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禾禧
叩齒是傳統的養生方法。叩齒時應排除雜念,放松思想,口唇輕閉,然后上下牙齒有節律地互相輕輕相擊,每次連續叩齒36次或72次,早晚各1次。叩齒后,口腔內的唾液應慢慢咽下,以強腎固齒。
我國古代養生家強調,“齒宜常叩”。隋代醫學家巢元方說:“雞鳴時,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薄娥B生要集·中經》說:“朝朝琢齒,齒不齲。”《紅爐點雪》云:“每日清晨,或不拘時,叩齒36遍,則氣自固,蟲蛀不生,風邪消散……叩齒不絕,堅牢無病。此雖近易。亦修養中至要者也?!边@說明我國傳統醫學在很早以前對叩齒保健便有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經常叩齒,可以產生生理的良性刺激,促進牙床、牙齦的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組織的營養,使牙齒變得堅固而有光澤,并能延緩中老年人的牙齒松動和脫落。叩齒確實是一種不需任何器具、簡便易行的傳統養生方法,近代,日本人把叩齒列為“養身十六宜之一”。要提醒大家,叩齒養生必須日日堅持,日久方能見效。
鳴天鼓也是傳統養生方法。具體方法:先用雙手的拇指、食指上下按摩雙耳部36次:再用兩手掌心用力將兩耳輪從后往前按,把兩耳孔掩實;然后,兩手五指自然扶于腦后(枕部),中指按在玉枕穴上,將食指壓在中指上,接著,食指下滑,輕彈后腦部風池穴36次(左右各18次),彈擊時雙手指交替進行,節奏要短促有力,耳孔內有“咚、咚”的響聲,每日1~2次即可。鳴天鼓具有健腦提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的作用,可預防耳聾,使頭腦清醒、耳聰目明。日常伏案工作疲勞時也可以做,持之以恒,對健康長壽必有好處。
(本文作者為全國老中醫專家、福建中醫學院教授)
(編輯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