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敦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潮中,金盾出版社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正確方向,緊緊抓住全國建設“農家書屋”的歷史機遇,圍繞“農家書屋”建設的需要,堅持出好書、快出書、服好務的宗旨,努力拓展“三農”圖書市場,與全國各地建設“農家書屋”的主管部門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保證了“農家書屋”用書的品種、數量、質量、價廉、時間“五個滿足”,深受各級“農家書屋”建設主管部門的好評,該社的“三農”圖書被許多省、市、縣列為“農家書屋”建設的首選用書。今年以來,僅農業養殖種植類圖書就發行了500多萬冊,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廣大農民的稱贊。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該社經濟效益也大幅度提升。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圖書市場競爭激烈,但金盾出版社今年圖書發行碼洋和回款實洋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到7月份發行碼洋達1.5億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50%;回款實洋也比去年同期增長63%。在為“農家書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獲取了動力。
一、服從大局,服務“三農”,適時策劃出版“農家書屋”急需的圖書
金盾出版社作為軍隊一家以出版科技圖書為主的綜合性出版社,主要出版為軍隊后勤建設和軍地兩用人才服務,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興農服務的圖書及音像制品。長期以來,金盾社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把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每年出版的新書中約有2/3是適合農村需要的科技類圖書。其中有百余種圖書被評為“受農民歡迎的圖書”或獲得“全國科技圖書獎”,《快速養豬法》、《畜禽藥物手冊》等先后獲中國圖書獎。金盾社有一個口號:“讓通俗實用的科學知識,從金盾傳向四面八方”,而今,金盾正努力把這些養殖種植和發展多種經營的實用科技知識,通過“農家書屋”這一紐帶傳送到千家萬戶。
一是堅持正確的出版定位。圖書的出版定位,是出版社的指導思想和出版戰略,決定著出版的方向和特色,解決的是“出什么”、“立足點”、“向哪里用勁”的根本性問題。大眾實用技術圖書是傳播、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它面對的是基層大眾,不是領導、學者、工程技術人員,讀者大都是中低收入者,經濟拮據,應屬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此,金盾社建社初期就明確提出了“以實用性科技圖書為主要出版范圍;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讀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以部隊基層和廣大農村為主要圖書市場”的出版定位。正是選擇了這種適應廣大農村市場和農民需求的圖書出版定位,金盾社的“三農”圖書才能如此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才能以較大的份額占領“農家書屋”的市場。
二是著力打造金盾圖書通俗、實用、廉價“三大亮點”。金盾圖書著眼讓讀者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買得起,善于用大眾化語言講解科學知識和技術,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簡單易學。他們認為,讀者自己掏錢買書,通常不是為了收藏,更不是為了通過閱讀去休閑娛樂,而是為了獲取一門科學知識和技術,指導自己的生產生活實踐。因此,金盾社多年來堅持多出小薄本,少出大部頭,農民需要什么技術就買什么書,不花冤枉錢;在裝幀上為農民著想,多出平裝書,簡裝本,突出實用性,保持圖書的低價位,使廣大低收入讀者能夠“買得起”。金盾社的“三大亮點”正是“農家書屋”配書的價值要求。
