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高考滿分作文及點評
【作文試題】
材料作文。學生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里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
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
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
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
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
這回老師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試題解析】
2008全國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題,從形式上看沒有新的突破,仍然是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或給材料作文,但從立意上引導考生關注現實生活,體現人文色彩則是比較鮮明突出的特點。
【寫作點解】
北京的題一直比較有它的特點,像去年考的兩句唐詩,還有前年考的北京的符號,就是非常具有特點的,而且從命題的立意上來說都是比較恰當的,這樣的一個命題的方式,08年的這道題它是以一段小故事,就是在玻璃杯里頭放什么,先放石頭,再放沙子,再放水,如果先放大石頭又怎么樣?這樣就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北京的題好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僅僅是一則這樣的故事讓大家自由立意,那可能有好多同學會寫得很偏。就像去年高考作文題一樣給你若干種提示,我現在沒有拿到全部的提示,有幾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生命的極限問題。生命的極限從這個杯子,你放了石頭肯定這個杯子已經放滿了,然后沙子還可以放進去,放完了沙子以后你水還可以放進去,所以我們用生命的極限這個立意來看,從當前整個時代的一些特點,尤其是結合抗震救災的特點,對生命的極限我覺得學生還是有很多話可說的。北京的題還是給人很多聯想的空間,而且在題目上就已經非常明確地給你提出幾個可以理解的觀點,當然你除此以外還可以去聯想更多的,就像去年的題也是這樣,給你六個提示,那六個提示你覺得不足,你覺得還有別的看法,那么你還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呢,我覺得北京的試題還是非常具有人性化的一道題,就是為考生著想,不是與考生為敵,不是考一考難倒你,不是這樣的,北京這幾年都是這樣命題的。所以我覺得北京這道題開始的時候光看材料覺得好像不太好寫,但一看底下的提示,我覺得這個題也就可以很快的解決了,就是在考察你思辨的能力,你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高考作文必考的能力。
【滿分作文】
月出青云,臨風書雪
北京考生
獻之勤練書法已經五個春秋了,他從書房走到院里,又從院里走回書房,院子里春風不知何時吹過,柳枝已經悄悄抽出嫩綠的新芽。
他手里緊緊攥著一張紙,紙上是一個新寫的“大”字。
墨汁是新磨的,圓潤黑亮;字寫得五分遒勁,五分柔媚,似乎充滿了天地間的靈氣,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獻之再次欣賞手中的那個字,終于長長出了口氣,昂起頭,挺起胸,滿懷春風地敲起了父親的門。
羲之端詳著兒子的字,一句話沒有說,順手在案桌上提起筆,稍稍潤了墨,在“大”字底下重重點了一點。
獻之見父親并不作任何評語,狐疑不解,只得跨過內堂,敲起了母親的門。
“我兒練了幾年書,只有一點像羲之啊。”
………
不知不覺,柳枝長長的,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它的綠色。
字寫得六分遒勁,四分柔媚。獻之心中的火苗在上竄,他不能忍受父親的沉默,母親的謬贊,他整日整夜呆在書房里,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醬缸,光是用壞的筆就堆了三尺高。
他相信自己這次的字已經爐火純青了。
羲之還是一句話沒說,重重點了一點。
母親繼續贊嘆著,贊許的眼光還是停留在那個點上。
……
大雁南歸,風掃落葉,柳樹綠意雖濃,卻似乎有些憔悴了。
字寫得四分遒勁,六分柔媚。獻之的右手長了一層厚厚的繭,他心中熊熊旺火升騰,懸腕提筆,用盡全身的氣力寫出了這個眉飛色舞、氣吞山河的“大”字。
羲之還是一句話沒說,重重點了一點。
母親繼續贊嘆著,贊許的眼光仍是停留在那個點上。
……
雪花飛舞,爐火正紅,不知不覺又過了五年。
獻之的手還在揮毫,可他已經不再寫那個“大”了,他寫的是“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五分遒勁,五分柔媚,還有十分瀟灑開朗。
羲之抬起頭來,端詳著自己的第七個兒子。他記得小時候的獻之練字時,自己曾在后面拽他的筆,結果沒有拉動,當時自己就預言“此兒以后當有大名”,沒想到當年的預言如今成了真言。
羲之若有所思地說:“好,很好!”
獻之的手沒有舉向空中,而是垂了下來,恭敬地侍立著。
如果是五年前,獻之也許會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現在,他終于明白,自己和書法之間的距離了。
【名師點評】
本文借助想象構思成文,編造了王羲之的故事蘊涵題目的寓意,可謂思維開闊,領悟能力很強,獨特的想象,流暢的語言,構成了本文獨特的創新意識,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幾個片段順連成一片,思維跳躍,動感十足。
語言表達顯得準確,對王羲之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描繪較為成功,實是考場不可多得的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