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從前上海有一位文人,把門下賓客分成幾類:有本領、沒脾氣,一等;有本領、有脾氣,二等;沒本領、沒脾氣,三等;沒本領、有脾氣,四等。
有本領、沒脾氣的人是奇花異卉,不可多得。有本領的人多半有個性,別人因敬重他的長處而容忍他的短處。沒本領而又沒脾氣的人留之無害,去之不必,還可以在社會上勉強生存。既沒本領又難相處的人恐怕早已淘汰,四種中僅存名目罷了。
靠不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的人要有本領吃山,靠近水的人要有本領吃水。本領大,吃得好、吃得多,本領小,吃得少、吃得壞。靠山,本領大可以開礦,本領小只能打柴。靠水,本領大了行輪船,本領小了撈魚蝦。如果什么本領都沒有。還不是望洋興嘆。
歸根結底,“吃”的是自己的本領。靠山靠水都靠不住,只有自己的本領最真實。你看,“靠”這個字的結構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你依賴他人的念頭殊屬“非”是。
一席話
中國畫家為什么喜歡畫竹子?你看,這幅墨竹蓋了一塊壓角章:“喜其直而有節”,這就是答案。還有別的理由嗎?有,竹子的中心是空的,代表虛心,“竹本心虛是我師”。白居易說過,竹有三大美德:身直,心空,節貞。不但有節,而且“節”非常堅固。
你們為什么又喜歡梅花呢?梅花的枝干完全不合“直而有節”的原則。而且也不“虛心”。啊,這是因為梅在冰雪中開花,送來春的消息,“數點梅花天地心”。還有,梅花香氣很淡,是“暗香”,仿佛不求人知,可是誰聞到了那香氣卻永遠忘不了。這些特征代表中國人理想的人格。你們不用看竹的標準看梅?當然不。也不用看梅的標準看竹?當然也不。要是那樣,竹和梅都一無是處了,是不是?我們不會故意把世界弄得那樣丑陋。我們就梅發掘梅的優點,就竹發掘竹的優點。
來看這幅畫,為什么這樣蒼白?啊,這位畫家我認識,他說人生是蒼白的,所以他要把蒼白展現出來。那么,旁邊另一幅畫為什么色彩繽紛而強烈?那是因為后來這位畫家想法變了,他說人生是蒼白的,所以他的畫要特別注重設色。哈哈!真有意思,我們的畫家真懂得人生,或者我該說,中國人真懂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