三是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圖書出版品種和知識內涵。金盾社緊跟農業科技的發展,始終站在科學技術的前沿,做到內容常出常新,真正為“農家書屋”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金盾社每年都根據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在大力組織新書出版的同時,及時抓好對老圖書的修訂,以保持“三農”圖書知識和技術上的先進性。例如該社1985年出版的《快速養豬法》先后作了4次大的修訂,重印50次,至今已發行了460多萬冊。
二、審時度勢,圍繞“農家書屋”建設拓展市場
發揮自身優勢,調整營銷思路。為支持國家建設“農家書屋”工程,金盾社首先將這一市場領域作為新的突破口,發行和服務工作的重心也隨之轉移到拓展“農家書屋”市場上來。該社為了讓各地“農家書屋”主管部門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出版產品,發行人員想方設法排除各種困難,帶上樣書逐一走訪推薦,收集需求信息,為了加大營銷發行力度,在十幾位發行員分片負責各省、市發行的基礎上,社長張延揚上半年4次驅車上萬公里分赴十幾個省、區,與各地主管“農家書屋”建設的業務部門及相關領導見面,聯絡溝通信息,建立了互信。
以省批銷中心為紐帶,以基層書店為依托,建立起通暢的圖書發行網絡。金盾社從建社起就自辦發行,組建了一支以離退休干部為主體的發行隊伍。這些老同志非常愛崗敬業,他們一年四季有250多天在外跑發行,26年來他們跑遍了除臺灣、香港、澳門以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的2600多個縣級新華書店,占全國縣級書店的90%以上,這些縣(市)級基層書店,成為金盾社拓展“農家書屋”市場的紐帶和橋梁,形成了具有金盾特色的“農家書屋”用書發行網絡。
積極參加“農家書屋”圖書捐贈活動。金盾社始終把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提供智力支持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關注社會效益。從去年開始,該社每年向比較貧困的部分鄉村捐贈幾十萬碼洋的圖書,供廣大農民學習使用,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農民的好評。
三、講誠信,重服務,及時保質保量配送“農家書屋”用書
“農家書屋”主管部門一旦選定所需書目,一般時間比較緊,任務比較急,每當此時,金盾社總會調動所有力量,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特事特辦,及時保質保量將所需圖書配送到位。一是發行部及時發書。比如,有的地方“農家書屋”要書很急,要求在5~7天內必須將所需圖書送到,這時金盾社就會派人加班加點準時配送到指定地點。二是出版部按時出版所用圖書。有的“農家書屋”所需圖書沒有庫存,需要現印制,但又要得很急,每遇到這種情況,該社出版部就派員住到印刷廠,與印刷廠和裝訂廠加班加點印制。
本刊參與援建鳳臺村農家書屋
本刊訊(記者李雅琴)初秋時節,太行腹地,和順古邑,滿目蒼翠。8月21日上午,在山西省和順縣鳳臺村,在蒙蒙細雨中,本刊參與援建的鳳臺村農家書屋舉行了揭牌儀式。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主任、本刊社長艾立民,山西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王吉敏,和順縣縣長楊建平、常務副縣長楊治國,共同為鳳臺村農家書屋揭牌。鳳臺村百余位村民也參加了揭牌儀式。
和順縣位于晉中地區太行山西側,目前是國家級貧困縣,多數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許多農民還讀不到書或讀不到有實用價值的好書。為了讓貧困地區的農民兄弟盡快享受到農家書屋這一惠民工程帶來的便利,和順縣政府與本刊聯系,希望為當地農村捐贈一批圖書。本刊主辦單位、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對此十分重視、大力支持,并決定,從本刊介紹的精品新書的樣書,以及總署信息中心的工作樣書中,挑選出一批適合農民閱讀的圖書,為和順縣援建一個農家書屋。經磋商,農家書屋選在交通便利、文化氣氛濃厚、經濟發展很快的鳳臺村。本刊的同志挑選出農村科技、實用技術、醫藥衛生、法律法規、文學藝術等價值54000余元的各類圖書共計3000余冊,登記錄入書目,裝箱打包,并于8月19日交由和順縣專程來京拉書的負責同志,當日運往和順縣鳳臺村。
在揭牌儀式上,鳳臺村黨支部書記吳彥忠稱贊此舉是“雪中送炭”、“雨中送傘”,“為農民送來了一把把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艾立民主任在講話中表示,希望這些精品圖書為農民兄弟帶來科學知識、精神享受和致富信息。
揭牌儀式結束后,本刊代表與大家一起走進農家書屋參觀,并在留言簿上寫下了“讀書豐富生活,知識改變命運”的寄語。大家還一同觀看了鳳臺村建的蔬菜大棚,與村民們熱烈交談。鳳臺村的村民還表演了自己創作的鳳臺小戲來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