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轉第十六版)
一年前的11月4日,47歲的奧巴馬在一場令世界目瞪口呆的狂勝中當選美國總統,美國由此開啟了一場名為“變革”的大冒險。短短一年后,這位“潛力曾像天空一樣無限”的年輕總統卻不得不面對“英雄褪色”的尷尬,支持率“如冬日溫度計中的水銀般緩緩下降”。美國媒體連日來集體拷問他:“這一年你都做過什么?”人們不滿的原因似乎只有一個:他倡導的奇跡并沒有在美國出現。在外交上,世界雖然對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太服氣,但他消除美國與很多國家對立的努力確實改變了世界,也讓自己成了一位“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總統”,然而“阿富汗陷阱”、“中東僵局”和“在伊朗問題上的一無所獲”讓奧巴馬的浪漫主義在國際政治中飽受碰撞。一些歐洲媒體3日說,奧巴馬明顯消瘦了,臉上只剩下虛弱。中國專家周世儉說,“奧巴馬很想繼續向世界揮舞他的變革未來,但兜里卻揣著一大堆難題,他的猶豫讓美國比任何時候都更困惑。”
“這一年,奧巴馬做了些什么?”
3日,美國《紐約時報》用這樣一則故事記述了一年來美國人心中“奧巴馬地位的傾塌”:76歲的波林是美國艾奧瓦州一位老太太,兩年前,她被奧巴馬的“變革”誓言深深打動,身為共和黨人的她不僅為奧巴馬投了票,還破天荒地給民主黨捐款。不久前,波林又收到民主黨寄來的募款信,但波林回信說:“除非我看到奧巴馬真的遵守他的誓言,否則不會再捐一分錢”。波林說,一年前那場歷史性大選讓她真的相信變革馬上就會到來,但現實讓她失望了。
法新社說,一年前,整個美國陷入了“奧巴馬狂熱”,華盛頓街頭到處都是他的頭像,如今,一些“奧巴馬飾品”雖然依然有售,但那些印有“是的,我們能”口號的T恤衫和招貼畫卻已無人問津,只能被小販裝在卡車里。法新社說,雖然奧巴馬在執政百日時依然受到擁戴,但在美國人心中,他的蜜月期真的超不過半年。美國蓋洛普做的民調顯示,10月中旬他的支持率已從巔峰時的近70%跌至51%,今年7月,奧巴馬的支持率甚至比執政同期的小布什還低。
“執政一年來,奧巴馬做了些什么?”連日來,美國媒體上充斥著這樣的質問,《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日以此為題的文章稱,當奧巴馬一年前開創歷史成為第一位占據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黑人總統時,身處危機的美國正在焦急地等待答案。一年后,支持奧巴馬的學者認為“他的第一年開了個好頭”,歷史學者泰德說,奧巴馬有兩個易被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成就:他阻止美國經濟陷入更深的危機;他改變了世界看待美國的方式。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嘲笑奧巴馬“這一年什么都沒做”。
今年9月,美國福克斯(FOX)新聞集團曾與奧巴馬爆發口水戰,奧巴馬指責福克斯電視臺做的都是右翼宣傳,而福克斯的評論員則回擊說那些給奧巴馬頒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委都是白癡。或許是因為結過這樣的“梁子”,福克斯新聞網近日扛起了質疑奧巴馬的大旗,組織了一批評論員奚落奧巴馬。2日刊登的署名“威廉”的文章批評奧巴馬只知道把布什搬出來做襯托,但他給美國帶來的變革“太小了”,其第一年的成就似乎只是繼續擔任美國首任黑人總統而已。該網站同日刊登的民調顯示,只有42%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第一年的表現“杰出”或“不錯”,有57%的人認為“湊合”或“很差”。
反對奧巴馬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最大的罪狀是“只會嘴上功夫”,其競選承諾實現起來遙遙無期。FOX新聞網1日列出了17項奧巴馬去年競選時的誓言,并逐一比對兌現情況,結果發現,其中有6項沒有兌現或根本未提及,比如移民改革,在關于伊拉克等7項承諾上也只是部分兌現。
美國《新聞周刊》去年11月1日曾驕傲地宣稱世界正在等待美國選出“第一位世界總統”,他雖然第二年1月才入主白宮,但從當選一刻起就已成為美國事實上的統治者。一年后,這種驕傲似乎正在褪色。該刊本月2日的文章稱,勝選一年后,奧巴馬面臨嚴厲的考驗——遵守競選時的諾言。文章說,本周有兩部紀錄片和一本書出版,內容都是回顧奧巴馬競選時的風光,然而這些電影和書籍也給美國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看起來耀眼奪目、充滿信心并且令人信服的人怎么了?《華盛頓郵報》稱,美國部分州將舉行州長選舉,其結果是對奧巴馬第一年任期的審判,而從目前看,奧巴馬“所向無敵”的神話即將被打破。
10月31日,奧巴馬打完籃球走出體育館。英國《每日電訊報》對這張照片評論稱,相比一年前奧巴馬明顯消瘦了。
●本報駐巴、英、加、日記者 孟祥麟 紀雙城 陶短房 孫秀萍 ● 本報記者 黃培昭 鐘玉華 ●陳一 鄭潤宇
當選一年累瘦新總統 承諾太多件件難兌現
環球時報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