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正義的公平》
陳少峰
人民出版社
定價:45元
正義不僅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而且也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如果忽視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性,正義制度的建設就將成為空中樓閣。
《中國時代:1900-2000(上下卷)》
師永剛鄒明主編
作家出版社
定價:77元
這是一種散片武的以美國主流價值觀的研究方式推論中國百年記錄——西方如何認識中國?他們如何發現中國,如何面對毛澤東、蔣介石、鄧小平等的歷史時間等等。
《新聞人的江湖》
章敬平
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價:35元
這是一個記者的新聞史,一個過渡時代的新聞史。這里面有記者的出路,新聞的唐突,意識形態的偏見,以及媒體與時代的合謀,新聞與江湖的拼斗。
《晚清盡頭是民國》
思公
廣西師大出版社
定價:28元
民族英雄林則徐輕率禁煙,中興名臣李鴻章忍辱負重,狀元宰相翁同和清談誤國……時代大變局下,熟悉的人物顯得陌生,陌生的人物變得生動。
《華爾街傳奇》
[美]希爾·穆迪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定價:26元
從1644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華爾街從最初的一處牲口圍欄,演變成了世界金融_心臟。其間的故事,再現了歷史神奇的現場。
一個失敗國度的病理報告
蘇琦
蘇聯解體迄今已有18個年頭,在“蘇聯失敗發生學”的總命題下,人們因立場和視角,以及心目中對應的當下議題的不同,作出了紛紜復雜的解釋。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將其大致歸類。
首先是局內人和學術界的分野。這里的局內或局外不是指以蘇聯為坐標的國內與國外,而是用來區分事件親歷者和學術研究人員。前者主要以回憶錄的形態呈現,以前蘇聯和西方政要為主要闡述者,其中有人為“錯失的改革”而耿耿于懷,有人為沒能更好地抵御國內外“陰謀分子”的進攻而痛心疾首,有人為“搞垮”了一個“邪惡帝國”而沾沾自喜,有人則為沒能讓一個曾經的國家共同體“軟著陸”而深感遺憾。讀他們的作品有如親歷歷史現場,讓人對蘇聯的崩潰更好地感同身受,雖然其中強辯和誤導比比皆是。
相對于局內人的不能“忘情”,學術中人的詮釋和解讀自然更為客觀與超然,但由于過分囿于西方學術界固有的話語框架,比如市場VS計劃,民主VS集權等等,導致分析過程不免有過強的預設感,給人的感覺是尸檢報告早已準備好,就等死亡通知書下達了。
如果說局內人的闡釋過于“煽情”,西方學界的剖畫過于冷峻的話,來自“尊重蘇聯人民自己選擇”的純粹第三方的中國解讀,本應該擁有客觀的地位。然而在中國的初期解讀中,出于某種不便言明的“影響焦慮”,中國同行們的解讀反而顯得更為激越,充滿了另一種強烈的“局內”感。有的主打意識形態牌,認為蘇聯的“失敗”是偏離了“正確的意識形態”造成的。這一論斷或多或少地延續了歷史上兩次對蘇聯的“失敗宣判書”調子——對赫魯曉夫“丟掉斯大林和列寧兩把刀子”和勃列日涅夫“社會帝國主義”的批判——充斥著規避“前車之鑒”的急迫感和警惕性。有的則選取了去意識形態化的調子,將蘇聯的終結歸結為經濟的停滯,對群眾物質利益的忽視,改革次序、時機和節奏的把握不當等客觀原因。因此,蘇聯的失敗是發展的失敗,言下之意,只要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對前途充滿信心。
時至今日,隨著大國崛起之勢日趨明朗,“中國模式”呼之欲出,中國的學人也大致從“影響焦慮”中解脫出來,能夠真正以相對超然的態度來寫出關于蘇聯失敗的病理分析。
由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沈志華所主編的《一個大國的崛起和崩潰》是此類分析中的佼佼者。該書以較為新穎的專題史架構串連起那些蘇聯歷史的關鍵節點,從而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個切片似的顯微報告,堪稱“國家生態學”的范本。
有別于將解讀的天平過分傾斜于蘇聯的最后10年,或停滯的70年代、大清洗、古拉格群島等孤例的個案的路數,《一個大國的崛起和崩潰》從“國家成長”的角度研讀蘇聯的誕生、異形、突進、蛻化和崩潰,從而將其“失敗”的病根大大前移。
蘇聯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把人和社會當作試驗品的哲學的失敗,蘇聯的經驗自始至終都表明,作為有機體的社會,其走向是永遠不能被設計的。蘇聯作為“國家”從一開始就是機會主義的產物,是被強加于社會之上的,其后的生長則是一系列應急反應的延伸,它注定永遠無法成長為一個正常的國度,一個國家、社會與人能夠和諧相處的國度。相反,作為一系列扭曲的結果,蘇聯成長為一個病態的國度,一個有著太多秘密的國度,也就注定要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