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星
一、農家書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
1.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廣泛的科技文化知識
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國內環境,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知識,增強他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受教育條件限制,農民提高這些能力的途徑有限,這就將農家書屋的作用凸顯了出來。農家書屋收集的文獻資源,可以彌補農民受教育的局限,使農民及時充實有利于當地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科技知識,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2.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信息支撐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包括經濟建設,還包括文化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農家書屋作為基層文獻收藏中心,較齊全地收集了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文獻資料。這些文獻資料,一是有利于人們了解本地自然環境和特色經濟產物發展的歷史情況,便于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數據、材料,為新的觀點和新的思維方法的形成提供決策參考依據,以發展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特色經濟產物,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科學發展;二是可以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發揚民族傳統地域文化。農家書屋采購收集的圖書資料,都是基于各農家書屋所處的地域及歷史、文化傳統基礎上的,符合了當地農村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這些健康的、向上的圖書資料開闊了農民的視野,刺激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求,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逐漸從不利于新農村建設的行為中解脫出來,投身到宣傳民族傳統地域文化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活動中去;三是形成和諧的家庭、社會環境。農家書屋收集的有關人際溝通等方面的書籍,可以使不善溝通或溝通方法不當的人們在閱讀后及時改變自己的溝通方法,從而減少家庭之間、鄰里之間的矛盾沖突,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創造和諧的環境。
3.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新型農民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其中發展生產是前提,培養新型農民是保障,因此知識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農家書屋作為農村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散、存儲、服務和傳播的中心,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觀念、新風尚,需要先進文化這個載體來傳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創業精神需要先進的文化氛圍來培育。農家書屋最接近農民生活,也最能直接方便地了解農民的閱讀要求,在傳播文明新風尚、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等方面,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社會成員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培養他們良好的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另一方面,在現代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終身教育成為世界趨勢。農家書屋因更能貼近群眾,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而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主要場所,成為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整體素質的主要平臺。農家書屋通過開展就業培訓、學習輔導、法律幫助、醫療咨詢、交流溝通方法等各種服務,使千千萬萬農民接受知識熏陶的同時,培養自身積極、健康、良好的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風尚,成為適應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
二、農家書屋圖書資料建設應遵循的幾項原則
1.圖書資料的實用性原則
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增強農民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素質就成為農家書屋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對此要求農家書屋收集的圖書資料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相結合,注重其實用性,使農民真正從農家書屋收集的信息資料中得到有用的科技知識,及時解決他們的科技難題。
2.圖書資料的易懂性原則
基于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的實際(這是我國的國情使然),農家書屋在選購圖書資料時一定要選擇那些通俗易懂的圖書。對圖書資料中專業性較強的術語,農家書屋要及時請專家予以解答,使農民真正能學以致用。
3.圖書資料內容的廣泛性
農家書屋收集的圖書館資料不僅要包括農民需要的致富科技書籍,還應具有政治、歷史、地理、天文、少兒圖書、保健、編織、法律基礎、民族傳統文化、地域風情、人際溝通等方面的書籍,以擴大農民視野,豐富他們各領域文化知識。
4.圖書資料的內容應積極向上
農家書屋的作用是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因此農家書屋收集的圖書資料,內容一定要健康、積極向上,以達到教育農民、提高農民素質的目的。嚴禁采購那些消極的、不健康的圖書資料。
三、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
21世紀是信息社會全面發展的時代,農家書屋的社會職能和管理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家書屋因擔負著收藏文化遺產、開發智力資源和傳播知識信息等諸多功能,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它還擔負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的重任。為此我們必須從以下方面搞好農家書屋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智力和信息平臺。
1.加強領導,統籌規劃
各級政府應把農家書屋建設目標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中來,統一規劃和領導,努力為農民群眾營造便利的閱讀環境。同時,農家書屋還應明確其在各級政府信息公開中的基礎性、公共性保障作用,通過農家書屋,使農民群眾享受到信息時代的文明成果。農家書屋也應充分利用現有館藏文獻資源,積極建立農村圖書流通點,將流通點建到文化信息資源最貧乏、農民最需要的地方,使得文獻資源共享范圍不斷擴展至廣大偏遠農村,使廣大農民都能享受到農家書屋帶來的精神食糧。
2.廣開融資渠道,吸納各種資金
我國農家書屋建設的核心問題是經費問題,最大的難題是經費來源問題。公共圖書館具有公益性、公眾性、服務性的特點,政府撥款是發展圖書館事業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的財力有限,全國文化事業經費僅占財政總支出的0.45%,而用于農村文化事業的更少。因此,在書刊漲價的情況下,應以政府直接撥款為主體,企業及社會集資、稅收支持、農民個人投資和捐贈等為輔助,開展多種融資渠道,聯合社會力量積極發展農家書屋建設事業。具體做法:一是國家撥款,縣、鄉、鎮政府可以每年從文化建設經費中劃一點,投入到農家書屋建設之中;二是鼓勵鄉鎮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集體捐資興辦農家書屋;三是鼓勵、支持受益于農家書屋科技信息技術幫助先富起來的農民投資興辦農家書屋,使農家書屋受益者和農家書屋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共同發展。
3.與各級公共圖書館建立聯盟,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
第一,有條件的農家書屋,可以利用現代技術資源,實現與各級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具體做法是:通過網絡信息、電子報刊、電子圖書、電子資料,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利用率,開辟多種多樣的服務項目,實現網絡時代高品位、高質量的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為農民提供信息技術的潛能。
第二,可以利用各級圖書館豐富的人才資源,為農民提供科技幫助。一、農家書屋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節假日、農村集市節,邀請各級圖書館專業人才,對農家書屋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農民進行科普咨詢、技術服務,認真落實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鼓勵農民發展地方特色資源,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服務方向,為廣大農民提供各種科學技術信息;二、舉辦各種技術培訓班,請專家教授為本地農民提供技術講解,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大力推廣種養新品種、新技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養殖的能力;三、新農村建設離不開科學的管理,離不開法律的支撐,應向農民群眾積極宣傳法律知識,農民有了法律意識,才能樹立法律觀念,以法律的武器要求自己的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監督農村管理上的漏洞,促進新農村建設科學發展。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
針對農民文化知識少、底子薄、接受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差等特點,要積極開展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平時讀書看報的習慣,有條件的農民還可以到正規學校接受再教育;采取巡回指導、現場辦公的形式,利用通俗理論和實例使農民明白市場經濟規律和信息的重要性,培育和加強其市場經濟觀念,使他們能夠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選擇,進行合理的生活生產安排;在農民中建立“示范戶”,樹立樣板,實行典型帶動,重點扶持;提高農民網絡信息使用的渴望和意識,針對本地農民最需要的技術,采用短期集中培訓方式,進行強化訓練,使其在快速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提高應用判斷信息的能力。
總之,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是時代賦予農家書屋的職責。農家書屋應在建設和服務上真正把“三農”納入服務視野,通過一系列服務“三農”的具體舉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真正把文化和文明的光輝帶給農業、農村和廣大的農民兄弟,實現自身的更大作為。(作者單位: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圖書館)
參考文獻
[1]董英明.新農村建設 圖書館何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8):138-140
[2]馬林山.發揮高校圖書館優勢 引導基層圖書館發展[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4):8--10
[3]穆宏志.農家書屋2009年大面積拓展[N]中國圖書商報,200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