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雄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華誕,使我回憶起我們為共和國鑄造和平盾牌的艱苦歲月。
1968年3月,我們西昌和雅安地區一千名熱血青年,滿懷保衛祖國的激情,被征為“特種兵”。乘坐接兵南下的軍列,經過幾天的行進,來到了西南某地。在新兵集訓動員大會上,接兵團長說:“我們是特種兵,是第二炮兵一支反擊核侵略戰爭的戰略導彈部隊,是保密單位。這是毛主席親自選定的地方。你們這批兵能到這個部隊是十分光榮和值得自豪、驕傲的。但執行這項任務也是非常艱苦,甚至是有犧牲的。”團長在會上宣布了部隊的保密規定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這時我們才知道第二炮兵是干什么的。
新兵經過三個月的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被分配到各營、連和直屬分隊。我們乘坐的汽車在深山密林里行駛了大半天才到駐地。部隊分散住在深山峽谷之中,進行著極其秘密的國防重點工程建設,構筑現代化、高科技的核導彈指揮、通訊和發射陣地。我們和其他省的幾批兵在“眼望一線天,腳下踩荒山”、“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的艱苦環境中服役了多年。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我們吃的是0.58元一天的伙食,拿的是每月幾元的津貼,住的是油毛氈和用樹條、茅草搭建的臨時工棚,使用的是簡單工具和部分輔助機械,24小時三班倒輪流在大山中開挖、掘進、澆筑、安裝,天天面臨著傷殘和死亡的嚴峻考驗。雖然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但我們懷著對祖國的赤誠,對國防建設的執著,用青春、汗水和血肉之軀構筑了西南、中南、西北一個個現代化的導彈發射場和指揮、通訊、裝備及后勤保障的一條條地下坑道。經過一代又一代導彈部隊艱苦卓絕的建設,一枚枚草綠色的近程、中程、遠程地對地導彈隱蔽在深山發射場,利劍直刺蒼穹,隨時準備著反擊核侵略。看到由我們親手鑄造的共和國和平盾牌,確實感到無比的自豪。共和國有了它,腰桿硬了,國防力量強大了,人民揚眉吐氣,再不受別人欺負了。打破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原來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擁有核武器的壟斷地位。1984年和1999年國慶節,第二炮兵部隊的一個個戰略導彈方隊經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公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核威懾力量。經過43年的風雨磨礪,年輕的戰略導彈部隊已發展成為一支精銳之師,既能固定和機動發射,又能在地上、在豎井下發射,精確度高、威力大,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打擊能力,還有空中攔截的高技術作戰水平。充分展現了第二炮兵戰略導彈部隊掌握現代化武器裝備能力和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水平,不愧為捍衛中華和平的堅強盾牌、正義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