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股市創業板和主板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走勢。受上市公司靚麗的三季度業績及向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推動,上證綜指全天大漲了2.70%,劍指3100點。而創業板個股則出現了大面積跌停的“壯觀”景象,28家創業板公司收盤竟然有20家跌停。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創業板公司首日上市遭到爆炒,估值明顯過高,創業板出現深度回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過,這并不足以影響創業板前進的步伐。
創業板與主板完全背離
法新社2日報道稱,由于受上周五美股暴跌以及CIT破產等消息影響,亞太股市周一出現普跌。日本、澳大利亞、韓國股市的跌幅分別達到2.31%、2.21%和1.37%。香港恒生指數2日下跌132點,收于21620點,跌幅為0.61%。在亞太股市跌聲一片中,A股再次成為一個另類。
11月2日的滬深股市演繹了絕地反轉的好戲,兩市早盤受外圍市場等因素影響大幅低開,隨后在銀行股、地產股、醫藥股等指標股帶動下強勁攀升,最終分別收報3076.65點和12016.61點,漲幅高達2.70%和3.40%,創三周來單日最大漲幅,成交量也有所放大。與之相反的是,上周五首日上市遭到爆炒的創業板,本周一卻出現與主板完全背離的走勢。創業板28只股票當天開盤就有27家跌停,其間雖有反彈,但收盤仍有多達20家公司股價被牢牢“釘死”在跌停板上,其余8家有1家漲停,1家漲3.53%,1家平盤,另5家下跌。據悉,未來創業板將同主板一樣,推出綜合指數、成分股指數等兩類指數,創業板綜合指數將包括所有創業板上市企業,待創業板上市企業規模發展到50到100家時,將著手編制創業板成分股指數。
外媒評估創業板風險
法新社2日的評論認為,中國創業板被過度爆炒,已集聚重大風險,因此出現暴跌在情理中,且后市仍有大幅下跌空間。而彭博社2日則援引業界人士的分析稱,由于股價嚴重偏離價值,“至少6個月內”創業板對投資者而言“絕對不是安全的選擇”,分析指出,上海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33.1倍,美國標準普爾更只有21倍,而創業板首日收盤市盈率竟超過110倍,估值明顯過高,缺乏投資價值。
對于滬深主板市場的強勁走勢,路透社2日的分析認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良好,預示著宏觀經濟持續復蘇前景明朗,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平穩上升,也意味著宏觀經濟好轉有向微觀傳導的跡象。中國官方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由9月份的54.3升至55.2,創18個月以來最高水平,表明中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2日由匯豐銀行編制的中國PMI指數也顯示,10月份工業出現自2007年6月以來最強勁的增長。不僅如此,資金從創業板回流主板也是A股出現大漲的因素。創業板的首日爆炒、各方的“警鐘長鳴”,讓許多在該板中冒險“炒新”者選擇緊急退出,并迅速將資金轉移回主板市場,使市場迅速“充血”走高。
后續仍面臨調整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上市公司素質參差不齊,從發行到首日交易,又遭到瘋狂爆炒,創業板從誕生起就集聚了一定的投資風險,在短時間內仍存在進一步回歸價值的可能。不過,作為創業板基本的融資功能,國家應當繼續大力提倡。
摩根大通中國證券主席李晶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創業板市場雖然剛剛起步,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前景依然廣闊。未來創業板有可能會像納斯達克一樣成功發展,原因在于中國有堅實的經濟背景環境,也擁有相當數量的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企業。中國現在正處于工業化由起飛到成熟的關鍵時期,面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這些都對創新型的新經濟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未來,中國也能培養出微軟、英特爾這樣的大型國際性公司,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本報記者 魏 萊
新市場遭爆炒跌停 滬深指因利好反彈
環球時報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