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女性解放的一小步
傳統的黑袍裹身,薄紗遮面,在沙特阿拉伯等伊斯蘭國家,這是女性出現在公共場合的傳統的打扮。但如今,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Rotana傳媒公司內,隨處可見衣著時尚的女性工作者。在公司王室業主Alwaleed bin-Talal王子的支持和保護下,Rotana公司的女性職員可以與男性并肩工作,并且可以自由選擇服飾,自主決定是否遮蓋臉部,如前臺接待員可以不遮蓋臉部。這些女性專業人員認為,她們既是現代獨立的女性,又能做一個虔誠的穆斯林。然而走出辦公室,她們還是得嚴格遵守傳統規矩。
在沙特,如果沒有男性的允許,女性不能開車上街,不能離家去購物,更不要說出去工作了。但是,現在這種局面正在慢慢改變。沙特的男人應該學會適應這種變化。政府為婦女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機會,創立了多所女子大學。婦女被鼓勵進入勞動力市場,并且建立保護婦女和兒童的機構,使他們免于家庭暴力。變化是喜人的,但也是有限的。官方的客觀努力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改變男性的保守想法。
(《時代》歐洲版10月19日)
歐盟從昏睡中醒來
在10月2日的全民公投中,愛爾蘭選民以壓倒性多數的票通過了旨在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里斯本條約》。該條約為歐盟實現一體化夢想掃除了最大的障礙。同時,它的通過也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拋出了若干問題。歐洲已發展成為一個國家聯盟了嗎?它能成為世界經濟的引領者嗎?歐洲會覺醒,并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嗎?國際事務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所謂的“G2”嗎?
《里斯本條約》雖然實用性不高,但并非一無是處。《條約》改善了歐盟的投票表決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整理了混亂的外交政策結構。當前的挑戰是讓這些機制有效地運轉起來,這涉及兩項內部任務和兩項外部任務。內部首要任務是解決歐洲不佳的經濟表現,如果歐洲不能以開放式的改革和減少政府干預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中美兩國的經濟將很快超過這一世界最大經濟體;其次是維護單一市場。同時,歐洲各國領導人應完成好另兩項任務:繼續擴大歐盟范圍,保持開放;選擇能力出眾的人供職于新職位,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不僅在歐盟有名聲,而且他可能帶來變革之風。
(《經濟學人》10月8日)
該走了,貝盧斯科尼
2009年對于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來說是丑聞不斷、麻煩纏身的年份。過去15年,貝盧斯科尼曾三次當選總理,而每次總理任期內,他都無一例外地頒布法律賦予自己豁免權、將財務欺詐案件非刑事化,并根據自己的需求修改法定時效。即便如此,面對左翼者的反對,貝盧斯科尼還是堅持聲稱自己是個無辜受害者。如果你就此以為,這樣就能終結這個73歲老政客的政治生涯,那就大錯特錯了。貝盧斯科尼打算堅持站在政治舞臺上,而且很可能會成功。
然而,他能運用權力留在這個舞臺上,并不代表他就應該留下來。貝盧斯科尼顯然沉醉于權力而不愿自拔。如果他不適時抽身,可能不只把整個國家拖下水,還可能損害歐洲甚至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利益。貝盧斯科尼的政治失敗隨處可見:教育方面除了削減開支無所成就,福利改革一無是處,在國際上的個人形象和聲名不佳直接影響到意大利的國家利益。意大利應該對貝盧斯科尼說“不”,是時候讓他離開了。
(《新聞周刊》10月12日)
迷茫的失業一代
當“失業”如瘟疫般在全球勞動力市場肆虐時,它造成的最持久傷害莫過于對未抓住最初職業生涯機會的年輕人。美國的數據是,16-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從1年前的13%攀升至現在的18%以上。對準備就業的人群而言,失業造成的傷害更深,更持久,會潛在制造一批“迷茫的一代”。研究結果表明,青年人長期失業會極大地壓抑自我價值。同樣重要的是企業可能因不濟的一代人而遭受損失,以及年輕人帶到工作崗位中的新鮮和活力的缺失。
更麻煩的是嬰兒潮一代在指望更具有勞動生產率的年輕一代幫助他們籌措退休和醫保資金。年輕人工作崗位減少薪酬降低,意味著用于社會保障和政府醫保政策的稅收將減少。政府應在失業帶來的傷害情形變得更糟之前就采取行動,例如嘗試從補貼教育到取消年輕人和培訓生最低工資等各種做法。有些學者注意到,像斯坦福大學這類名牌大學的學生開始對未來就業感到焦慮和擔憂。但情況最嚴重的還是沒有受高等教育學歷的求職者,他們幾乎沒有選擇性。年輕人的失業危機雖未像1年前發生金融危機那般劇烈,但它帶來的是深層和長期的影響。
(《商業周刊》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