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韜
剛滿兩歲的小外孫始終纏著呂世芬,不得已,呂世芬只好一邊忙著應付記者的提問,一邊樂呵呵地忙著招呼老伴幫小外孫翻書找筆。就在幾個月前,她一度認為自己將再也不能享受這樣的天倫之樂。
今年62歲的呂世芬是昆明一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退休職工。4月9日,她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隨即被診斷出患有腹主動脈瘤。在昆明市人民醫院,主治醫生很快給家屬下了病危通知,需要絕對臥床治療。
早在2001年,呂世芬在例行體檢時就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當時,她從醫院開了些常用降壓藥,每天堅持服藥,注意調節平時的飲食,還定期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血壓一直很穩定,也沒感覺身體有什么不舒服。與那些偶爾入院的老朋友相比,她的身體狀況確實還算理想。這次病發,醫生通過仔細檢查,發現她的腹主動脈上有一個近6毫米直徑的瘤,經過醫院幾位專家會診,給出了準確的診斷意見,“高血壓三期、患腹主動脈瘤”。如不及時處理,造成血管爆裂,很可能帶來生命危險。情況突然,一家人都為病床上的呂世芬感到十分擔心。
正當一家人焦急萬分的時候,醫生制定了兩套治療方案:山本院醫生會診并組織手術,或者邀請上海相關領域的醫學專家到醫院進行手術。醫生坦承,在腹主動脈瘤手術方面,上海的專家在全國范圍內都比較權威,做起手術來也更有把握性,但專家往返的車旅費需要患者家屬自行支付。顧不得許多,呂世芬的兩個女兒很快給院方回復,決定從上海請專家來為母親進行手術。
手術比較成功,呂世芬于S月14日出院,回家療養。出院后,她和老伴搬來跟大女兒一起住。母親這次住院讓兩個女兒對父母的身體狀況更不放心了,希望和老人住到一起,平時也好有個照應。呂世芬的老伴是原昆明市化工站的退休職工,也患有高血壓,平時也都吃著降壓藥。單位分的房子在六樓,這給兩位老人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大女兒的房子在一樓,環境不錯,便于二老休養。再者。小外孫是老人的心頭肉。平時就比較粘老人。
如今的呂世芬氣色好多了,回想起幾個月前的這次手術,她仍心有余悸。閑聊時,她總會囑咐身邊的老同志:“平時的體檢一定要做細,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老人,一定要對血管等進行詳細檢查。”
談及住院的醫療費,呂世芬言語中充滿了感激之情:“醫療互助活動好啊。幫我報銷了那么多費用,極大地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這次住院,呂世芬醫療費用總計為168511萬元,除去醫療保險報銷部分,個人自付41956元,職工醫療互助補助13726元。
自職工醫療互助活動開展以來,呂世芬每年都堅持參加。在她所在的昆明一建司,大約有1200多名離退休職工,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參加到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當中,這還得益于公司工會工作的有序開展。
昆明一建司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末,工會已存在了半個世紀之久,工作人員走了一撥又一撥,但為職工服務的宗旨始終未變。呂世芬老人說:“我于1965年進入公司,一直比較佩服工會的工作人員,職工生老病死,工會的幫扶慰問總是第一時間到達。工會的人不怕臟、不怕累,做了很多實事好事。”
據昆明一建司工會職工醫療互助代辦員龔瓊麗介紹,雖然職工的收入不太好,公司的離退休職工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們對職工醫療互助活動都比較支持,紛紛加入到職工醫療互助活動中。
臨別,呂世芬老人堅持把我們送到門口,小外孫也在身后嚷嚷著要外婆陪。看著老人笑逐顏開、臉色紅潤。我們也真減為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