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煥 蘇 晨
《女人要健康》、《女人更健康》是龐愛蘭女士關于女性健康方面的兩本著作,亦是她對于美麗人生的永恒追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要想美麗須得健康。在龐愛蘭女士美的秘訣里,“健康”表現在生理上,本質卻在心靈深處,唯有心靈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何謂心靈健康?龐愛蘭女士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愛,唯有內心充盈著愛,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真正的美麗。何謂愛?佛曰普渡眾生,愛是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幫助他人;子曰仁者愛人,愛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旅程以愛為起點
龐愛蘭女士畢業于加拿大沙省大學,獲藥劑學學士學位。“本來我已經選擇了工程系,但是藥劑的專業可以更加直接幫助有需要的人,因為藥物和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掌握和運用好了,就可以真正起到‘救死扶傷的效果。能夠給人帶來健康,幫助到人就是我最大的愛好。”仁心天成的她,從選擇專業時起,就堅定了用愛來綻放美麗的人生信條。
在留學期間,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知識,并成功取得了專業藥劑師的資格。學有所成后,她在一家制藥公司的連鎖藥房開始了“愛的旅程”。在藥房工作的幾年,她兢兢業業,工作一絲不茍。為了將心中的愛傳得更加絢爛,她從未放棄過學習。就這樣,龐愛蘭女士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逐漸在行業中嶄露頭角。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她被一家國際性的制藥研究公司相中。不久,她成立了健商國際學院有限公司。
對于公司的管理事務,龐愛蘭女士亦十分在意,但她仍爭取將大部分心力用在服務社會上。1994年,她開始擔任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并一直擔任至2002年。八年中,她本著“服務大眾,回報社會”的原則與信條,以身作則,盡力做好藥劑師協會方方面面的事務,監督和帶領這個和全港民眾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她和整個香港醫療專業聯盟的帶領和推動,曾經舉辦了一次港、澳和大陸藥劑師協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是第一次內地、香港、澳門三地的藥劑師之間的交流。以前大家的交流很少,彼此不是很了解。通過這些年的交流,讓我們對內地和澳門有了較深的了解。”
在龐愛蘭女士等人的努力下,香港醫療專業聯盟在今年的八月八日和八月九日組織香港的藥劑師參加內地的執業藥劑師培訓班,促進兩地的技術交流。為了讓參加的藥劑師考出好成績,她運用自己的人脈,請來兩位廣州的資深老師為考生輔導。
用愛來傳播智慧,禁毒救人
多年來,龐愛蘭女士一直熱衷傳播健康知識,加之她秀外慧中,很多媒體都喜歡邀請她參加節目的錄制。她在各大媒體上也頻頻出現,但每一個節目,無論是財經還是勵志,都離不了一個主題:宣傳愛,傳播愛心。
早在1993年開始,她便同時兼任幾個節目的主持。由于節目都是現場直播,有一個還是早上6時開播,為了將節目做好,她每天凌晨三點起床,整理各種資料,做好凖備。那段時間,她往往忙得不可開交,經常是這個節目剛結束,馬上就要奔赴另一個節目現場。“這樣的生活雖然很忙碌,很累,但也非常充實,它讓我真正體會播撒愛的快樂,自己被別人需要的重要性,這些快樂讓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和動力。”說起做節目的感受,龐愛蘭女士滿臉的怡悅和愛。因為愛,所以快樂,所以健康,所以恒久美麗,這也許是她愈活愈年輕的內在原因。
在龐愛蘭女士的心中,無論是醫藥,還是做財經,都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幫助他人。她笑說:“其實我只是在做一個工作,就是‘財富管理”。她詮釋:“健康是人們的財富,金錢也是人們的財富,知識和積極的心態也是財富,我只不過是在幫助人們管理財富。”
龐愛蘭女士把自己的事業概括成“財富”的管理,認為健康是人的第一大財富,因此,她將毒品視為財富的一大殺手。為此,她很早投身到了禁毒防毒的事業中來。她是香港禁毒處禁毒常務委員會禁毒教育處及宣傳小組委員會主席,為防毒宣傳工作奔波忙碌,開辦了禁毒防毒宣傳班。她為青少年講解毒品的危害,并親自和吸毒者交談,看望他們,主動和他們做朋友,幫助他們脫離毒癮的侵害。有些年輕的戒毒者親昵地稱她為“干媽”。對此龐愛蘭女士很欣慰,她把這些年輕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每每看到他們脫離毒品的折磨與危害時,她都欣慰不已。
