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迅
從“現象”到“效應”,這是個透明的時代。
不少香港女性每天都離不開的“偉大發(fā)明”或許是“膠貼”了。穿低胸性感晚裝要用乳貼,去除不雅的腿毛要用雙面脫毛貼,為免除腋下汗?jié)n的尷尬要用止汗貼,月事期間要用自動粘貼的衛(wèi)生用品,穿露趾新鞋磨腳要粘上膠貼,身處花草樹叢還要用驅蚊貼……據說,香港的周秀娜和臺灣的郭書瑤,全身用的膠貼就更多了。
香港有個“周秀娜現象”。周秀娜,香港靚模。所謂“靚模”,指20歲上下的大眼美女,賣點是可愛而漂亮,身材并非一定高挑,卻是年輕網民心儀的焦點。相對而言,“靚模”價廉物美,在少男少女中有號召力,于是成了廣告商寵兒,2008年“靚模”市場形成,稱為“靚模”元年。“靚模”當是軟色情。周秀娜憑著噴血寫真和誘人抱枕而成功上位。

臺灣地區(qū)則有“瑤瑤現象”。19歲的郭書瑤(瑤瑤),生有一副娃娃臉,卻擁有33F的驕人身材,受傳媒追捧。她那句廣告獨白“不讓你睡”,引發(fā)臺灣小學生爭相模仿。由她主持電玩節(jié)目,常常會將游戲軟件按在胸前,攝影師自然明白該怎么拍攝,立即將鏡頭切到她胸口,由此引發(fā)小學六年級女生,紛紛在自己的博客和社交網站上傳自拍胸口乳溝照片。前不久,她的“愛的抱抱會”殺到香港,不論男女老幼,她都落落大方送上抱抱,經她抱過的,已有數萬人。
各種膠貼少不了高科技發(fā)明,去毛、除汗、驅蚊,需要科技,需要發(fā)明。這貼那貼,是因為自己要讓軀體除了最關鍵部位外,盡可能裸露。當然,追捧她們的人,卻希望她倆露得越透徹越透明越好。高科技產生了裸露,產生了透明。當下時代是透明的時代,代表的顏色就是透明。透明是希望的顏色。透明的身體,透明的信息。信息的透明,緣于光纖。沒有光纖,就沒有互聯(lián)網。周秀娜也好,郭書瑤也好,之所以走紅,離不開網絡。
這一切,當然得感謝高錕。他獲頒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獎項肯定了他的發(fā)明。上世紀60年代,高錕看到社會正邁向信息的透明年代,信息流量日漸增加,由銅導線組成的電話網絡無法應付,于是發(fā)明了光導纖維。光纖能承載大量光波信息,將信息傳送千里之外。70多歲的高錕被譽為“光纖之父”,這位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如今患上老年癡呆癥。
那邊廂,在美國,宣布高錕獲獎的消息傳來,人們祝賀他:“你是光纖之父。”他展露童真般的笑容問:“什么是光纖?”自己的偉大發(fā)明都不知道了。他唯獨只記得對不離不棄的老伴黃美蕓感恩和愛戀。諾貝爾物理學獎成了他倆金婚的最大禮物。一個老人所需要的三樣東西,老本,老友,老伴,高錕已經擁有,其他東西都是次要的了。
這邊廂,在香港,周秀娜以“成功人士”身份應科技大學邀請出席講座,當她步入“神圣”的殿堂,可容納400人的演講廳早早爆滿,香港嶺南大學文化學者李小良教授與周秀娜對談“解讀周秀娜現象”,由她對大學生分享自己的成功心得。開始由教授獨自講解,講得已經一再無厘頭。當他與她對談,他倆竟然毫無共通之處,她更是答非所問。她不理解教授的提問,引例又解釋不了,可謂丑態(tài)百出。
靚模的“成功之道”,放進大學這個世界去分享,正是香港的所謂核心價值,即市場決定一切的延伸。她有高收視率,在香港這個機器中,所有東西都是以成果主義決定成功的定義。周秀娜屬不屬于“成功”,真是見仁見智,不過,既然她成了一種“現象”,大學生要解讀她卻也未嘗不可。
令人寬慰的是,大學生要解讀“周秀娜現象”,大學卻也出現了“高錕效應”。10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本科入學信息日,有2.5萬人到場。工程學院設置展板介紹高錕的研究成就,攤位前擠滿了申請聯(lián)招的中學生。一位李姓學生說,高錕獲獎令他對工程學產生興趣,特意到攤位了解課程,計劃將工程學科列入聯(lián)招選擇之一。準備報讀物理系的黃姓學生,自小對物理學有興趣,他說,高錕獲獎強化了他對研究的興趣,大學畢業(yè)后會從事研究工作。
從“現象”到“效應”,這是個透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