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紅
寶寶頭發長得是否健康,常常是媽媽比較關心的問題。看見別的寶寶頭發茂密、烏黑發亮,而自己寶寶的頭發又稀又黃,心中未免擔憂。不過,孩子的頭發稀黃不一定都是病。
這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先天遺傳或是個體差異的因素造成的。
寶寶頭發的數量、色澤、曲直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如果爸爸媽媽的頭發好,則寶寶的頭發也就比較好:爸爸媽媽的頭發差,寶寶的頭發也會差一些。這是正常的情況,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
其次,要考慮是否與某些疾病有關,如佝僂病、某些稀有元素缺乏或過剩、重度營養不良、重度缺鐵性貧血或遺傳代謝疾病等。
如果是營養不良引起的,應注意調配飲食,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態。雞蛋、瘦肉、大豆、花生、核桃、黑芝麻中,除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外,還含有構成頭發主要成分的胱氨酸及半胱氨酸,都是養發護發的最佳食品,需要適當多攝入。
如果患兒患有苯丙酮尿癥、楓糖尿癥等遺傳代謝性疾病,寶寶的頭發也會變得稀黃,因這兩種疾病屬于氨基酸代謝性疾病,與蛋白質代謝紊亂有關,可使烏黑頭發的基本物質氨基酸缺乏,使黑色素減少,黑發逐漸變為黃褐色或淡黃色,從而影響頭發的生長。
如有些寶寶出生時頭發很多,但幾個月后,枕部頭發逐漸磨掉、脫落,出現“枕禿”,同時還伴有多汗、煩躁、易激惹、哭鬧等癥狀,則很可能是體內維生素D缺乏所致佝僂病的表現。
另外,由于寶寶飲食跟成人比不夠均衡。在幼兒期出現缺鐵、缺鋅等情況也很常見。鐵元素影響運送到頭發的血液的含氧量,例如缺鐵性貧血會使頭發由黑變黃……這種情況應該多吃黑豆、核桃仁、小茴香等。黑豆中含有黑色素生成物,有促生黑色素的作用;小茴香中的茴香醚有助于將黑色素轉變為黑色素細胞,從而使頭發變黑和亮澤。
寶寶缺鋅頭發也會發黃,還容易導致脫發及掉發。此外,銅的缺乏也會導致頭發顏色的變淡等等。因此,媽媽要注意,如果寶寶1歲左右頭發稀疏發黃的情況仍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測和其他相關檢查,以便對癥治療。
第三,需要注意寶寶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是否合理。
如果寶寶過多攝入富含糖或脂肪等酸性食物,頭發也會變黃。因此,應該讓寶寶多吃海帶、魚、鮮奶、豆類和蘑菇等。此外,還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如芹菜、油菜、菠菜、小白菜、柑橘等,有利于中和體內酸性毒素,改善發黃狀態。
由此可見,從飲食來改善寶寶的頭發質量,是很好的辦法。
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差不多有50多種營養物質與頭發的生長和健康有關。
從頭發的組成成分來說主要是氨基酸,可以多攝入魚類、蛋、豆類及乳制品等富含氨基酸的食物。
從頭發的新陳代謝來說,主要靠B族維生素,它保證紅細胞的供氧,在頭發的營養支持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多攝入動物內臟、酵母、魚、豆類、綠葉蔬菜等食物。
為避免頭發脫落,要有足夠的維生素A、E,因為它們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用,可以多攝入肝、蛋黃、黃綠色蔬菜、堅果、小麥胚芽油等食物。
為促進頭發生長,碘則是主力軍,如多吃海帶、紫菜等藻類食物。
下面按孩子頭發的狀況,介紹幾款養護頭發的食譜,供家長們參考。
1如果寶寶頭發稀疏,則選擇益氣補血和補脾健胃的食譜。
(1)紅棗或黑棗6~7枚,雞內金3克,水煎后,飲湯、食棗。
(2)黑芝麻、黃豆和花生仁各等量,洗凈炒熟,碾成粉混合起來,調紅糖,用開水沖泡成糊食用。
2如果寶寶頭發焦枯、皮膚干燥,可選擇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
(1)肝末粥:把凍過的豬肝用勺子刮成末,同米一起煮,半熟時放一些碎青菜或西紅柿。粥不膩,孩子也愛吃。
(2)魚肉松粥:粥熬至黏稠,放入開水燙過的菠菜碎葉,再加魚肉松,調勻。大點兒的寶寶可以放些許食鹽。用小火煮幾分鐘即可。魚肉松含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磷、鐵和維生素等,是寶寶補充蛋白質和鈣質的良好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