同時,她還帶動自己的兒子也投身到禁毒活動中來。為了打消別人心頭的歧視,她從來不阻止兒子和這些以前吸過毒的青少年交朋友。當別人看到龐愛蘭女士讓她的寶貝兒子和這些人在一起交談時,都勸她不能這樣,會把孩子教壞了。她總是說:“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幫他們就是為社會的未來做凖備,而且我是真心幫這些年輕人的,他們本質是好的,只是暫時走了些不對的路。而且我的兒子漸漸長大了,他也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一定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為了更好地宣傳毒品的危害,普及防毒知識,幾年前,她就利用電臺開展了一個禁毒的節目。前不久,香港電臺的領導又找到了她,籌劃出臺一個全新的禁毒節目“百毒不侵成長路”。為了使這個節目更好地為大眾所接受,引起聽眾的共鳴,龐愛蘭女士費盡了心思。藉著時下大家所關注的日本明星酒井法子的吸毒問題,她想了一個生動的小環節題目“防毒有法子”,一語雙關,希望會引起更多青少年的共鳴,對青少年的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
目前,她正在和各方面協商,凖備籌拍一部關于宣傳戒毒、防毒方面的公益電影,由王敏德、張繼聰、張經緯擔任導演,拍成之后向公眾免費放映,而她將第一次擔任監制。從九月份起,該片就公開招聘演員,相信屆時又將掀起人們對防毒的關注,為禁毒工作做出進一步的貢獻。
當好議員,源自心中有愛
龐愛蘭女士就這樣不斷的奔波在需要她的地方,只要能力允許,哪里有傷痛有淚水,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溫暖的言語和甜美的微笑。她就是忘憂草,是歡樂果,有她的地方就會少了些憂傷,多一份快樂。因而在1998年,她被評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并擔任杰出青年協會副主席。
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人,2007年,龐愛蘭女士成功當選沙田區議會議員,并于次年就任。擔任議員后,她自感身上的責任更大了。由于她樂于助人的事跡早已經深入人心,不少沙田區以外的人遇到困難后,第一時間即想到她。對此,她都樂意幫助解決,在她心中,幫助人是沒有地區界限的。
有一次,一家小公司的投資出現了問題,由于缺乏資金,導致融資出現了難題。龐愛蘭女士知道情況后,親自幫助他們聯繋律師,閱讀大量的文件資料進行分析判斷,又藉助傳媒的力量來幫助這家公司解決問題。她總是這樣,每天從早忙碌到晚,甚至有時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卻絲毫沒有怨言,甘之如飴。
這就是龐愛蘭女士的議員服務之路。無論是瑣事還是大事,窮人還是富人,區內還是區外,只要力所能及,她都義不容辭。作為一位議員,她把愛融入到了職責,和她愛的工作之中。
經營家庭經營美麗
作為一個揮灑愛、助人為樂之人,龐愛蘭女士并未因為付出太多,而將家庭忽略,反而將家庭經營得和諧美滿,幸福融融。她的兒子今年已經十六歲,正在香港國際學校讀大學預科。談起自己的兒子,她一臉的自豪和快樂,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張母子在溫哥華拍的照片給筆者看。她笑道:“人家說我的兒子笑起來像韓國影星Rain。”對兒子的教育,她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我主要是培養他獨立判斷的能力,教他從小養成樂于助人的性格。”另一方面,龐愛蘭女士亦在不斷學習充電。2000年,她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主修領導學。如今她還在攻讀澳洲Macquarie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不斷為自己積攢更多的知識財富。
在繁忙中奔走的她,很少駐足下來實現自己的小愛好。她說自己很喜歡旅游、插花之類的休閑活動,但為了自己最大的愛好——幫助別人,必須暫時放下自己的小愛好。
初見龐愛蘭女士時,便被她獨特優雅的氣質和美貌所傾倒。本以為她是天生麗質,但聽過她的經歷和服務他人的事跡后,原來經過歲月沉淀而依然保持著青春容顏,不僅僅是天生麗質,而是因為她心中有愛,并常常付出愛。正是因為愛,才讓她擁有了健康,擁有了青春常駐的養分。(胡煥蘇晨)
【人物簡介】
龐愛蘭女士,美國哈佛大學2000年畢業生,主修領導學,澳洲Macquarie大學博士研究生,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前會長,擁有20多年服務社會的經驗,資歷豐富,創辦了香港醫療專業聯盟并擔任主席。現任沙田區民選議員、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香港禁毒處禁毒常務委員會禁毒教育及宣傳小組委員會主席、工商及科技局通訊及科技科創新科技基金評審成員、香港杰出青年協會副主席、健商國際學院有限公司總裁,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至三屆選舉委員會成員(衛生服務界)、全國婦聯香港代表等職務。義務服務工作超過50多項,曾獲199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Jessica雜志十大最成功女性大獎、2002年美國Clinique 最有創意女性大獎、2007年中國百名杰出女企業家等諸多榮譽;主持多檔電視電臺節目,并撰寫書籍二十本,與眾分享自己的健康理財讀書心得。