地產影響了中國股市,尤其是作為房地產行內最看重的季節規律“金九銀十”的流產,進一步造成了股市的萎靡不振。
在中國沒有哪個行業像房地產產業鏈那么包羅萬象:金融、建筑建材、保險、家電、汽車、鋼材等等。房地產不僅是中國經濟的主心骨,更是中國股市的主心骨,中國股市的藍籌實質上就是周期性行業的代名詞。
“回顧從2500點拉升至3500點的股市,明顯是房地產市場紅火拉動的。” 劉煜輝判斷。部分銀行二套房貸已在收緊,“手里寬裕”的開發商盡可能控制新開工量和延長建設期。因此,四季度房地產很難進入一個再次飆漲階段,股市的大漲也就很難期待。
四季度,向左向右?
那么四季度的股市,究竟會如何呢?
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及行業專家的答案竟驚人相似:第四季度行情大體是寬幅振蕩,既不會大幅向上突破,也不會向下暴跌,以等待明年的政策突破。
在“十一”國慶節期間,《證券日報》與北京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聯合進行的最新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僅在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看好10月份和整個第四季度行情的投資者都超過了50%,23%的人選擇會加倉。
不過,意愿歸意愿,預測歸預測。當前的市場表現依然不買賬,明顯表現為成交量不足。被譽為“開門紅”的10月9日,指數大漲132.29點,滬指成交量卻不足960億元。10月12 日,在此前匯金公司分別增持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三大行股份、表現政策維穩意圖下,市場并不理睬,失守2900點。
因此,業界擔憂四季度股市會嚴重缺血。憂慮之一就是大小非解禁潮。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大小非解禁市值為1457億元,是今年以來大小非解禁的谷底。不過,10月很快就攀到了峰巔。據計算,10月解禁市值為19206億元,是9月份的13倍多。

“大小非解禁并不構成股市壓力,目前大小非及大小限的減持與市場的承接能力基本相當。”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10月解禁大戶工商銀行、上港集團、中國石化等如果減持必須報請國資委審批,在股市維穩的基調下,國資委未必同意。再加上,減持一般選擇高點,而目前股市在一個相對低點徘徊,大股東減持動力不足。
減持不但不是主流,按照董登新的觀察,資金還似乎正在涌進。
跡象之一,是QFII重回A股市場的兆頭明顯。9月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從6方面規范QFII投資的外匯管理,將單家QFII申請投資額度的上限由8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在這之后,海外投資者已經迫不及待增持A股,多數QFII基金在節前已重現凈申購跡象,有可能為A股市場帶來千億增量資金。
另外,市場另一邊“為有源頭活水來”。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第三季度,31只新基金募集規模達1230.84億份,其中包括3只超百億元的新基金。基金單季度發行規模超過1000億元大關,歷史上只有2007年第四季度曾經達到過。
微觀如此,宏觀也沒有懸念。在劉煜輝看來,政府靠信貸投資拉動的“一柱擎天”格局不會改變。按計劃4萬億投資政府投資的1.18萬億中,尚有2000億的額度將在四季度執行,“這是板上釘釘”。
“其實政府的支持一直留有余地,尤其財政政策投資力度還有所保留。”劉煜輝說。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預測,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將達8.5%,四季度將達到10%,明年一季度能達到11%~12%(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基數較低 )。
最新的利好,是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第四季度有望轉正或小幅增長。數據表明,中國出口筑底回升態勢已基本明確。自3月以來,出口環比增速已持續5個月為正。亞洲開發銀行日前發布的更新版《亞洲發展展望2009》指出,今年以來中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刺激出口措施將在下半年繼續發揮作用,今年中國商品貿易順差將有所減少,第四季度中國出口可能會出現小幅正增長。
但無論怎樣,創業板將成為四季度股市的重頭戲。第四季度宏觀政策目標從上半年單純突出“保增長”轉向下半年“保增長與調結構并重”,而創業板設立之初就擔負著“調結構”重任。從目前創業板給予大家的想象空間和股本擴張能力看,創業板的擴張應是中國股市從現在到明年的重中之重。
記者截稿時,一位接近政策層面的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創業板的申購資金在300萬以上的炒家才可能分到一兩千股。這個消息令人很擔憂,業內專家給予散戶的建議是,一些錯過創業板開戶的投資者,或者可以考慮“曲線”參與,將目光“瞄”向那些可以投資創業板的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