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東亞日報》調查顯示
本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莽九晨
韓國《東亞日報》報道組通過對468名“逃北者”(從朝鮮逃到韓國的人)進行跟蹤采訪,得出結論,這些逃北者中的大多數人在韓國依然生活艱難,需要面對各種問題。
《東亞日報》26日以“他們的流浪還未結束”為題報道說,該報特別報道組自7月16日起歷時3個月,對2004年入境韓國的468名逃北者跟蹤采訪,掌握了其中200名逃北者目前的職業、收入、居住地以及生活滿意度。采訪結果顯示,雖說逃北者是為了在韓國落戶才來到了這里,但他們的流浪生活卻始終沒有結束。因為韓國與朝鮮的語言和文化有一些差異,而且以目前韓國的社會氣氛,很難容納這些逃北者,這都成為了阻礙逃北者日常生活的因素。
報道中說,由于韓國人看不起逃北者,所以他們就業十分困難,極少有人能擁有一份長期的工作。在接受采訪的200名逃北者中,有62人(31%)是無業游民。處于20歲以上至65歲以下就業年齡的人共有165人,但其中48人沒有工作。而且即使是有工作的人,也大多從事一些兼職或飯店服務員等不穩定的工作,目前在一個地方工作一年以上的只有29人。因為沒有正式工作,逃北者的收入普遍偏低。每個家庭的月平均收入也只有142萬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72韓元)。他們的收入還達不到統計廳2009年第二季度公布的家庭月平均收入329.8萬韓元的一半。
報道中提到,來到韓國的大部分逃北者很難適應當地生活,也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移居海外。在接受采訪的200名逃北者中,已有20人居住在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地。在英國倫敦的6名逃北者表示,他們在英國被承認難民地位,正享受英國政府提供的失業金、子女養育補助金、醫療金等,比起在韓國,目前的經濟條件更優越。他們還透露:“在韓國,各種差別待遇以及‘逃北者標簽更讓我們難以適應。”
報道中說,逃北者為適應韓國社會,也都在經受著或大或小的磨難。47歲的鄭女士將攢下的3000萬韓元進行投資,結果遭遇詐騙;68歲的金女士貸款幫兒子開洗衣店,但遭遇火災,洗衣店被燒毀,她也被銀行列為了信用記錄不良者;20歲的崔先生無法與其他韓國人相處,并經常和其他人吵架,只能經常和逃北者在一起。▲
環球時報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